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分田策_王倫逆天改命稱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8章 分田策(1 / 1)

十月的山風卷著楓葉,在聚義廳的簷角打著旋。廳內炭火燒得正旺,映得牆上王義畫的頭領畫像愈發精神。王倫坐在主位,看著底下十張熟悉的臉——吳用搖著羽扇,喬道清與公孫勝分坐兩側一個法袍繡雷紋,一個道袍沾鬆針),李助按著腰間的劍,朱武攤開的陣圖還壓著半截鉛筆王倫給的新物件),聞煥章捋著長須,蕭嘉穗捧著本《農桑要術》,樊瑞的法旗靠在椅邊,柴進翻著獨龍崗的田契賬冊,許貫忠的輿圖上標著密密麻麻的地名。

“今日請諸位來,說件比打仗更要緊的事。”王倫敲了敲案上的紙,紙上寫著“分田策”三個大字,“咱們打官府、殺貪官,到頭來是為了讓百姓有地種、有飯吃。如今北邊來的流民,十個裡有九個是被李彥圈了地的佃農——等明年三月初三事成,打下州府縣鎮,這地該怎麼分?得先定下章程,不然贏了地盤,丟了民心,等於白打。”

吳用放下羽扇:“寨主說得是。曆來亂世爭天下,無非‘土地’二字。秦朝失在‘黔首自實田’後兼並愈烈,隋朝敗於‘均田製’崩壞——分田不難,難在‘均’與‘穩’。”

王倫點頭,拿起案上的炭筆,在紙上畫了個圈:“我琢磨著,分田得按四樣來,每樣都得細。”他先在圈裡畫了個小人,“第一,按口分田。不管男女老幼,隻要是咱治下的百姓,人人有份。男子十五到六十,分上田五畝;女子同年齡段,分中田四畝;老幼分下田三畝。為啥男女有彆?不是輕慢,是男子能耕重田,女子多操持桑麻,實際收成差不離;老幼雖力弱,有田便有指望,不至於餓肚子。”

朱武湊近看了看,指著“上田、中田、下田”:“寨主是按地力分的?得先丈量清楚,用‘步弓’丈量工具)量畝數,再記土質——黑土、黃土、沙土地,標明白,才好分勻。”

“正是。”王倫又畫了張網格圖,“第二,造冊登記。用‘魚鱗圖冊’的法子,每塊田畫個小圖,標上畝數、土質、四至東到某家地,西到某條河),誰家分了哪塊田,戶主簽字畫押,寨裡存一份,縣裡存一份,百姓手裡留一份‘田契’。這契上得寫明:‘永為佃種,父死子繼,不得買賣’——買賣就容易出兼並,咱得堵死這條路。”

聞煥章撫掌道:“此策妙!老漢在洛陽時,見官府的地契多是‘活契’,富家子弟用幾鬥米就能騙走貧農的地。寨主這‘不得買賣’,斷了兼並的根。”

王倫再畫了塊大些的田,標上“公田”二字:“第三,留公田。每鄉留十畝公田,由裡正百姓選的頭領)掌管,收成用來濟貧、辦學、修水利。哪家遭了災,公田的糧先補;村裡要辦學,公田的糧當先生束修;渠壞了,公田的糧雇人修——公田在,百姓就有兜底的。”

蕭嘉穗翻著《農桑要術》:“還得教百姓種新糧。去年我從江南帶來的占城稻,生長期短、產量高,分田時得配上種子,再讓農師學院裡學農技的)下鄉教耕種,不然百姓拿到好地,也種不出好糧。”

“第四,配套要齊。”王倫最後畫了些農具、糧倉、水渠,“分田時,每戶給一把新犁湯隆的鐵鋪能打)、一鬥種子李應的獨龍崗有存糧);修水渠時,按田畝出工,誰家不出力,扣半畝收成;糧倉設‘義倉’,豐年每家存一鬥糧,荒年再放出來——有田有糧有工具,百姓才真能安穩。”

喬道清忽然開口,法袍上的雷紋仿佛動了動:“貧道懂些望氣術,百姓有了田,身上的‘怨氣’就會變成‘生氣’,這氣聚起來,比貧道的法術還能護佑地方。”公孫勝點頭:“道清說得是。民心即道心,分田穩了民心,天下就穩了一半。”

李助按著劍柄,劍穗上的玉墜晃了晃:“寨主這策,比曆代的‘均田’更細。就說‘不得買賣’,既防了兼並,又給了百姓定心丸;公田濟貧,更是堵了‘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老路。”樊瑞也道:“俺帶的嘍囉多是佃農,回去跟他們說這策,保管個個往前衝——為自己的田打仗,比為義氣更拚命。”

柴進合上賬冊:“獨龍崗有千畝良田,明年開春就能按這法子分。我讓杜興先練著造魚鱗圖,到時分田時,保準一尺不差。”許貫忠則在輿圖上圈出幾個州:“威勝州、淮西多平原,適合這法子;江南多水網,可按‘一畝水田抵兩畝旱地’折算,我回頭細化成圖。”

王倫見眾人都認,心裡鬆了口氣,話鋒一轉:“分田得靠人辦——丈量要會算術,記賬要識字,教耕種要懂農技。前兒建的‘梁山學院’,如今怎麼樣了?”

