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東崛起的龐然大物,各大流氓的情緒是複雜的。
華國對此喜聞樂見,認為這是一個好事。
中東對於華國來說,除了地緣政治上考量,還有很多深層次的戰略問題。
s1和s2賽季的出現,根本原因是來自於對市場的爭奪。
市場,才是一個國家崛起的根本。
s1賽季的柏林在多個維度都對霸主形成了巨大的優勢,無論是在工業產能方麵,還是在科技方麵都完成了超越。
同時代的柏林工業產能至少占據世界百分之十以上,而且都是以科技為主的高端製造業。
但他龐大的產能麵對倫敦形成的貿易壁壘,無能為力。
倫敦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對柏林的工業產品加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並對本國降低百分之二十的關稅。
同時,他們也對重點的科技項目進行技術封鎖……
倫敦對柏林各種封鎖接連不斷,嚴重擠壓了柏林的海外市場,導致柏林國內企業瘋狂內卷,最終引發了s1賽季。
無論是華盛頓還是倫敦,他們對於追趕者的套路都是一致的。
他們都是利用先發的優勢去擠壓追趕者,通過消滅第二名保持自己的霸權。
所以,華國對於拉卡和庫爾德政府在中東搞事情是喜聞樂見的。
這相當於自帶乾糧的市場用武力為華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對於這麼罕見的夥伴關係……
華國也就差沒直接下場了。
而對於莫斯科來說,拉卡政府就更有意思了。
雙方中間夾著一個庫爾德,無論在戰略上還是經濟上考量,這都是莫斯科非常好的戰略夥伴關係。
石油作為原材料,核心價值是提供碳氫化合物分子鏈,通過化學轉化構建新物質,人類在生活中已經離不開這種原材料。
所以,原油資源是剛需,是很難替代。
這種資源被高度壟斷是符合莫斯科利益的。
至於華盛頓對於拉卡政府是最複雜的。
他通過對波斯灣及其中東地區的控製,進而獲得了全世界的霸權。
失去了對波斯灣的控製權,實質上等於失去了全世界的霸權。
風雲突變的形勢下,世界霸權的爭霸戰以一種莫名奇妙的方式出現了。
而對於這場戰爭,華盛頓政府是完全沒有準備的。
華盛頓的霸權是非常虛無縹緲的,全球部署的武力和波斯灣成為了他最大的弱點。
而波斯灣諸國在一個月內突然崩盤,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但調動兵力大戰需要時間,越強的對手所需的時間越長。
而親自下場打一場舉國大戰,華盛頓政府是非常不習慣的。
從倫敦霸主時代到華盛頓時代,他們已習慣了在背後搞風搞雨,不親自下場。
倫敦就是因為一場錯誤的戰爭而走向了下坡路,曆史的教訓讓華盛頓印象深刻。
那是一場關於黃金和鑽石的戰爭。
倫敦為了英鎊的統治地位而發動戰爭,壟斷當時最重要的黃金,進而強化英鎊的國際地位。
而今天的華盛頓政府戰爭的原因同樣是石油美元體係,還是要強化美元的國際地位。
不過,擺在華盛頓麵前的問題要比當初的倫敦還要為難。
拉卡政府是塊超級硬骨頭,而且十分詭異。
他們擁有不下於末端流氓的工業實力,可他們不需要市場。
如果不是石油美元體係,拉卡和主要流氓國家都沒有太多的利益之爭,可以說是一個大號中立國。
但拉卡的擴張,直接破壞了華盛頓的全球殖民體係,甚至肆無忌憚的操縱原油市場。
基於這點,要麼華盛頓認輸,給予拉卡一個在全球化體係中的合理地位。
但這個價碼太高了,高到了拉卡必須給一個流氓的身份。
……
布魯塞爾,北約最高級彆領導人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