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北約峰會如期在英國威爾士紐波特市舉行。
在北約峰會上,埃蘇丹慷慨激昂的陳詞,訴說庫爾德人的‘殘暴’。
他強烈要求北約履行北約條約內容,組成聯軍共同出兵土耳其東部地區。
在埃蘇丹表演的背後,實際上是埃蘇丹已經全麵向華盛頓政府妥協。
他同意土耳其在北約框架內組成多國部隊,共同出兵打擊庫爾德武裝。
經過了一天的閉門會談,峰會發布了【威爾士宣言】。
這份宣言最重要的內容是對庫爾德人下達了最後通牒,他們限定庫爾德武裝在一個星期內,撤離土耳其東部領土。
這是北約非常明確的動手信號。
埃蘇丹經過了一周的外交努力,終於達成了他的目的。
對於北約的‘最後通牒’,庫爾德新聞發言人就用一句話做簡單的表態。
“你吹牛逼,我就揍你!”
隨後,庫爾德武裝直接用大規模軍事行動作為對北約的回擊。
經過了幾天的調動,庫爾德風暴旅下屬的3個旅和國防軍一個旅。抵達了馬拉蒂亞基地附近。他們在基地補給一天後,向土耳其西部發起攻擊。
4個旅,兵分三路分彆向錫瓦斯、開塞利和加濟安泰普進軍。
中路開塞利方向和北路錫瓦斯方向都是一個機步旅負責攻擊,隻有南路加濟安泰普方向是一個裝甲旅和一個機步旅。
在陸軍發動進攻的同時,庫爾德空軍和陸航同時發動了大規模攻擊。
在馬拉蒂亞基地開始爆兵後,馬拉蒂亞地區的防禦已經交給了新組建的城防軍防守。
庫爾德風暴旅在空軍的掩護下,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空中突擊作戰。
這次庫爾德風暴旅的目標就是土耳其中部的核心城市開塞利。
這個城市對於庫爾德和土耳其都相當重要,一旦庫爾德奪取了這個城市,馬拉蒂亞將獲得安全的戰略縱深。
而對於土耳其來說,一旦丟失這個城市,意味著首都安卡拉將無遮無擋。
此前,土耳其的防禦策略是禦敵於國門之外,屯兵於邊境線。
現在就是自食惡果的時候了。
土耳其的這種防禦策略,導致了土耳其腹地兵力十分空虛。
庫爾德空軍的威脅,讓他們很難快速調動部隊。
他們明知道開塞利的重要性,卻拿不出太多的兵力去防守。
目前開塞利隻有第三集團軍第9軍下屬第14機步旅、第48安全旅和第15訓練隊,總兵力不過1萬多人。
這萬人的部隊看似很多,但土軍需要防守的要點也非常多。
開塞利城內實際上隻有48安全旅和第15訓練隊。
第14機步旅早已出城沿著d300公路分散部署。
開塞利是非常易守難攻的山地城市,想在馬拉蒂亞出發進攻這個城市,必須沿著d300公路一點點的奪取沿途的各處城鎮。
而奪取這些山區公路的重要據點,庫爾德武裝還要麵對一個問題。
那就是來自於開塞利的炮火。
開塞利這個城市易守難攻是因為他在埃爾吉耶斯山腳下。
這個海拔3900米的高峰,是土耳其中部地區的最高點。
冷戰時期,土耳其就在這裡建設了龐大的戰備倉庫和各種永備工事。
雖然,大部分設施已經停用和廢棄。
但隨著庫爾德武裝的進攻,土耳其很快啟用了這套防禦體係。
土耳其也會這種前方抗線,後方永備工事炮火輸出的防禦。
這種防禦形態就是冷戰最主流的防禦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