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鴉片戰爭以後,英、法、俄、美、日等國家相繼在東交民巷設立了駐華使館。
這兒就成了國中之國。
平民老百姓繞行。
有誌之士痛心疾首。
楊福平想到此處問堂叔:“到會兒我準備帶著石頭跟紅妞去東交民巷看大軍進城,你去不去!”
楊遠遜乾脆道:“我也帶孩子去!”
叔侄倆愉快的達成一致。
也不好單單把楊遠宏這個四房的老大給撇下。
楊遠遜進屋問了一聲。
沒一會兒就出來,聳聳肩:“我哥怕那邊人太多了,準備去崇文門內大街那段兒守著!”
大軍進城的事兒,幾乎成了這幾天的熱門。
回娘家的,走親戚的,就連茶館裡素不相識的兩個人都能因為進城的事兒聊的熱火朝天。
還是數九寒天呢,可四九城的空氣都快被無形的火焰點燃了!
糧鋪定的初七開業,之所以沒按往年的初六開門。
估計東家自個兒心裡也門清,這一天即便夥計來上工,也沒什麼人惦記著買糧啦。
1949年2月3日,正月初六。
晨光刺破北平的薄霧時,永定門的城磚還留著霜痕。
城門洞裡,穿棉襖的百姓踮著腳張望,有人攥著連夜糊的小彩旗,旗角被風掀起,像一群撲棱翅膀的麻雀。
等到上午10點,永定門外升起了第一顆信號彈,隨後,右安門、廣安門和阜成門也依次升起了信號彈。
4發信號彈的升空,標誌著入城儀式正式開始。
入城隊伍由一輛插著紅旗的裝甲車引導,後麵緊跟著的,是整齊排成一條線的裝甲車車隊。
隨後就是懸掛著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肖像的四輛卡車,卡車裡是軍樂隊,銅管樂器被擦拭得光亮無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街道兩側忽然爆發出潮水般的歡呼,隻見軍樂隊之後,依次是裝甲車、坦克、炮兵、騎兵和步兵。據統計,入城部隊人數有3萬人,坦克和裝甲車80輛。)
賣糖葫蘆的老漢把扁擔往肩上一甩,跟著人流往前擠。
學生們手持標語,爬上裝甲車貼,標語貼完了就用筆寫,最後不但坦克貼滿了標語,戰士們的身上也都寫滿了“慶祝北平解放”、“歡迎解放軍”之類的標語。
坦克車碾過青石板路,履帶與路麵摩擦出鏗鏘節奏。
戰士們筆直地站在卡車上,鋼槍在朝陽下泛著冷光,槍托上係著的紅綢在風中獵獵作響,軍帽上的五角星卻比霞光更耀眼。
外麵的這些熱鬨,待在東交民巷入口處的楊福平幾人一概不知。
眼看日上中天。
紅妞捂著肚子:“爹,我餓!”
福安趕緊鑽出人群去買了幾個燒餅。
沒人願意回家吃飯。
能扛餓的就等著,扛不住的還有隨身帶著乾糧的。
啃著乾餅,楊遠遜打發兒子又從旁邊商鋪花錢要了幾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