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王府的內務府,則呈現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如果說靖安司是王府鋒利的劍,那麼內務府就是王府堅實的盾。
長孫玥此刻正坐在一間寬敞明亮的公事房內,在她麵前的巨大書案上,鋪滿了各種賬冊、圖紙和規劃文書。
數十名精挑細選出來的女官和書吏正在她的指揮下,緊張而高效地處理著各項事務。
在掌握了現代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後,她對數字更加敏感了。
“涼州、甘州、肅州三地現有的官倉存糧共計三百八十萬石,按照每日人均一斤半的口糧計算,可供二百萬人食用一年以上。但考慮到後續的移民規模,以及對朝廷的援助,糧食儲備仍需增加。
傳我的命令,讓農墾司立即啟動第三期河西走廊屯田計劃,並向回鶻、葛邏祿等部族加大馬鈴薯和玉米種子的推廣力度,用牛羊和布匹向他們換購糧食。”
“是,玥妃娘娘。”
“新規劃的十個移民安置點,基礎建設進度如何了?”
長孫玥又拿起一張建築規劃圖,上麵用清晰的線條和標注,畫著一排排整齊的住宅、學校、醫院和工坊。
一名負責工程的女官立刻上前,指著圖紙彙報道:
“回娘娘,得益於祈連山基地提供的預製構件,房屋的建設速度極快。目前,首批可容納五萬人的住宅區已經封頂,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配套的水電管網和排汙係統也已鋪設完畢。預計半個月內,第一批移民便可入住。”
“太慢了。”
長孫玥輕輕蹙眉,沉聲說道:
“王爺的命令是,越多越好!半個月五萬人,根本不夠。傳信給李龍先生,我需要更多的預製構件生產線。
告訴他們,王爺說了,人口就是生產力,現在我們多投入一分,未來就能多收獲十分。
另外,從現有的工匠和民夫中,再抽調三萬人,組建十個工程隊,我要安置點的建設速度再提高一倍!”
“可是娘娘,這樣一來,我們的水泥和鋼筋儲備恐怕……”
“這個你不用擔心。”
長孫玥胸有成竹地說道:“我已經擬好了條陳,向王爺申請調用戰略儲備。王爺高瞻遠矚,這些物資早就準備好了。”
她處理事務條理清晰,邏輯縝密,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千頭萬緒,在她手中卻被梳理得井井有條。
從移民的身份登記、技能甄彆,到他們的衣食住行、子女教育,再到後續的工作安排、醫療保障,所有的一切,都被納入到一個龐大而精密的係統之中。
這個係統,是李唐親手設計的,而長孫玥,則是最完美的執行者。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堅韌,將李唐那超越時代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就在整個西北王府這台龐大的機器全力運轉起來的時候,長安的使者,終於抵達了新龜茲城。
使者是宰相李吉甫,一個年過五十歲,麵容清瘦,但眼神卻異常銳利的老年官員。他一路西來,所見所聞,早已顛覆了他對西北的全部認知。
沒有黃沙漫天,沒有破敗荒涼,更沒有胡人遍地的蠻夷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寬闊的水泥道路,是阡陌縱橫、水渠環繞的萬頃良田,是拔地而起、規劃整齊的城鎮,以及往來民眾臉上那份發自內心的安寧與自信。
這哪裡是蠻荒的邊陲,分明比江南的魚米之鄉還要富庶,比長安的京畿之地還要繁華!
當他被引入西北王府,看到那座融合了盛唐雄風與現代簡約風格的宏偉建築,以及府中侍女仆役們身上那股昂揚向上的精神麵貌時,他心中的震撼更是無以複加。
李唐在王府正殿接見了他。沒有過多的繁文縟節,一番簡單的寒暄之後,李吉甫便取出了金匣中的聖旨,朗聲宣讀。
聖旨的內容,與靖安司探聽到的情報並無二致。
先是對西北王府平定西域、震懾宵小的功績大加讚賞,隨即話鋒一轉,言及淮西吳元濟叛亂,朝廷用兵在即,希望西北王能“以國事為重,體恤君父之憂”,支援錢糧五十萬緡,軍糧一百萬石,並派遣郭釗所部精銳騎兵一萬,東進淮西,協同大軍平叛。
宣讀完畢,李吉甫將聖旨高高捧起,目光灼灼地看著李唐,等待著他的答複。
他很清楚,這次出使,名為求援,實為試探。朝中不知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這位權勢滔天的西北王,看他究竟是忠是奸。
李唐麵色平靜,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接過了聖旨。
“陛下憂心國事,本王身為大唐宗室,自當義不容辭,為君分憂。”
聽到這話,李吉甫心中微微一鬆。
然而,李唐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始料未及。
“錢糧軍資,不成問題。”
李唐語氣豪爽地說道:“西北近兩年風調雨順,頗有盈餘。本王願在聖旨要求的基礎上,再追加一倍!錢一百萬緡,糧二百萬石!不日即可啟運,送往關中,交由朝廷調配!”
“王爺高義!”李吉甫大喜過望,連忙躬身行禮。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出了朝廷的預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是……”李唐話鋒一轉,臉上露出一絲為難之色,“出兵一事,非是本王不願,實在是力有不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