提到學院,朱武眼裡亮了亮:“回寨主,學院分了三堂:蒙學、專科、將略。蒙學有三百孩童,跟著先生識字、背《農桑謠》蕭嘉穗編的,教種地的口訣);專科分了四科:算科、農科、醫科、工科。”

“算科先說。”王倫最惦記這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武從懷裡掏出個冊子,上麵是學子的作業:“算科有五十個學子,跟著蔣敬學‘新算術’。上個月考了‘分糧’:三百人分十石米,每人得多少?以前用‘鬥斛’估,現在用寨主說的‘小數’,算得一清二楚。有個叫小石頭的,才十二歲,能用算籌解‘田畝不均’的題——比如三塊田共十五畝,上田比中田多兩畝,中田比下田多一畝,他能算出三塊田各多少畝。”

王倫接過冊子,見小石頭的字歪歪扭扭,卻在算籌旁畫了三個小方塊,標著“上=中+2”“中=下+1”,最後得出“上7、中5、下3”,不由笑了:“這孩子有天賦,讓他跟著許先生學丈量,將來做‘量田官’。”

“農科呢?”蕭嘉穗問。

“農科有三十人,跟著俺學。”蕭嘉穗道,“他們在山寨後坡種了試驗田,試種占城稻、改良桑苗。有個叫春生的,原是濮州的佃農,竟琢磨出‘桑樹下種豆’——桑樹不遮豆苗,豆子的根還能肥田,比單種桑多收三成。”

醫科由安道全掌管,朱武接著說:“醫科學子跟著安先生認藥、熬膏,上個月寨裡鬨風寒,他們熬的‘薑湯麻黃湯’,比往年見效快。有個叫阿藥的姑娘,能認出二十種毒草,還畫了圖,標著‘搗爛敷傷口能止血’‘煮水喝能退燒’。”

工科最讓王倫驚喜。朱武說:“湯隆帶的工科,有二十個小夥子,跟著學打鐵、造工具。前兒仿著寨主說的‘曲轅犁’,打了個新犁——比舊犁省一半力,深耕能多三寸,陶宗旺用它耕了兩畝地,說‘這犁能頂三個壯漢’。”

將略堂則是培養小軍吏的,跟著朱武、許貫忠學看地圖、記軍情。有個叫小旗的,才十五歲,能把“雁行陣”的兵力部署畫成圖,標清每隊的位置、人數、兵器,比老軍吏記得還細。

王倫聽著,指尖在“分田策”的紙上輕輕敲著。窗外的山風卷著楓葉掠過簷角,廳內的炭火劈啪作響,映得牆上的畫像、案上的輿圖、學子的作業,都透著股活氣。他忽然想起剛上山時,寨裡隻有幾十號人,如今五萬弟兄、三百學子、一套分田的章程——這不是空想,是真能落地的指望。

“好。”王倫站起身,目光掃過眾人,“分田策,就按今日說的辦,朱武、許貫忠、柴進三人牽頭,年前拿出各州的細案;學院的事,蕭嘉穗、安道全、湯隆多上心,明年三月初三後,這些學子就是咱治地的筋骨。”

吳用搖著羽扇笑了:“寨主這是既備了打天下的刀,又備了治天下的筆啊。”

王倫望著窗外,十月的陽光穿過楓葉,在地上灑下碎金。他知道,這分田的紙、學子的筆、弟兄的刀,合在一處,就是能砸破舊世的拳頭,也是能托起新天的手掌。三月初三越來越近了,但比那日子更讓人踏實的,是此刻廳裡的墨香、炭火的暖,和那句藏在每個人心裡的話——這天下,該換種活法了。

喜歡王倫逆天改命稱帝請大家收藏:()王倫逆天改命稱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進強取豪奪文後躺平了 後宮的終點是太後[綜穿] 認祖歸宗後,她掀翻男女主! 西江的船 郎君他悔 和宿敵中了情蠱後 天才畫像師[刑偵] 占星家忽悠著你 侯亮平逮捕鷹派將軍,他嶽父慌了 重生學霸逆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