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者大人放心!”
他拍著胸膛,大聲保證,“從今天起,我們黑彝部落所有能動彈的男人,都聽從您的調遣!誰敢偷懶,我第一個打斷他的腿!”
“我不需要監工。”
娜紮搖了搖頭,指向自己身後那幾位神情肅然的行政人員,認真說道:
“他們會負責登記、派發任務和結算酬勞。我的原則是,多勞多得,按勞分配。誰乾得多,誰拿到的就好;誰想偷懶,那他什麼也得不到。”
這套來自後世的、簡單而高效的管理法則,對於還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黑彝人來說,無疑是聞所未聞的。
但他們能理解其中的核心邏輯——乾活,換好東西。這比任何複雜的道理都更具說服力。
“一隊,繼續警戒,擴大警戒範圍至五公裡。”
“二隊,地質勘探和水源檢測立刻開始,我要在二十四小時內看到完整的環境評估報告。”
“三隊,農業技術員與部落頭人對接,考察周邊土地,規劃第一期農作物種植區域。醫生,在營地建立臨時醫療點,為所有參與工作的族人進行基礎體檢。”
“機械師,帶領部落勞工,按照工程圖紙,開始修築地基和防禦工事!”
娜紮的命令一條條下達,她帶來的十二人團隊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迅速與剛剛收編的黑彝勞工結合在一起,整個河穀台地瞬間變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黑彝的男人們,在西北王府行政人員的指揮下,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科學施工”。
他們看著那些人拿著奇怪的“尺子”卷尺)和“鏡子”水平儀)到處比劃,用繩子和石灰粉在地上畫出筆直的線條,然後指揮他們精確地挖掘、搬運、夯實。
雖然不理解,但他們乾勁十足。
因為每當一個階段性的小任務完成,他們就能在登記處領到那香濃得讓人靈魂出竅的酥油茶和鬆軟可口的麥餅。
這種即時反饋的滿足感,是他們從未有過的體驗。
而娜紮的那位醫生,更是很快就成為了部落裡的“活神仙”。
他隻用一些小藥片,就治好了一個困擾部落老人多年的咳嗽;用一管藥膏,就讓一個獵人被野獸抓傷、已經開始流膿的傷口迅速消腫。
種種“神跡”,通過這些親身體驗的族人之口,迅速在周圍的山林中傳播開來。
一個神秘、強大而又慷慨的“天神使者”,帶著一支無所不能的隊伍,降臨在了黑彝部落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向了更遠的地方。
娜紮站在“聖女號”的舷梯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她的臉上沒有絲毫驕傲,心中隻有一片冰冷的平靜。
老師說過,任何偉大的變革,都始於最基礎的生產力提升和生產關係改造。
她現在做的,就是用超越千年的生產力工具,去撬動這片古老土地上最原始的生產關係。
茶、鹽、鐵器,是敲門磚。
而醫療、基建、高效的組織管理,才是真正將這些部落捆綁在自己戰車上的堅固鎖鏈。
當他們習慣了乾淨的水、充足的食物、高效的工具和健康的身體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這,便是文明的向心力。
喜歡晚唐:開局一條船請大家收藏:()晚唐:開局一條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