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個問題,80旅進攻拉卡,如果進行巷戰,打破的是城市,打破的是他們的壇壇罐罐。他們強烈要求野戰解決問題。
勝利陣線武裝高層則認為這幫部落頭領沒見識過80旅戰鬥力。覺得還像以前政府軍一樣水平。野戰不可取。雙方爭執不下,幾天的時間都用來互相扯皮了。
討論結果就是部落武裝派彆獨自的出動了2000人去試試第一營的成色。
不到一個小時,部落武裝四散而逃。損失了300多人。這些部落武裝徹底的見識了什麼叫做悍不畏死。
那些80旅的士兵和步兵戰車,踩著155火炮的炸點進行著衝鋒。就是一個衝鋒,部落武裝就徹底敗下陣來。
平心而論,野戰中可以和80旅堅持了一個小時的對射,損失才300多人。這些部落武裝還是異常悍勇的。
隻不過有比他們更狠的而已。克隆人士兵就連炮彈的誤傷都不怕,直勾勾的就衝上了陣地。純純的二戰大國精銳打法。
對於純地麵交戰,目前時代,這種步炮協同打出來了。真不是這種小國部落武裝能抗的住的。
被打怕了的部落武裝,又開始各懷心思。
對於這點勝利陣線高層十分頭疼,尤其是勝利陣線在拉卡的負責人,本身就是部落成員。
他在雙方爭執中,尷尬的調解雙方的分歧。
不過隨著81和82旅的到來,雙方明麵的爭執都放下了。看著到來的兩個旅,都知道來者不善,而且後麵還有一個80旅在虎視眈眈。
巨大的壓力下,各方迅速和解。初步的達成一致。準備在拉卡城外圍陣地。好好的和新來的兩個旅好好的較量一番。
同時,雙方把目光都聚焦到了塔布卡城邊上的塔布卡大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大壩非常具有戰略意義,但是又沒有多少戰略意義。所謂的戰略意義實際上就是防止大量的攻城部隊,被對方炸開大壩。來一個水淹七軍。
誰占據了這裡,誰就有保護自己和威脅對方的本錢。同時也打通了塔布卡到幼發拉底河北岸的通道。同時威脅阿薩德東岸的農業區。
沒有意義是因為,這個時空戰略態勢和17年的幼發拉底河之怒行動中,完全不一樣的。
17年庫爾德民主軍兩路夾擊拉卡,是由北向南進攻。美軍同時炸斷了所有幼發拉底河橋梁,隻有塔布卡大壩可以交通幼發拉底河南北兩岸,所以這裡成了伊斯蘭國的最後退路和援兵進入通道。
雙方都沒有退路。隻能在阿薩德湖東岸和圍繞塔布卡大壩進行了持續的血戰。
而這次81旅和82旅的進攻,實際上是由南向北,反方向進攻。所以塔布卡大壩勝利戰線還不是太在乎。
目前大壩南部控製區已經被80旅攻陷,80旅第二營的任務是沿著大壩向北側進攻。不過這個攻擊方向,攻擊麵狹窄,很難突破,隻能作為牽製性進攻。
81旅主要攻擊方向是在塔布卡出發,沿著大壩下遊的複興黨水庫沿岸,繞一個圈,在複興黨水庫下遊繞到對岸,在折返回來。攻擊大壩北側據點大蘇伊迪村,占據了這個村子。
82旅沿著4號公路向拉卡城外圍陣地發起試探性進攻。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