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隨著美軍第三步兵師潰兵陸續撤退到巴格達地區。各種西方媒體雲集巴格達。
這些媒體中,甚至包含了娛樂媒體。
現在美軍在伊拉克北部的潰敗,成為了全球新聞的第一大熱點。娛樂媒體也得臨時改行,屈從於市場。
對於第一次空戰慘敗,美軍還可以用管製新聞媒體的方式,強行壓製幾天。
但是陸軍的慘敗,這個覆蓋麵就太廣泛了。根本就沒辦法管製。
目前巴格達各大醫院已經人滿為患。這些傷兵在治療的過程中,為各大媒體提供各種有償新聞素材。
在各類信息和新聞素材的彙總,各大媒體都推出了基於這個熱點新聞的報道。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bbc新聞,它以最快的速度報道了一篇關於美軍和庫爾德人交戰過程的紀錄片。
這個紀錄片完整的記錄了,美軍被庫爾德武裝偷襲的全部過程,其中穿插了對美軍潰兵和戰鬥幸存者的采訪片段。
這個紀錄片從另外一個視角,記錄了美軍即將對庫爾德人展開軍事行動,最後被庫爾德人趁著立足未穩,發動戰役級彆的先發製人打擊過程。
紀錄片一出,直接讓美軍丟了一把大臉。
這次美軍第三師被擊潰的損失嚴重程度,已經堪比越戰101空降師被擊潰的九號公路戰役。
當時101師也不過損失了500架直升機。這次第三步兵師直接被擊毀了幾十架直升機和300多輛坦克和步兵戰車。
另外還有上百台重要裝備丟在了第三步兵師駐地。至於卡車和四輪裝甲車等車輛損失高達二千多台。
最讓美軍丟臉的,是其中的一個采訪片段。
一名bbc媒體記者,采訪一名來自於第三步兵師火箭炮營的士兵。
“當時你的部隊沒有攜帶裝備,就開始了逃亡?”
“是的!當時太混亂了。我們營剛剛接收設備,還沒來得及整備。前線就爆發了大戰,我們根本搶不到物資。”
“油料和出庫彈藥,優先補充給一線裝甲部隊。”
那名士兵在鏡頭裡無奈的說道。
“也就是說,敵人在進攻駐地的時候。你所在的部隊,完全沒有任何準備嗎?”
“是的。裝備是在科威特,通過運輸車輛直接運輸的。”
“我們營本應該在巴格達接收裝備,但是後勤把裝備直接運輸到第三步兵師駐地了。”
“庫爾德裝甲部隊突襲第三師駐地的時候,我們營的9輛火箭炮車,根本就沒獲得油料。殘餘油料隻能支持行進8公裡!”
鏡頭內,那名士兵哭嚎著,述說當時的情況。怒指美軍後勤的不靠譜。
“沒辦法。我們直接放棄了車輛,跟隨撤離的部隊撤離第三師駐地。”
“你們撤離前,沒有炸毀車輛?”
“我們隻有裸車,那些彈藥還遠在巴格達!”
“我們拿什麼當做爆炸物?什麼都沒有!”
路明看完這個新聞,有些哭笑不得。
270火箭炮。
這個結果讓他瞬間狂喜。
路明在沒有升級以前,是極度缺乏集團軍火力。
尤其是現在,急需遠程火箭炮。
這9輛火箭炮雖然沒有彈藥,但是不要緊,有事找係統就行了。
係統的規則是,隻要係統默認路明麾下的裝備,相關彈藥就可以生產。
根本不用管是不是係統生產的裝備。
係統唯一的限製就是指揮官等級,這個等級的高低,限製了路明獲得集團軍火力裝備。
在完成了相關彈藥的生產後。
路明感歎道“還是打美軍好啊。居然還可以舔包!”
伊拉克東北部,蘇萊曼尼亞。
庫爾德愛國聯盟總部,塔拉巴尼逐一擁抱了巴爾紮尼家族成員。
這些巴爾紮尼家族成員是庫爾德攻占埃爾比勒城的時候,連夜逃離的。
現場一眾塔拉巴尼成員,愁容滿麵。
他們看著狼狽的巴爾紮尼成員,都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庫爾德民主力量政府太凶猛了。’
他們時不時的用目光,偷偷的掃向了一個地方。
在那裡,有一個人非常與眾不同,他身穿敘利亞軍服,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