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平線躍出躍出半輪橙紅,一隊頭戴‘紅頭巾’的士兵排著整齊的隊列,緩步進入德黑蘭首都。
在阿紮迪塔下,庫爾德第三集團軍舉辦了盛大的受降儀式。
穆爾紮法海達爾作為薩法維王朝的繼承人,接受了德黑蘭都市圈執政官的投降。
隨後,數萬德黑蘭守軍向庫爾德第三集團軍投降。
埃斯蘭夏爾血戰,徹底的打斷了德黑蘭國防軍的脊梁骨。
在長達3個小時的近距離巷戰搏殺中,第65空降旅陣亡了上千人。
隨後,德黑蘭第65空降旅崩潰,開始大規模向薩法維革命旅投降。
這場戰鬥雖小,但意義重大。
堪稱庫爾德版的‘卡爾巴拉’戰鬥。
在這場戰鬥以前,德黑蘭國防軍在正麵對抗庫爾德武裝的時候,非常難受。
他們在戰場上隻有兩個選擇,要麼正麵打崩庫爾德武裝,要麼就是戰死。
絕對沒有逃跑的選項。
庫爾德陸航部隊的高機動性,讓逃跑等同於送死。
而第65空降旅的血戰,是一次打破庫爾德陸軍不敗神話的嘗試,也是德黑蘭政府的絕地反擊。
隻要他們能正麵戰場打崩庫爾德武裝,德黑蘭軍隊將會進入狂暴模式。
這和蘇軍打破德軍不敗金身非常類似。
二戰前期的德軍,也是憑借高機動性縱橫無敵。
隻要被他打敗的敵人,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當德軍不敗神話破滅後,蘇軍就進入了狂暴模式。
所有蘇軍在麵對德軍的時候,都知道想活命,必須正麵擊潰對方。
這和背水一戰的原理非常相似。
德黑蘭第65空降旅也是承擔著這種戰略級的任務,用血戰打出軍心士氣。
可惜的是,他們遇到了鎖定士氣的克隆人武裝。
這種絕地反擊是雙刃劍,也是一種戰略冒險。
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
比如,第65旅的失敗,直接讓德黑蘭政府軍上下的軍心士氣降低到冰點。
在他們眼裡,最精銳的部隊血戰打不崩庫爾德人的仆從軍,那就更沒有希望打崩庫爾德第三集團軍精銳。
現在,德黑蘭國防軍與對於和庫爾德人正麵戰鬥十分抵觸。
在他們眼裡,隻要前往一線作戰,那就和赴死沒什麼區彆。
在戰鬥中能夠欣然赴死的部隊不少,但開赴前線之前,就決定赴死的部隊,那是鳳毛麟角。
這場血戰之後,德黑蘭政府想組織像樣的部隊和庫爾德人對線,都非常難。
這就是戰略決戰失敗的後果,軍心士氣儘喪。
所以,在艾斯蘭夏爾一戰後,德黑蘭都市圈執政官立刻宣布:德黑蘭都市圈作為不設防城市,迎接庫爾德政府軍進入。
設拉子城教宗官邸。
教宗安靜的坐在會客廳寶座之上,等待著最後時刻的降臨。
片刻後,一隊士兵衝了進來,把大廳內圍的水泄不通。
教宗並沒有理睬這些士兵,隻是輕輕的撫摸著寶座。
“可惜,這隻是一件仿品!”
“哈哈!教宗陛下,你想要真品,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啊!”
教宗略微抬起眼瞼,用銳利的眼神直刺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