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從頭到尾,都沒問過我一句。
我看著楊奉給我留下的五百人馬,又看了一眼追殺而來足有幾千的敵軍。
我突然笑了,這他娘的算什麼命令。
送死嗎?
我對楊奉有些失望,雖然我很笨,但我明白我被拋棄了。
但拋棄我是他的事,我還是無法背叛楊奉。
於是我率領殘兵死戰,擋住了曹軍足足半個時辰。
直至殺到身邊最後的親衛,都死於敵軍的刀下。
場上孤零零的,隻剩下我一個人了。
我想,我欠楊奉的終於能還清了吧。
少年得誌、平步青雲,這與我的才乾並不匹配,都是楊奉的青睞提拔。
我也跟著楊奉做過許多錯事,加入與郭汜的爭鬥,造成了許多百姓流離失所。
我覺得,這應該是我的報應。
今晚報君死節,是我最好的歸宿了。
我殺了很多人,殺到鮮血擋住了眼睛,殺到筋疲力儘,再也抬不起我的兵器。
我杵著長槍勉強站立,喘著粗氣的看著麵前的敵軍。
他們突然不動了,隻是靜靜的看著我,眼裡有欽佩也有殺意。
過了不多時,一個長相平凡的男人走出人群。
就坐在馬背上,緩緩的向我走來。
我見過他,他就是曹操。
“素聞將軍忠義,也是將軍提議讓楊奉降我,隻是……”
他話音一頓,語氣裡有些譏諷的味道。
“楊奉自私愚蠢,將軍何故陪葬?”
“可願降我,共襄大業。”
"大業?"我實在是有些累了。
隻是從喉嚨裡,擠出兩個字表示疑惑。
我從來沒有在楊奉的嘴裡,聽到過這兩個字。
那一夜,曹操與我說了很多。
我大多都忘了,但有一句話卻記得刻骨銘心。
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天下太平重現盛世。
我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笑了一下。
曹操以為是我在嘲諷他,表現的有些生氣,但其實當時我隻是想到了。
我年幼時,天下還算太平,雖然百姓的日子也苦。
但每日匆忙著為生計奔波,城裡也是一片和睦的氣象,那時真好啊。
楊縣的百姓都很淳樸,看見人遭了難,總是忍不住施以援手。
可最後……
我的家鄉,沒能在亂世中保住。
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總是遭到反賊、亂軍的洗劫。
我曾回去過一次,百姓十不存一,他們都以為我是個大人物,請求我保護好楊縣、保護他們。
可那一次……
我是奉了李傕的軍令,去洗劫楊縣百姓充做軍餉的。
我想哭,但我已經沒有了力氣。
曹操似乎是看出了我的悲傷,語重心長的對我說。
“公明,亂世之中不幸之人何止是你我。”
“若不想在見到有人無辜蒙難,便同我一起吧,我會儘量做到。”
我有點恨我自己不夠聰明,為了愚忠害了楊縣的百姓。
我腦子裡,總能想起那天百姓的慟哭。
我還記得那年冬天,雪下的格外的大。
被劫掠了口糧,可能……楊縣的百姓也活不過那個冬天了。
那天過後,我追隨了曹公。
在曹營中,其他人看我的眼神都不太友善。
我也知道,降將的地位很尷尬,但我不在意,這些都是我應得的。
從那天起,我不好功名、不好財帛,我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
追隨曹公、平定天下,哪怕是為了這份事業身死,我亦無悔。
曹公是個很開明的明主,他總是給我很多機會。
我跟隨曹公攻打徐州,因功獲封裨將軍。
追隨曹公於官渡,擊敗了劉備率領的偏師,被封為都亭侯。
又隨曹公和張遼將軍,平定了蹋頓,被拜為橫野將軍。
我親眼看著,曹公境內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我堅信能平定亂世,帶給百姓安定的人唯有曹公,我對此深信不疑。
但我很笨,我隻能更加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我不可能為了一己私利,而壞了曹公的大業,這都是無數人用屍山血海拚來的。
哪怕一城一兵一卒,我都浪費不起。
這一次隨曹仁將軍,進攻新野,我又遇到了我的老對手劉備。
雖然我很笨,但曹公說過勤能補拙。
隻要不出錯,總能一步一步將劉備逼到絕路。
這次我想保護更多的百姓,免受刀兵之苦。
我救不了我的家鄉,但我現在所做的事業,卻能挽救更多的人。
我叫徐晃,世人言我一生不敗。
但我隻是個有罪之人,我隻是一次次的來贖罪而已。
喜歡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請大家收藏:()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