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仙打心眼兒裡想讓娘家親近的小輩兒進城,要是能引的老父親小住幾日就更好了。
於是第二天就安排兒子去崇文門郵局寄信,信中殷情切切,不為人表。
不提這封信到了昌平縣後,激起了多大的動靜。
隻說楊遠信奔波了幾日後,終於又踏進了四叔家的門檻。
老爺子閒不住,照著楊遠信家的樣子,抓了一群小雞在夾道裡養。
各處廊下訂好的長條木槽,已經裝滿了土,裡麵密密麻麻的冒出了綠苗兒。
家裡安安靜靜的,除此之外,隻看到楊清河一個人坐在廊下發呆。
看到楊遠信疑惑的目光,出言解釋道:“閒著也是閒著,我讓你四嬸兒帶著兒媳婦撒了點兒菜籽。
城裡就這點兒不好,動不動就得花錢。
能自己種點兒就少花點兒。”
楊遠信不去爭辯,老家就是賣了八十畝的水澆地,還剩下二十多畝的旱地跟幾分菜地。
佃給彆人後,彆的不說,收的蘿卜白菜足夠吃上半年的,就是糧食也將將夠這一大家子吃。
不過是老頭過日子仔細,一日沒有進賬,一日就想找補找補。
楊遠信這回是帶著好消息來的,拉過來的小凳子跟楊清河坐在一起。
笑眯眯的接過四嬸兒倒的白糖水問道:“家裡怎麼這麼安靜,遠遜呢?又去他哥那幫忙了?”
楊清河搖頭:“那麼大個小書鋪,哪用的了那麼多人。
遠宏帶著他們家老大去招呼了。
遠遜想自己尋摸尋摸看有什麼合適的營生!
家裡小輩兒能上學的都送學校了。
媳婦兒們去熟悉下菜市場澡堂子,省的回頭找不到地方。
就我跟你四嬸兒在家。”
楊清河沒開口的是,當初大兒子回來說,兄弟的手藝在四九城平平,他還不信。
來了這麼久,街上的二葷鋪子也叫了一回,不信也得信。
但凡有鴻鵠之誌的,削尖了腦袋也要留在四九城裡,窮鄉僻壤的連海魚都少見,能燒出來什麼好菜。
楊遠信也沒藏著掖著,乾脆的說道:“我今兒來,是想問下遠遜兄弟,這邊有個活計,他想不想應下來!”
楊清河眼睛一亮:“行啊,什麼時候去上工!”
······
楊遠信噎住了:“四叔,你都不問下是啥?”
楊清河滿不在意:“總不至於去扛大包,那活兒咱自己都能找一個,除此之外,什麼活兒不比扛大包輕快,他還能挑揀不成。”
楊遠信無奈的解釋道:“有家玉器廠,規模不算小,五六十號人的樣子,最近想找個廚子,這消息傳到我這,我覺著還不錯,要是遠遜兄弟有想法的話,那就明天跟我一起去試菜。”
楊清河更高興了,做大鍋菜也行啊,至少不用轉行。
報完信兒後,楊遠信就不顧楊清河試圖留晚飯,堅定的告辭回家了。
自己不管怎麼說還能隔三差五吃頓白麵,可四叔好像要把損失的那些錢從嘴裡省出來。
恨不得一天三頓雜糧窩頭。
彆以為他不知道,當初搬家的時候,這老頭最少從老家搬來了千把斤糧食,雖說家裡人口多,但也不至於每天換著花樣的吃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