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平不緊不慢的托人去打聽韓師傅的底細。
約莫兩三天的樣子,人家也幫忙打聽個七七八八了。
大體上,跟韓師傅說的差不離。
可有一點兒,韓師傅爹娘兩年前都沒了。
楊福平掐指一算,韓師傅今年二十七八,他爹三十六的時候生的這個老生兒子。
六十出頭就沒了,也不算早亡。
這麼一來,小兩口就沒老人幫襯了。
至於兄姐,上頭爹娘沒了之後,那就是個親戚。
幫個小忙可以,其他的就彆想了。
想來想去,楊福平還是踏上了林老師家門。
讓幫忙看看學校有沒有合適的女老師。
猜林老師家玉娟姑娘的,該打。小姑娘50年才17歲,正常人家都不會給姑娘介紹個大十歲的女婿。)
楊福平一條條的說出來韓師傅的優點。
林老師打斷道:“等等等等,連爹娘沒了都是優點?”
楊福平舌綻蓮花:“林叔,有哪個新媳婦進門是奔著伺候公婆來的。
咱不是說兒子結了婚爹娘就得去死。
可這不是撞上了嗎?
那不得往好處想想,一進門就能當家做主,男人長的還麵嫩,有份手藝還有點兒家底兒,這不挺好。
您要是能幫忙找個獨生閨女的,人家能把老丈人當親爹伺候!”
林老師失笑:“你這張嘴啊,跟你爹年輕的時候一模一樣。
行吧,我幫你打聽打聽。
不過你也彆瞞我,這麼下功夫,是為著什麼能說說不?”
楊福平真誠待人,把自個兒當初的盤算,跟普遍撒網的心態都說了。
說完聳聳肩:“都接觸兩回了,咱也不說圖他那手藝,就是看在韓師傅挺誠懇的份上,順手給人牽個線。”
林老師點頭算是應了這事兒。
反正牽線是牽線,要是真有合適的,都是四九城的坐地戶,肯定女方也會去打聽。
楊福平把事兒交給林老師之後算是了了份心事兒。
消消停停的去上班兒,順便跟這兩天爬高上低檢修路燈電線的韓師傅打個招呼。
一條大街能忙多久呢。
韓師傅很快就跟楊福平告辭了。
林老師估計還在斟酌一二,短期內沒有回話。
走的時候恨不得一步三回頭:“楊哥,你有譜沒有啊!”
楊福平笑眯眯的像個渣男:“哎呀,快了快了!到會我給你單位搖電話!”
新中國成立前夕,北平有電話局所13個,市內電話交換設備容量門,電話用戶個,共有公用電話40部。
不愧是首都!)
送走了韓師傅,楊福平坐在小屋裡喝茶,眼看著風沙漸歇,是個人心情都不錯。
現如今的小日子挺美,上麵兒不給添人。
閒的時候,楊福平就培養二平當賬房,不對,會計。
這事兒楊福平也沒藏著掖著,
小孫認的字兒加起來不到一籮筐,一看見賬本就腦袋大,一點兒意見也沒有。
再說了,學會做賬,又不加工資,小孫自覺挺算的明白這個賬。
二平自個兒也樂意學,家境還算湊合的時候,也上過幾年學,就應付糧店這點兒進出,弄明白了竅門之後,跟喝水似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