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就在這春冬交彙之際武帝城城外來了第一波流民。
說是流民也不準確,隻能說是吃不飽飯的窮人。
武德二十八年,
一月十五,
皇帝在早朝時候大發雷霆,
“看看,這是六道巡查發回來的消息,這都是陳國的好官員啊,利用旱災的消息勾結豪紳抬高糧價。更有甚者,公然買賣府庫裡麵的存糧。霍亂地方,大發國難財。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這才一月武帝城外就聚集了流民。”
陳皇確實氣著了,旱災還沒發生麼,就開始有流民了,簡直成了笑話。
“宰輔,你可有話說?”
“臣有罪,還請陛下責罰。”
“現在不是問罪時候,說說現在應該怎麼辦?”
“臣認為,當威懾,可派一武將貪官汙吏全部斬首,以儆效尤。至於城外的流民,可另戶部開設粥鋪,賑濟災民。”
陳平在下麵撇了撇嘴,這宰輔也不怎麼樣麼。
這一幕正好被皇帝看見了,其實陳皇特彆留意陳平,隻是因為陳平先前所說全部都變成了事實。
“平兒,看你的樣子並不讚同宰輔的提議?”
“回父皇,有一位古人曾經說過,當一件事情有五成收益時候,人們就會鋌而走險。一倍收益的時候,就敢踐踏人間一切的律法。有三倍的利潤時候,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抄家滅族也在所不惜。兒臣深以為然。一時的威懾隻是暫時的,隻是能讓貪官們把行動變的更加隱秘而已,毫無作用。”
梅子然聽完並不服氣,
“哦?那安王有何辦法?”
“當賞,而且是大賞。父皇可令巡查使將各地官員表現登記造冊,等天災過後,表現突出,愛民如子者可進朝廷中樞,頂替那些碌碌無為者。例如吏部侍郎石寬,純屬占著茅坑不拉屎。”
上次金秋節,石寬雖然表現不堪,但是也不能因為這一點事就罷免一個侍郎,所以如今依舊任職吏部侍郎。
“不可,如果地方官員故意表現愛民如子,豈不是為朝廷選了一個奸詐小人?”
二皇子陳騰急了,石寬可是他麾下非常重要一員。掌管著陳國官員的升遷,權力不可謂不大。
這話一出,好幾個人都皺了皺眉,特彆是陳皇,更是把眼睛都眯了起來。
陳平也沒想到自己的這位二皇兄如此腦殘,陳平出的這是陽謀,就是逼著地方官員體恤百姓。
如果所有的地方官員都急著表現愛民如子,那些天災豈不是輕輕鬆鬆就過去了。管他真心還是假意,結果是好的就是好的。
“安王殿下大才,臣服了。”
最先說話的是宰相梅子然。
這話也提醒了二皇子陳騰,他畢竟不是真傻,隻是一時間著急說錯了話。
“父皇,兒臣的意思是,百官的任用還是要慎重,必須要經過仔細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