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午,美軍的第十山地師下屬的特種作戰部隊,終於撤離了‘魔鬼山穀’。
這個方圓不到3公裡的狹長地帶,一戰成名。
成為了美軍特種部隊的傷心地。
美軍在不到十個小時的作戰中,損失了336名精銳士兵。
其中第十山地師特種作戰營,損失了250名士兵。遊騎兵部隊損失了86名士兵。
這場‘魔鬼山穀’戰鬥,徹底的擊垮了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的脊梁骨。
他們在一輪又一輪的賭生死炮擊中,逐漸的崩潰。
這三百多名士兵的陣亡,有一多半是心態崩潰以後,被狙擊手打死的。
真正被炮擊陣亡的硬骨頭占據了很少的比例。
尤其是在12日白天的戰鬥,更加殘酷。雙方都在比拚意誌,忍耐著炮擊。
最終還是庫爾德武裝的特種作戰營,笑到了最後。
在這期間,美軍數次組織f16戰機和f15戰機,進行對地攻擊。
他們希望徹底解決高地上的炮兵火力,結束這場殘酷的遊戲。
但是結果讓他們非常失望,這些炮兵躲藏在堅固的永備工事內部。
美軍戰機的航彈威力不足,多次對炮兵陣地的攻擊都無功而返。
這些始建於兩伊戰爭期間的永備工事十分堅固,頂部厚度達到了3.7米。
小威力的航彈對著這種永備工事完全沒有辦法。
反而是頂著防空火力反擊的美軍對地打擊機群,付出了兩架f16被擊落的代價。
為了拯救在‘魔鬼山穀’遭受炮擊的部隊。
美軍在阿聯酋的達夫拉空軍基地,起飛了兩架b1b轟炸機。
他們冒險突入庫爾德北部進行轟炸。
b1b轟炸機的突防,直接引起了庫爾德空軍的激烈反應。
48架米格29戰機,迅速在野戰機場起飛,爭奪南線戰場製空權。
40架殲11b戰機在卡米什利和蓋亞拉空基地起飛,兵分兩路向南北兩線撲去。
這五個中隊的殲11b戰機,飛往南線三個中隊,飛往北線兩個中隊。
庫爾德空軍擺出互換的態勢,讓美軍頓感坐蠟。
美軍發現強行踹門行不通以後,他們的戰略,已經變得非常務實。
美空軍開始追求在特定空域,形成絕對製空權。
大量空優戰機雲集北線,維持著北線的防空攔截網絡。
就是這種務實的體現。
他們把在北線形成絕對製空權,當做第一戰略目的。
所以並不敢輕易調動戰機轉向南線。
這就導致美軍沒辦法集中足夠的戰機,爭奪南線製空權。
雙方呈現各自控製一邊的格局。
最終,美軍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兩個中隊的蘇24戰機,毫無阻攔衝入雷區,用炮艇機戰術,狠狠的對地麵掃雷車進行各種洗地。
這對於美軍來說,是非常恥辱的事情。
經曆了漫長的十分鐘,這些蘇24戰鬥轟炸機悠然撤退。
留下的隻有滿目瘡痍。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結束。
更讓美軍感到羞辱的事情發生了。1布雷係統,大搖大擺的飛入雷區。
他們在已經排雷的安全區,重新布設了3000顆地雷。
這種行為,直接讓美軍排雷車的努力,付之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