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時間淩晨3點,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應急指揮室內燈火通明,牆壁上的大屏幕正循環播放羅斯福號傳回的最後畫麵——核汙染雲噴湧的瞬間、驅逐艦殉爆的火光,每一幕都讓在場的將領臉色凝重。
艦隊司令塞繆爾雙手撐著桌麵,指節因用力而發白,聲音沙啞:“我們能避免類似的戰鬥被複製,悲劇重複發生嗎?”
裝備技術官員搖搖頭,聲音帶著顫抖:“將軍,我們目前對這種戰術並沒有好的辦法。他們的戰術體係中的核心是無偵8無人機偵察定位。而我們的武器……”
頓了頓,技術官員有些難堪的說道。
“也許,我們需要一款艦載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比如,米格31。”
“荒謬!”
“我們要走回頭路?高空高速的戰機重新上艦?建立類似於yf12a項目?”
負責防空作戰少將彼得猛地拍桌,大聲駁斥著對方。
塞繆爾皺眉看著混亂的現場,敲敲桌麵。
“安靜。”
“彼得,你既然對上高空高速的戰機不滿意,那在防空作戰的角度有什麼建議?”
彼得聞言,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文件,分發給眾人。
“無偵8飛行高度在3萬到5萬米之間,這個高度我們現有的武器很難覆蓋,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在這個飛行高度區間非常取巧,低於我們的標準3防空導彈的最低攔截高度,也高於我們的標準6最大射高。而且,我們的導彈對於5馬赫以上的目標攔截性能非常差。”
“我看過海上交戰的記錄,羅斯福航母戰鬥群的護航戰艦嘗試用‘標準6’三點式攔截無偵8,即當前位置,預判位置,和躲避路徑封鎖。一次發射3枚‘標準6’在200公裡內攔截。”
“但由於無楨8的速度超過5馬赫,且攔截窗口不足60秒,攔截失敗了。”
“我覺得還是應該升級‘標準6’導彈,把射高提升到50公裡,速度提升至6馬赫,這才是靠譜的攔截方式。”
彼得一口氣說完他的想法,艦隊司令塞繆爾帶頭起身鼓掌。
“很好,那就把我們應對無偵8對航母鎖定偵查的方式上報海軍作戰部,作為一線部隊的技術和戰術改進方案提交。”
……
在美海軍在反省海戰失敗的原因,試圖改進裝備和戰法的時候,國際上的形勢風雲突變。
華盛頓政府辦公大樓的會議室裡,空氣凝滯得讓人窒息。
幾名官員圍著澳洲發來的外交照會,指尖劃過“230億美元環境賠償”的條款時,指節不自覺地收緊。
“他們不僅指控我們的核艦艇成為‘危險品’,還敢獅子大開口要賠償?這簡直是公開‘跳反’!”
一位負責外交事務的官員將照會拍在桌上,憤怒的大聲咆哮著,澳洲的突然發難,徹底打亂了華盛頓在亞太的盟友布局,更讓所謂的“同盟信任”變得搖搖欲墜。
“國會山那邊已經吵翻了,參眾兩院不少議員都在質疑對澳援助的必要性,”
另一位官員遞上輿情彙總,“更棘手的是,澳洲在照會裡明裡暗裡說要聯合東盟國家搞封閉水道,禁止我們一切‘核動力艦艇’通航,這要是成了,咱們在亞太的影響力會受很大衝擊。”
為了穩住局勢,華盛頓政府緊急召開幕僚會議,敲定軍事部署方案。“讓太平洋艦隊的‘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群立刻動起來,,一周內必須抵達澳洲東部海域,用行動表明態度。”
三天後,“華盛頓”號甲板上的兩架e2d預警機率先升空,anapy9雷達在200公裡外鋪開警戒網,fa18ef機群緊接著展開實彈演練,機翼下的“魚叉”反艦導彈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華盛頓官員在記者會上語氣強硬:“這次部署是為了維護地區穩定,任何破壞盟友協作的行為,都得承擔相應後果。”
另一邊,華盛頓政府談判團隊負責人約翰剛抵達堪培拉,就將澳洲的賠償條款摔在談判桌上。
“核汙染的說法根本沒有直接證據,你們這是借題發揮想敲竹杠!”
他盯著澳洲環境部長,語氣裡的強硬毫不掩飾。
“華盛頓絕不會為無稽之談買單,反而會重新考量美澳同盟的實際價值。”澳洲代表幾次想插話反駁,都被哈珀打斷,這場本應平等對話的談判,最終在僵局中不歡而散。
談判破裂後的第三天,局勢迎來轉折。
三家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環境保護組織突然聯合發布報告,標題醒目——《澳洲原住民土地權益遭係統性侵犯,礦業開發淪為環境災難》。報告裡的航拍照片觸目驚心:澳洲西部鐵礦開采區的河流被染成鐵鏽色,原住民保留地的水源檢測出重金屬超標;文字部分更是直指澳洲政府“為了礦業利益,強行驅逐原住民,每年有超500平方公裡原始森林因采礦被毀”。
緊隨其後的是華盛頓和歐洲的幾家人員組織發布報告,稱澳洲采礦業人權問題嚴重,存在嚴重‘強迫勞動’等問題。
報告發布僅兩小時,發言官員就召開記者會,接過施壓的“接力棒”:“華盛頓對澳洲長期存在的人權問題和環境破壞情況深感擔憂。如果澳洲政府繼續無視原住民權益、放任采礦汙染,美國將啟動對澳礦產出口的製裁審查,鐵礦石、鋰礦等關鍵資源的進口都可能受限。”
消息傳到堪培拉,澳洲股市礦業板塊瞬間暴跌,必和必拓、力拓的股價單日跌幅超7。
澳洲緊急召開會議,窗外抗議人群舉著“反對美國霸權”的標語聲隱約傳來,而會議室裡的澳洲官員們麵色凝重——他們比誰都清楚,礦產出口占澳洲gdp的18,雖對美出口僅占12,但一旦華盛頓牽頭盟友共同製裁,封鎖其重要國際水道,整個澳洲經濟都可能陷入被動。
夜色漸深,華盛頓政府的辦公大樓依舊亮著燈。
官員們圍著航母部署進展報告和人權組織輿情分析,反複推敲後續策略。
這場由核汙染引發的爭議,早已從簡單的賠償問題,演變成牽扯軍事、經濟、輿論的跨洋博弈,而華盛頓的每一步動作,都在試圖重新掌控這場博弈的走向。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