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半島電視台率先播報了美軍航母戰鬥群遭遇打擊的新聞。
這條新聞猶如颶風一樣席卷整個互聯網。
航母戰鬥群被打擊的新聞,雖然很勁爆。
但證實卻很難,航母所在的區域,早就被美軍列為軍事禁區。
各國的船隻對這個交戰區,都是繞行的。
各國的記者,對於前往戰區並不熱衷。
因為大家很清楚,這個新聞內在的問題,非同小可。
從媒體高層的暗示中,他們甚至感覺一旦出問題,會禍及家人。
至於非歐美的媒體,也被各國政府下達了封口令。
這裡麵雖然有各自的政治目的,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至此,詭異的一幕發生了。
歐美媒體全部對這種明顯是熱點的新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這些媒體反而對戈蘭高地的衝突,更加熱衷。
隨後,各國網友的注意力,也被戈蘭高地的衝突所吸引。
然而,戈蘭高地的衝突來的也快,去的也快。
拉卡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
宣布戈蘭高地租借給特拉維夫政府一年的時間。
這個新聞,直接讓全世界都看不懂了。
租借他們聽過,一年他們也懂。
但這兩個詞放到一起,大家就都不明白了。
在卡拉新聞發布會召開後,特拉維夫政府也召開的新聞發布會。
宣布簽訂了租借合同,特拉維夫政府租借了戈蘭高地,並享有隨時續約的權利。
當一些記者提問租借費用的時候,特拉維夫新聞發言人以保密為借口,搪塞了過去。
戈蘭高地的租借合同消息傳出後,特拉維夫境內舉國歡慶。
特拉維夫民眾認為他們的政府,獲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
在短短幾天內,比比政府的支持率大漲3個百分點。
而事件的始作俑者科恩,現在的心情猶如坐了過山車一樣。
不過,他的心情是低開高走。
在回到特拉維夫後,政府高層都想把他生吞活剝。
他們對上百億美元,租借一年戈蘭高地,表示極大的不滿。
但科恩的一番說辭,打動了總理比比。
“現在我軍在格蘭高地立足未穩,外部形勢也十分惡劣。勉強交戰得不償失。”
“如果有一年的緩衝期,我們不但可以在戈蘭高地修築起堅固的工事,也能尋求更有利的外部環境。”
比比總理在一番沉思後,點頭認可了科恩的說辭。
雖然,比比認可了科恩。
但政府內部對他的壓力十分大,認為科恩的條約變相的承認了,拉卡政府對戈蘭高地的主權。
對此,科恩也被冠上‘史上最無能的外交官’稱號。
隨著特拉維夫政府咬牙的宣傳戈蘭高地的勝利,而民眾提高了對比比政府的認可程度,科恩的日子,也好過了起來。
至少,利庫德集團對他不再抱有敵意。
現在的科恩,春風得意。
卡米什利。
華盛頓政府和庫爾德政府的第二輪談判開始展開。
這次,談判的主題集中在經濟和民生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