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是一個軍事中等的國家,陸軍兵力5.8萬人,有4個摩步旅和19個步兵旅、兩個炮兵旅和一個火箭炮旅。
麵對薩法維集團軍的突襲,阿軍表現的十分頑強。
他們擅長打防禦作戰和巷戰。
在巴庫城內,薩法維裝甲部隊遭遇了阿軍王牌701旅摩步旅的頑強抵抗。
雖然這支阿軍沒有任何空中和炮火支援,但他們還是通過巷戰頂住了薩法維裝甲營的攻擊。
在巷戰中,配合701旅作戰的阿軍641海軍特種作戰旅和777特種作戰團在巷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造成旅薩法維裝甲營的載具損失慘重。
但隨著進入巴庫戰區的薩法維部隊越來越多,他們的抵抗也越發的艱難。
隨後,一個個壞消息不斷的打擊著這支部隊的士氣——高層逃跑、部隊失去指揮、後勤補給中斷等等……
701旅和城內各支精銳聯合作戰,頑強堅持著。
他們隻剩下一個期待——俄軍增援。
但現實是殘酷的,不但俄軍裝甲部隊被擋在巴庫以北地區,俄空軍也被驅逐出巴庫地區。
至此,701旅和巴庫守軍士氣大挫,隻能勉強維持巴庫巷戰局麵,再難組織起像樣的反擊。
巴庫巷戰進展神速與空中作戰的勝利,讓薩法維集團軍獲得了戰場主動權,但也徹底刺激了莫斯科政府。
在一番討論過後,莫斯科認為高加索地區關乎於命脈,遠比馬什哈德的爭奪更為重要。
另外,薩法維王國向高加索地區的擴張,刺痛了莫斯科政府的敏感神經——這代表其背後的庫爾德政府將擴張的方向轉向了高加索地區。
對於阿夫沙爾帝國軍,莫斯科軍方並沒有視為極大的威脅,在馬什哈德失敗的巷戰,已讓內部有不同的意見。
西部軍區和南部軍區的將領就認為和拉卡政府交惡並不符合當下的利益,庫爾德和薩法維王國才是莫斯科真正的敵人。
當巴庫地區戰鬥開始後,莫斯科迅速統一認識,決定修複和拉卡政府的關係,進而通過對方牽製庫爾德政府一定的兵力。
在決定和庫爾德人展開大戰後,莫斯科政府前所未有的謹慎,他們不但在國內進行一定的戰爭動員,並開始分批次調兵遣將,準備在南高加索地區和庫爾德人好好的較量一番。
莫斯科緊急啟動南部軍區戰備預案,調動在格羅茲尼駐守的第49集團軍迅速南下巴庫支援,並從北高加索軍區抽調第58集團軍主力——包括第136近衛摩托化步兵旅、第42近衛摩托化師一部,以及從伏爾加河沿岸軍區調防的第20近衛步兵旅,總計約2.5萬人的兵力,沿羅斯托夫馬哈奇卡拉公路向阿塞拜疆北部集結。
俄軍此次調動采用“鐵路+公路”聯運模式,主戰坦克與重型裝備通過鐵路平板車快速輸送至馬哈奇卡拉,再換乘輪式車輛沿邊境公路部署,僅用90小時便在阿塞拜疆北部的庫巴地區構建起三道防禦陣地:前沿以反坦克壕溝與混凝土碉堡組成阻滯線,中段部署“道爾2”近程防空係統與“龍卷風”火箭炮群構成火力支援體係,後方則依托高加索山脈的隘口設置裝甲預備隊集結點,形成“梯次防禦+火力覆蓋”的縱深防禦體係。
3月18日,薩法維集團軍的先頭部隊繞過巴庫,向北部防線發起試探性進攻,試圖突破俄軍的前沿防禦陣地。
但俄軍依托預設工事,以“短號”反坦克導彈與迫擊炮火力實施精準打擊,同時出動米28n武裝直升機盤旋於戰場後方,隨時突然前衝對薩法維裝甲車輛實施低空突襲。
雙方在巴庫以北地區展開拉鋸戰,薩法維集團軍雖憑借兵力優勢一度突破俄軍第一道防線,但在俄軍預備隊的反衝擊下,始終無法擴大突破口。
至此,高加索地區的戰局從薩法維集團軍的快速突擊,轉入兩軍在阿塞拜疆北部的對峙階段。
薩法維集團軍在穩定了北線後,轉而對巴庫巷戰進行收尾。
……
在小亞細亞半島,十幾萬庫爾德國防軍向東部凡城集結,其先頭部隊一路強行突擊,直接進入占賈地區。
庫爾德國防軍橫穿納卡地區,涉及敏感,就不詳細描寫了
庫爾德國防軍在經過建國戰役後,其大部分編製得到了保留。
他們主要是來自於原庫爾德城防軍和投降的土耳其部隊整編而成,屬於庫爾德政府的二線部隊。
但這支部隊經曆了建國戰役的洗禮後,部隊的作戰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大量克隆人進入部隊,充當各級軍官,加強了國防軍整體的戰鬥力。
能在這支部隊中充當軍官的普通人,不是戰功彪炳,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路明把國防軍統一整編成四個集團軍,番號為第四到第七集團軍,下屬旅級單位也按照401、402旅番號依次排列。
庫爾德國防軍每個集團軍有2個裝甲旅和3個機步旅,配備炮兵旅、火箭炮旅和工兵旅,總兵力達到了3多萬人。
這次在南高加索爆發的戰鬥,路明第一時間就想到把國防軍投入戰鬥,同莫斯科打消耗戰。
率先進入占賈的是庫爾德第四集團軍,他們在穿越埃裡溫政府軍控製區的時候,爆發了小規模的戰鬥。
埃裡溫政府麵對十幾萬庫爾德武裝大兵壓境,隻能充當鴕鳥。
在阿塞拜疆武裝幾天內被打爆的情況下,埃裡溫政府嚇壞了,他們不敢提出任何異議,隻能任由庫爾德武裝浩浩蕩蕩的“借道”進入占賈。
這個時候,莫斯科政府終於慌了。
他們的陸軍正規軍總兵力不過24萬,分成12個集團軍,其中東部軍區就有5個集團軍。
整個莫斯科歐洲部隊和中部,加起來隻有七個集團軍,總兵力也不過15萬人左右。
麵對十幾萬庫爾德精銳向南高加索地區進軍,莫斯科兵力不足的弱點顯現無遺。
沒辦法,莫斯科隻能派遣包括格羅茲尼武裝在內的多支國民近衛軍加入戰鬥,並相應的抽調在馬什哈德部署的大量東部集團軍部隊。
在庫爾德政府軍大舉進入南高加索地區後,一場大戰已然不可避免。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