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並非枯燥的家譜,而是一幅巨大的關係網絡圖,密密麻麻的線條,將崔氏數百年來盤根錯節的姻親、師生、故吏關係網,清晰地呈現在他麵前。
這張網,幾乎籠罩了整個大唐的朝堂!
緊接著,便是具體的條目。
“貞觀四年,清河崔氏嫡子崔仁師,時任吏部考功員外郎,利用職權,在科舉取士中,暗中為範陽盧氏、太原王氏等五家子弟共計三十七人,篡改考評,使其得中。
太宗皇帝察之,怒曰:‘此輩公然賣官鬻爵,視國法為無物!’然,時任宰相房玄齡、魏征等皆出言勸諫,言及世家影響,不可輕動。最終,崔仁師僅被罰俸一年,外放了事。”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於範陽。範陽盧氏,為保全家族,暗中輸送糧草、錢帛與安賊,並為其聯絡河北諸郡世家,以為內應。
其家主盧奕,更是將親女獻與安祿山為妾。史載,安賊破洛陽,入府庫,見其中錢帛竟不如盧氏一家之私藏。”
“廣德元年,吐蕃陷長安,代宗皇帝倉皇出逃。時,京兆韋氏、杜氏閉門自守,拒不發一兵一卒勤王。更有甚者,韋氏家主韋元甫,竟遣子弟開城門,迎吐蕃軍入城,以換取家族在新朝的地位。
其後,郭子儀將軍收複長安,韋元甫以‘闔族被劫,身不由己’為由,竟逃脫罪責,不久複為高官。”
一樁樁,一件件,如同最鋒利的尖刀,狠狠地刺進李恒的心臟。
他一直以為,這些世家大族,雖有跋扈之名,但終究是大唐的基石,是國家的棟梁。可這些檔案中記載的,卻是一個個貪婪、自私、毫無家國觀念,為了家族利益可以隨時出賣一切的卑劣之徒!
他們壟斷著最好的土地,卻想方設法逃避賦稅。
他們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卻在國難當頭之際,第一個選擇背叛。
他們口口聲聲“詩書傳家”,行的卻是最齷齪的勾當!
李恒的呼吸變得越來越急促,他的臉色由紅轉白,又由白轉青。握著書頁的手,因為過度用力,指節都已發白。
“國之蛀蟲!國之巨蠹!”
他咬牙切齒,從牙縫裡擠出這幾個字。
原來,大唐之所以會從開元盛世的頂峰,跌落到如今藩鎮割據、外敵環伺的窘境,根子就在這裡!
就在這些盤踞在帝國心臟,瘋狂吸血的世家門閥身上!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皇,為了削平藩鎮,耗儘心力,卻屢屢受到朝中大臣的掣肘。
現在想來,那些所謂的“中正之言”、“持重之論”背後,哪一個沒有世家的影子?
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央皇權,因為那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他們寧願看著大唐四分五裂,也要保住自己家族那“與國同休”的超然地位!
“殺!”
一個猙獰的念頭,不可抑製地從李恒心底最深處冒了出來。
這一刻,他終於理解了王叔李唐那“快刀斬亂麻”的比喻。對於這樣的毒瘤,任何的仁慈和妥協,都是對整個國家的犯罪!
不把他們連根拔起,挫骨揚灰,大唐永無寧日!
李恒的眼神,在這一刻發生了徹底的蛻變。曾經的溫文爾雅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同萬年玄冰般的冰冷與決絕。
他合上手中的書冊,放回木箱,然後打開了下一隻——《太原王氏》。
他要將這些罪惡,一筆一筆,全部刻在自己的腦子裡,銘記在自己的骨血裡。等到他君臨天下的那一天,他要用這些世家的鮮血,來洗刷大唐百年來的恥辱!
……
李唐所在的主控室裡,屏幕上顯示著李恒在靜室中的一切。
他的憤怒,他的殺意,他的蛻變,都以數據的形式,清晰地呈現在李唐麵前。
“先生,目標人物的心理模型已發生根本性轉變。其對‘五姓七望’等世家門閥的仇恨指數已達到98.3的峰值。‘鐵血清算’的行動傾向性,已成為其核心執政理念之一。”
星辰的報告聲適時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