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大哈城郊的硝煙還沒被風沙吹散,衛星照片已鋪滿全球媒體頭版——美軍的丟棄重裝備在戈壁上裡連成長線,阿夫沙爾部隊的旗幟插在坎大哈政府大樓之上。
喀布爾政府緊急召開會議,八四維和部隊新聞發言人的聲音震耳欲聾:“坎大哈潰敗,標誌著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徹底瓦解,地區力量格局將迎劇變。”
華盛頓的媒體卻忙著為潰敗“挽尊”——《紐約時報》頭版用黑體字印著“現代敦刻爾克:三個美軍師的生死撤離”,配圖裡士兵背著傷員蹚過赫爾曼德河,文字裡滿是對美軍撤退行行動中不放棄戰友的美化,全然忘記了被扔在坎大哈的兩個師。
好萊塢隨後宣布投入巨資拍攝新電影「生死72小時:永不磨滅的英雄」,描寫美軍撤退的曆程。
在這部電影的預告片中,美軍士兵猶如天降猛男,端著機槍橫掃拿著彎刀衝鋒的阿夫沙爾帝國士兵。
而美國有線電視台則對伊斯蘭堡“限製美軍行動”的不滿,對“為何潰敗”避而不談。
更有媒體把尖銳的矛頭指向德裡:《華盛頓郵報》專欄直接曬出德裡救災報告,核汙染的陰霾導致良田顆粒無收,政府卻挪用兩萬億盧比救災款充作軍購預算。
“德裡忙著向拉卡買武器,讓災民農田顆粒無收,核汙染威力巨大,但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最主要原因是德裡政府的不作為和不治理。就算華盛頓政府賠償款即時到位,德裡也會用這麼錢大肆窮兵黷武。”
文章還爆出眾議院聽證會上的秘密協議:德裡計劃從拉卡采購150架陣風戰機含50架艦載版陣風),外加一艘戴高樂級核動力航母,訂單總價突破500億美元。
這個驚天消息傳到巴黎,達索公司股價開盤十分鐘內暴漲13,交易係統因買單擁堵短暫卡頓——券商營業部裡,投資者舉著手機刷新行情。
有人喊“拉卡吃肉,我們喝湯,德裡遲早得找我們買售後!”。
這些投資者根本不了解德裡民眾的心態。
達索公司和德裡在陣風上的合作早已存在,但聯合艦隊的潰敗和倫敦受降儀式,讓德裡民眾的心態就徹底變了,從前高高在上的上等人,現如今在德裡民眾的眼中……
“慕強濾鏡”一旦消失,反噬同樣猛烈。
老城區裁縫鋪的阿賈伊,至今記得當時顧客盯著電視裡倫敦投降畫麵的沉默——以前有人專門找他做英聯邦款式西裝,說“穿英倫風才有麵子”;可艦隊投降後,再沒人提英聯邦,“英倫風”在德裡成為了一種禁忌,而他的生意也一落千丈。
德裡的街頭,年輕人拿著手機刷著論壇,上麵是評論拉卡陣風和巴黎陣風的區彆。
“拉卡的蒙皮是一體成型,達索是拚接的,就算都是陣風,拉卡的也比巴黎的要好。”
從線上到線下,滿街的議論裡,再也沒了以往對歐洲的崇拜。
德裡大學的公告欄前,曆史係學生拉米特正把“退出英聯邦”的傳單分給同學——艦隊投降後,他們就發起了簽名活動,現在已有上千人簽字。
“以前課本說英聯邦是‘文明紐帶’。”
拉米特撕了課本裡印著英聯邦旗幟的插圖,聲音傳遍廣場。
“可歐洲人自甘墮落,憑什麼讓我們當‘小弟’?”
“拉卡才是‘文明之光’,跟他們合作才是平等——歐洲老炮早該被扔進曆史堆了!”
此時巴黎的外交照會剛送到德裡外交部。
照會裡措辭嚴厲,說“拉卡陣風源自巴黎技術,德裡繞過授權采購是背叛”。
然而,巴黎外交人員私下裡卻又留了餘地:“巴黎可提供陣風升級版,航母也能定製,條件比拉卡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