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庫爾德政府要求亞美尼亞政府送還在其境內的土伊聯軍殘兵,並在境內大肆宣揚阿勒山英雄營的事跡。
與此同時,庫爾德政府授予穆薩阿勒山勇氣勳章。
在阿勒山戰鬥中幸存的十八名戰士,也同時授予阿勒山戰鬥勳章。
在宣傳的同時,位於德黑蘭境內的庫爾德第三集團軍迅速抽調部隊北上,準備隨時進攻亞美尼亞。
庫爾德政府一連串的舉動,引發了亞美尼亞國內反庫爾德浪潮。
被民意裹挾的亞美尼亞政府,針鋒相對的派出部隊抵達邊境,並大肆宣傳亞美尼亞屠殺。
他們在西方媒體麵前造勢,宣稱庫爾德政府準備再次屠殺亞美尼亞人民。
然而,西方對於亞美尼亞的造勢宣傳活動,並不感興趣。
甚至,一些歐美國家的政府直接給媒體下達了封口令。
他們唯恐卷入庫爾德和亞美尼亞之間的爭端。
眼見國際輿論並沒有發生有利的變化,亞美尼亞政府終於慌神了。
他們終於老老實實的派出談判代表,前往庫爾德控製區進行談判。
眼見亞美尼亞政府有妥協的架勢,嘗到裹挾民眾甜頭的亞美尼亞教會,再次組織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軟弱,並要求政府向庫爾德政府索要阿勒山。
阿勒山對於亞美尼亞教派和民眾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
根據聖經的記載,諾亞方舟最終停靠的地方,就是阿勒山。
亞美尼亞教派視阿勒山為‘聖山’,同時亞美尼亞人也認為自己是洪水災難後的第一批人種。
亞美尼亞教派宣稱:庫爾德人在阿勒山的戰鬥,玷汙了聖山的純潔。
同時,亞美尼亞教派也認為應該繳械土耳其第三師,並將其審判。
亞美尼亞國內的反庫爾德浪潮,讓亞美尼亞政府頭疼不已。
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太弱,唯恐激怒對方。
但國內的反庫爾德浪潮,讓共和黨政府非常難受。
一邊是龐然大物的鄰居,一邊是代表民意的選票。
身為小國的亞美尼亞陷入了左右為難的選擇之中……
庫爾德政府首都,卡米什利。
經過了近兩個月的反複拉扯,華盛頓政府終於和庫爾德政府初步達成了一攬子協議。
華盛頓政府在支付五百億美元的‘貸款’後,遊蕩在地中海的美軍航母戰鬥群,也終於迎來了回家之旅。
這次美軍雙航母戰鬥群失敗的突擊,成為了華盛頓政府不願提及的往事。
兩支航母戰鬥群陣亡的水兵超過了四千人,是二戰後美海軍最大的一次慘敗。
美軍陣亡的比例這麼高,一部分是護航戰艦的損失,還有更大一部分是華盛頓政府不願意支付上千億美元的貸款,造成了兩艘航母內的傷員得不到及時的救治。
庫爾德空軍戰機不但阻止運輸機撤離傷員,還多次使用戰機對‘綁架’的航母戰鬥群進行拍照打卡,進而引發了華盛頓國內巨大的反戰浪潮。
(一筆帶過了,前麵這段劇情被砍了。具體哪裡違規……?)
迫於輿論的壓力,華盛頓政府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吞。
他們恨透了庫爾德政府的無恥,但也無可奈何。
最終,他們決定先和庫爾德政府達成協議,先把兩艘航母贖回去,在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