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庫爾德政府的新聞發布會,一石激起千層浪。
各大媒體用各種驚悚的標題,把庫爾德政府新聞發布會的內容,放到了頭版頭條上。
比如德黑蘭的法爾斯通訊社和斯塔尼姆通訊社就用【庫爾德政府宣戰德黑蘭】作為新聞標題,來吸引眼球。
庫爾德對於德黑蘭的不尊重,激起了德黑蘭民眾的憤慨。他們強烈要求出兵土耳其東部,共同打擊庫爾德武裝。
麵對國內洶湧的民情,宗教領袖隻能緊急安撫各方勢力。
這種洶湧的民情背後,同樣也是德黑蘭各方勢力角力的結果。
他們各自都有自身的政治訴求,期待用這次事件獲得足夠的好處。
哪怕他們深知庫爾德政府軍的強大,不耽誤他們擺出一副死拚到底的態度。
在德黑蘭,隻要能搞事情就是政治正確,就能獲得好處。
至於真到實施階段,那就出賣一些好處,讓持反對意見的反對派呼聲變大。
總體上,搞事情終究是賺的,無論賺的是什麼。
這種奇葩的政治形態,造就了德黑蘭始終都是嘴炮王者,他們總給人一種嘴上喊著打死你,行動上罰酒三杯的感覺。
對於庫爾德政府指責莫斯科政府的新聞,無論是西方媒體和莫斯科政府媒體,都有意識的忽略了。
對於西方媒體來說,他們更熱衷於報道北約條約的法理問題。
絕大多數北約國家的時政類節目,對於土耳其問題,更多是集中在北約條約的執行判定上。
他們更願意把庫爾德政府宣傳成莫斯科的馬前卒。
至於,華國也有嫌疑。
抱歉,那不符合華盛頓政府的利益。
華國距離歐洲太遠了,華國在戰略上根本給不了歐洲壓力。
把華國弄成庫爾德政府的背後支持者,北約還能有幾個國家肯援助土耳其,就不好說了。
所以,隻有莫斯科才是最合適的幕後支持者。
隻有這樣,北約的介入才有合法性。
庫爾德和土耳其的領土爭端在北約介入的背景下,造成了北約內部極其惡劣的影響。
北約隻是一個共同防禦的組織,北約判定庫爾德問題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
這裡麵的重點是北約開始深度介入成員國的內部爭端。
今天,北約可以判定庫爾德政府入侵北約成員國領土。
未來完全可以通過騷操作,更加深入的對成員國內部的領土和自治問題,進行判定。
比如,如果公投後獨立的地區和原成員國,誰繼承北約條約?
或者是雙方都默認加入北約?
一旦獨立地區身上有了北約條約。
那麼,北約是不是可以出兵乾涉?
如果要論騷操作,會有很多很多。
這完全取決於北約老大的利益。
北約那些目前沒有分裂傾向的國家,也難保未來國內是什麼情況。
他們同樣不想把未來,建立在老大的節操上。
這些成員國很清楚,這個‘老大’沒節操!
北約條約的判定,給國內有分裂傾向的北約成員國,造成了極大的不安全感。
西班牙有加泰羅尼亞地區和巴斯克地區問題,英國也有蘇格蘭問題。
這兩個國家對於模糊判定庫爾德問題的反應是非常激烈的。
所以,基於北約內部的政治問題,他們對於庫爾德指責莫斯科的問題,表現的極其冷淡。
在華盛頓政府的引導下,庫爾德政府就是莫斯科的馬前卒,而不是單純的內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