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早上,福平掛著兩個黑眼圈吃早飯。
惹的爹娘看了他好幾眼。
連著小鎖跟小柱兒也眨巴著眼一塊兒跟著看他爹。
楊福平無奈的拍拍兩個小腦袋:“彆看啦,還不是你們兩個小祖宗,睡覺前鬨著喝水,大半夜的又一個接一個要尿尿!”
小鎖看看小柱:“不是我!”
小柱也緊跟著搖頭:“也不是我!”
三四歲的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保不齊還以為自個兒在做夢呢。
楊福平歎口氣,自認倒黴。
······
伴著四九城的春天的風沙一起到達的,還有楊福平家的成分問題。
劉翠芬的弟弟,轉業到了第九區的區公所。
1950年北京調整行政區劃時,原內城七個區合並為五個區,原外城五個區合並為四個區。調整後,內城與外城不再區分,統一按第一至第九區命名。八大胡同所在的前門地區屬於新劃分的第九區。)
探聽到了消息後,吃了一嘴沙子來跟糧店給姐夫報信兒:“咱們家定成了工人成分!再過段時間,區公所估計該通知發放戶口登記簿了,到會兒你自己看。”
楊福平一塊兒石頭落地,
劉耀武有些個不怎麼理解:“這事兒有這麼重要嘛?"
楊福平反問道:“不重要的話,乾嘛要給大家夥兒都分的清清楚楚呢?”
劉耀武行伍出身,也不是多細心的人,想不通就撒手不想了。
楊福平自個兒的屁股擦乾淨之後,又有心想看下類型是怎麼分的。
劉耀武不負責這塊兒工作,也就記了個大概:“大概就是資本家,小業主,工人,還有什麼革命乾部之類的,再細的我也記不清楚了。”
提到具體成分,劉耀武還講了個自己覺著好笑的事兒:“怎麼定成分,聽說上麵兒還提過要不要追溯過往。
最後統一畫了個線,以這個地區實際解放的日期,來界定成分到底是地主還是富農。
要真往前扒拉,多少年是個頭兒啊!”
1950年《土地改革法》未明確追溯期,但配套細則《關於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要求審查解放前三年經濟史。
剝削關係界定需查證?解放前三年?的經濟行為,生產資料統計則以?土改時點?為準。
政策有衝突點,那麼合理推測,執行中其實是有特殊情況處理規則。)
楊福平頓時啞然,半晌才開口:“那我們家······”
劉耀武笑了笑:“姐夫,這點兒你放心,就咱們家那十來畝地,能算上地主都叫碰瓷,更何況,解放前還都賣了。
郭平叔那兒還提出咱們家老爺子對革命有功呐!
所以就沒按鄉下那一套來。
再說了,你以為你那個糧站站長是怎麼任命的?
咱們家這點兒事兒早都被盤的清楚明白的!”
楊福平隻抓重點:“我爹乾了啥?”
劉耀武也很驚奇:“你不知道?”
自詡為楊遠信的好大兒,楊福平這會兒也深受打擊:“他也沒說過啊!最有可能的就是他跟郭平叔倆人開的那個半死不活的估衣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