就在整個西北王府轄地都沉浸在備戰的緊張氛圍中時。
一隊特殊的商旅,在經曆了長途跋涉之後,抵達了西北王府如今的治所——涼州城。
這支商隊規模不大,但護衛卻異常精良,為首的是一名麵白無須、身形俊朗的年輕公子,一身月白色的儒衫,顯得風度翩翩。
他自稱“長孫瑜”,是從洛陽前來,希望能在西北開拓家族生意的絲綢商人。
在涼州城東城檢查站“外來人員登記處”,這位長孫公子遞上了自己的路引和一份由長安京兆尹簽發的公文。
負責登記的官員是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穿著一身筆挺的乾部服,態度不卑不亢,一絲不苟地檢查著文件。
“長孫公子,從洛陽遠道而來,辛苦了。”
官員將文件審核完畢,蓋上一個“許可入城”的印章,遞了回去,不卑不亢地說道:
“按照王府規定,所有外來商旅,需暫時入住指定的‘四方館’,待核實身份,辦理完臨時居住證後,方可自由活動。另外,你們攜帶的兵器,需要統一封存保管。”
“這是自然,客隨主便。”
長孫瑜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小錠銀子,不動聲色地推了過去,悄然說道:“一點茶水錢,還望官爺行個方便。”
然而,那名官員卻看也沒看那錠銀子,隻是公式化地搖了搖頭:
“抱歉,公子。王府有鐵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吃商旅一茶一飯’。您請收回。請隨我來,我帶您去四方館辦理入住。”
長孫瑜,是長孫玥的族兄。
自從接到長孫玥托人帶回來的家書後,整個長孫家族的族人們都被調動起來。經過層層選拔後,長孫瑜從家族眾多青年一輩中脫穎而出。
他出身名門,走南闖北,見過的官吏不知凡幾。無論是長安的公卿,還是地方的州縣官,吃拿卡要幾乎是刻在骨子裡的本能。
像眼前這般清廉自守、公事公辦的,簡直是聞所未聞。
一路上,長孫瑜不動聲色地觀察著這座傳說中的涼州城。
街道寬闊而整潔,完全看不到內地城市常見的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景象。道路兩旁,店鋪林立,招牌統一規製,看起來賞心悅目。
街上的行人,無論是漢人還是胡人,大多行色匆匆,但臉上卻洋溢著一種安定而充滿希望的神采。
最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看到了一隊隊穿著統一製服的工人在街道旁鋪設著一種黑色的、散發著刺鼻氣味的石子路麵,還有人在路邊豎起一根根筆直的木杆,在上麵拉扯著烏黑的銅線。
這一切,都與他想象中那個“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的邊陲之地,截然不同。
這裡沒有驕橫的士兵,沒有困苦的流民,反而處處透露出一種嚴謹、高效、欣欣向榮的氣息。
這真的是一個藩王能治理出來的地方嗎?
那個傳說中“天降神雷,火龍咆哮”的西北王李唐,究竟是何方神聖?
長孫瑜心中的好奇,愈發濃烈了。
他此次前來,既為跟堂妹長孫玥見麵,也順帶為家族生意另覓商機。
堂妹此前打理的的洛陽書肆,收到了一批來自西北的“奇書”。書中描繪的“世界地圖”、“萬物起源”、“幾何原理”,徹底顛覆了他這位世家子弟的認知。
他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求知欲,更想親眼見證,那片創造了奇跡的土地,以及創造奇跡的那個人。
在四方館安頓下來的第三天,長孫瑜終於等來了召見。
召見的地點,不在威嚴的王府大堂,而在城郊的一處“農業科學院”內。
當長孫瑜被帶到一處巨大的玻璃暖房前時,他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