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軍調整戰術,準備發動第二輪進攻時,天空中傳來直升機的轟鳴聲。
薩法維集團軍的攻擊直升機群低空掠過,機翼下的反坦克導彈朝著俄軍坦克陣地傾瀉火力。
反坦克導彈像雨點般落下,打的俄軍裝甲旅陣腳大亂。
俄軍裝甲旅試圖組織防空火力反擊,可薩法維直升機的悍不畏死,直接用交換戰損的方式突擊。
薩法維攻擊直升機群之中,首次出現了“長弓阿帕奇”,采用高速攻擊的方式直接交換戰損。
美式攻擊直升機和俄式攻擊直升機的作戰思路完全不同。
俄式攻擊直升機講究遠距離攻擊,遊走在防空火力的邊界地帶,協同地麵裝甲集群打擊敵方裝甲目標,他們像輕騎兵一樣,利用空中高速優勢,采用多方向突擊割肉的方式,用點射狙擊地麵裝甲部隊。這種戰術完全就是為對抗北約體係下高精尖坦克而存在的。
但美式攻擊直升機則完全不同,他們強調自身裝甲防護,強調短時間火力輸出,阿帕奇理論上隻需要28秒就可以打出全部的地獄火導彈。
他們就像重騎兵一樣,采用騎臉輸出。同樣,這種戰術也是被廉價的鋼鐵洪流逼迫出來的戰術體係。
對於路明來說,美式攻擊直升機體係更適合他的戰術。阿帕奇斯基雖然很好,但總是差點意思。
為此,他索性也不裝了——直接在庫爾德體係內部,大量填充阿帕奇和黑鷹的組合,強化攻擊直升機群。
8架突入戰場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在2分鐘的時間內,打出了128發地獄火導彈。
雖然大部分導彈都是發射的很草率,沒有經過精確的持續引導,但那也是經過激光瞄準過的。
這些導彈達到了百分之三十的命中率,擊毀和擊傷了俄軍40多輛載具,其中坦克就超過了20台。
米28n攻擊直升機在外圍精準的點射著俄軍野戰防空係統,掩護阿帕奇機群撤離戰場。
最終,4架阿帕奇成功的撤離戰場,直接打出了1比10的戰損。短短五分鐘,俄軍裝甲部隊的攻勢被徹底打亂,新進入戰場的一個裝甲旅失去了一半的戰鬥力,難以對薩法維裝甲營構成威脅。
……t與8架殲11bg戰機依次升空,朝著巴庫上空飛去。
路明麾下擁有大量米格29a戰機,他通過升級航電和增加保形油箱的方式,把戰機升級到米格29st,升級後的戰機航程和製空能力都有所增加,雷達也變的更加先進,但因為增加保形油箱和航電加重,飛機的操控性有所下降。
同樣,殲11b也被升級到了殲11bg,升級後的殲11bg可以掛載p15空空導彈,進一步解放了殲16戰機的空戰任務。
麵對薩法維空軍大規模出擊搶奪製空權,俄空軍隻能硬著頭皮交戰。與8架米格29早已在空中待命,雙方戰機在巴庫上空展開了激烈的製空權爭奪。
在薩法維攻擊直升機開始向戰場前進的時候,俄空軍已經派出了8架米格29攔截,但16架米格29st直接卡在了俄軍攔截的航道之間,建立了一道穩固的空中防線。t攔截,8架俄軍戰機秒慫。
他們之中,擁有超視距作戰的米格29戰機隻有4架,剩餘的還是老版本的米格戰機。t的多路包抄,他們隻能分散逃離,在安全距離外徘徊,不敢接近戰場空域。眼見低空的米格29機群難以突防,本想著以高打低攻擊低空的米格29st機群,但高速來襲的殲11bg讓他們不敢絲毫大意,隻能跟隨殲11bg爬升。
殲11bg換裝了強大的發動機,中推近10噸,加力更達到了14噸,爬升速度也達到了300\秒。而蘇30s隻有240秒。
也不敢怠慢,隻能硬著頭皮快速爬升。
雙方很快把高度拉升到1.5萬米,並降低爬升速度,逐漸轉入戰鬥姿態。
在這個高度上,雖然殲11的1.7萬米,繼續獲得高空優勢,但這種高空優勢已經得不償失。
過於高的高度,發動機動力輸出強度衰減,對戰機的機動性有一定的影響。中門對狙作戰來說,殲11bg處於1.5萬米是最優對決高度。
在這個高度上,戰術選擇會更多,p15導彈的性能可以最大的釋放。
對於低空戰機的乾擾幾乎為零。隻能專注於應付眼前殲11bg的威脅。
雙方形成“雙機編隊”,嚴陣以待,謹守自身空域。對於殲11bg可能發射的p15報以最大的戒心,在這個高度上,對方的導彈射程甚至達到了200公裡。
然而,薩法維空軍戰機是源自於庫爾德空軍,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做不到高打低超遠距離狙擊乾擾低空戰機作戰,但殲11bg可以。
殲11bg在數據鏈通信的加持下,直接發射8枚p15空對空導彈。,而是在中低空5000米左右盤旋的米格29戰機。
此時,雙方距離接近200公裡。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