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歸緊張,可周日定好的北海公園之旅,倒是不好輕易變更。
韓師傅猶如老房子著火,沒事兒就來楊福平店裡轉悠一圈兒。
周六下午,他又來了。
楊福平看那沒出息的樣兒,忍不住說落道:“多大個人了,相個親激動成這樣兒,按您這熟練度,都是個中老手了吧?”
韓師傅嚴肅的否認:“可不能這麼說,跟我多有經驗似的。
家附近的媒婆都說我挑剔,小兩年兒沒人給我介紹對象了。
明明都是對方看不上我,你說我冤枉不冤枉。”
楊福平肅然起敬,都沒人介紹了,還堅持原則呢。
估摸著是楊福平的心聲都躍然臉上了。
韓師傅很是認真的解釋:“底線不能變,結婚是一輩子的事兒。
這就跟保險絲一樣,一開始就湊合著裝個小號的,過不了幾天就熔斷了。
還不如一步到位裝個合適的。
要是一開始過日子就湊合,你能湊合幾天呢?”
小孫想起來他娘跟他早逝的爹,默默的在心裡接了句,“湊合一輩子的多了去了,這韓師傅,根本不懂找不到媳婦的痛!”
楊福平倒是萬分認可:“你說的對!”
畢竟他們老楊家也不至於湊合找個媳婦。
同居一室,人的悲喜並不相通。
眼下正是京城五月芳菲盛的時節,比當街的叫賣聲更快一步的是槐花的馨香。
韓師傅深吸一口氣:“你們街上有槐花兒?”
楊福平搖頭:“這段兒時間,我們店門檻兒都讓你踏破了,有沒有你沒注意啊?”
韓師傅還真沒在意,下了車就急匆匆的趕路,不過看這樣子,應該是沒有。
正要發問,當街傳來了叫賣槐花兒的聲音。
“槐花兒——甜嘞!”
聲音聽著不遠不近的樣子,估計還得個幾步才能走到糧店門口。
小孫咽了口口水:“都到吃槐花兒的時候啦,也不知道城外還能摘到槐花兒不能,等明兒有空了出去逛逛!”
楊福平倒是不看不起小孫,而是委婉提醒道:“你準備去哪兒?
郊區那些個荒地,早多少年都光禿禿一片兒了。
城裡城外這些個老娘們兒,剜野菜都是連根兒的。
還槐花兒呢。
也就今年開春,附近的部隊跟大學生在西山那塊兒種了點兒樹苗兒。
這會兒正掙命似的活著呢。
你要真能找到一顆漏網之魚,保不齊還是被薅禿的,死了這條心吧。”
民國至解放初的長期戰亂導致樹木被大量砍伐用於軍事或基建,而農村地區絕大多數的燃料依賴灌木柴火,加劇了植被退化。據有關數據統計,1950年北京森林覆蓋率不足1。
也就是說,出了城,到處都是光禿禿的。)
韓師傅作證:“小孫,你是不是沒出城剜過野菜?”
說話間,賣槐花兒的叫聲已經到了門口。
楊福平不準備跟這群人繼續磨嘴皮子,而是快步走出門去,叫住了賣槐花兒的大爺,稱了兩斤。
小孫跟二平問了價,一斤也就二兩玉米麵兒的錢,每人也跟著要了兩斤。
一時間糧店裡充滿了槐花兒的香味兒。
韓師傅撿了兩個槐花米往嘴裡一塞,嚼了嚼讚歎道:“挺甜的,回去蒸窩頭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