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平頂住娘愛的巴掌,笑眯眯的問小三跟小四:“咱們換個地方上學怎麼樣?”
劉翠芬很是驚訝:“四歲多點兒能上學啦?”
楊福平輕飄飄的吐出三個字兒:“幼兒園!
我們糧食局開了個幼兒園,進去能學點兒字兒的那種。
省的天天跟你去托兒所,我看小鎖都快學會洗尿布了。”
這話倒是不假,人家倆,現在洗襪子都似模似樣的。
劉翠芬長出一口氣:“趕緊送,我們托兒所隻收四歲以下的,嚴格來說,他倆現在是屬於家長交錢帶著上班,忙的時候還得給我打下手呢!”
小鎖跟小柱弄不清楚這個幼兒園是個什麼去處。
但是能認識新的小朋友,不用天天聽小寶寶哇哇的哭就挺好。
於是舉雙手讚同!
劉翠芬問婆婆:“是不是還得做兩個小書包?”
李水仙遲疑的點點頭:“是吧,咱家誰也沒上過幼兒園啊!”
楊福平拍板:“我先去問問,看都得帶什麼東西再說。
就是要書包,現做都來得及。”
楊福平假假也是個站長,糧食局的幼兒園都是麵對職工子女。
去了一趟之後,老師說的挺詳細。
記了一頁紙回來了。
學費不收,但是人得早點去了,人家都開學半個月了。
婆媳倆連夜開始逐條準備。
帶上一套換洗的應季衣服,這條楊福平極力強調自家孩子不尿褲子也沒用。
老師溫柔的婉拒:“意外情況太多,萬一跟彆的小朋友一起玩水呢!”
說這句話的時候,就看到一個小朋友尿了泡尿,邀請其他兩名好朋友一起,試圖從老師眼皮子底下突破出去挖土。
看著老師眼疾手快,兩個胳膊夾三個小朋友。
楊福平立馬閉嘴記的飛快,所有的規定,後麵都有存在的一個故事。
還有吃飯的小圍嘴,彆在身上的小手絹。
一個小書包,裡麵放上搪瓷水杯,跟小木碗還有小木勺。
楊福平強調:“所有的東西上麵都得寫上姓名。”
李水仙問兒子:“大名還是小名?”
呃,這倆小子,知道自個兒大名嗎?楊福平也不確定。
李水仙沒得到答複,乾脆在身上繡上了大名。
都四歲多了,不認識現在認!要是叫小名,班裡怕是挺多重名的!
送孩子是個周一。
李水仙沒去,劉翠芬也不好請假。
楊老掌櫃的出山,帶著兒子送兩個小孫子上幼兒園。
路上還在埋怨:“你怎麼這麼不操心,幼兒園都開學半個月了才跟家裡說。”
楊福平無言以對,大紅告示貼在局裡一個月了。
自個兒中間就去彙報了一回工作,還是帶傷,哪顧得上掃一眼啊。
以後得加強跟上級聯係,不能抱團搞小團體,領導開會說的果然很有道理!
喜歡活在民國當順民請大家收藏:()活在民國當順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