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時間,現場的六個小家夥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爭搶著回答道。
“我知道,我知道,老祖宗是要教我們醫術,讓我們變得跟老祖宗一樣厲害!”
謝雨晴舉著小手,眨巴眨巴亮晶晶的眼睛道。
一旁的謝子軒連忙插話道:“不對,老祖宗是想我們留下來陪他一塊玩,我爸媽說留在老祖宗這裡就可以不用去學校上學啦!”
聞言,謝星遠不禁大汗,這小子怎麼就光記著玩了?
自己不過就是這幾天陪這小家夥多放了幾晚的眼花而已嘛!
謝星遠很是無奈的輕笑了一聲,衝著這位小玄孫道:
“子軒啊,老祖宗要你留下來可不是玩的,這學業可不能荒廢.....”
然而。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
最小的那個四歲玄孫奶聲奶氣地舉手搶過話題道:
“吃.....吃糖糖,老祖宗會給糖糖吃,我要留在這吃糖糖!”
他記得自己上次給了老祖宗一塊糖,然後老祖宗反手給了他一大把糖。
要不是如此的話,這小家夥壓根就不會留下來,早就蹲在地上開始嚎啕大哭了。
看著小玄孫那一副‘糖比天大’的認真模樣,謝星遠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這熊孩子就知道吃糖,門牙都特麼吃得蛀牙了。
謝星遠當故意板起臉,指了指小家夥漏風的門牙道:
“你要是再吃糖的話,你這漂亮的牙齒就要被蟲子啃光光了,以後你就什麼都吃不了了,就連肉包子你都啃不動。”
“啊?”
小家夥頓時被嚇了一大跳,捂著小嘴拚命的搖著頭道:
“不要,我才不要被蟲蟲啃了牙牙呢,子睿不要變成沒牙佬!”
小家夥嚇得聲音都帶上了哭腔,兩隻小手把嘴巴捂得嚴嚴實實,好像這樣就能把蟲子擋在牙齒外麵一般。
見狀,謝星遠連忙便換上溫和的笑臉,晃了晃手中的醫書道:
“既然你不想被蟲子啃了牙齒的話,那老祖宗教你如何醫治蛀牙好不好?隻要你學會了老祖宗手裡的東西,你就可以當醫生,自己給自己治療蛀牙了!”
“啊,真的嗎?”
謝子睿眼睛瞬間亮了起來,捂著小嘴有些含糊不清的問道:
“那.....那是不是子睿學會了老祖宗手裡的東西,子睿就可以當醫生了?我就可以拿針紮彆人屁屁了?”
顯然在這小家夥的眼中,醫生就是那種拿針給孩子紮屁股的那種!
謝星遠不禁被這小家夥的話給逗樂了,當即便笑著解釋道:
“哈哈哈.....小家夥,咱們中醫可沒有用針紮屁屁的,不過用針紮其他地方的到是有,就看你願不願意學了。”
“呀,還可以用針紮其他地方嗎?”
小家夥瞬間來了興致,仿佛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一般,隨手便指向一旁比他大幾歲的哥哥道:
“那.....那我可以紮哥哥嗎?上次他搶我的糕糕!”
“老祖宗,我可沒有搶他的蛋糕,是他自己沒拿穩!”
被指的謝子言當即反駁道。
他是這群孩子裡麵年紀最大的,今年十歲,也是謝子睿的親哥哥。
隨著他們兄弟倆這一爭吵,眼前頓時響起一陣哄笑聲,就連謝星遠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好了,好了,你們兄弟兩就彆吵了,不就是一塊蛋糕嘛,回頭讓小玲姑姑給你們去買。”
謝星遠哈哈大笑著捋了捋自己的胡須,然後對著在場的幾位玄孫說道:
“隻要你們學會了,到時候你想紮誰都行,你們互相紮都沒問題,就看你們誰先學會了。”
說實在的,中醫針灸方麵哪能不紮人呢?
對於學醫者來說,大家互相給對方紮針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尤其是在初學針灸之時,更是需要親身體驗針感與熟悉穴位,一邊動手一邊學習,遠比死記硬背要快得多了。
呀,還真可以紮彆人啊?
幾個小家夥一聽,眼睛唰地一下全亮了,目光不由自主地在其他幾人的身上來回掃視。
很顯然,這六個小家夥雖然看著年紀小,但實際上他們懂的也不少了。
謝星遠輕笑著搖了搖頭,隨後從口袋裡掏出一根小戒尺,在桌子上輕拍了拍道:
“好了,小家夥們都給我安靜下來。”
啪的一聲!
隨著謝星遠手裡的小戒尺拍打在桌上發出響聲,原本嘰嘰喳喳小家夥們立刻安靜了下來,臉上還帶著幾分敬畏之色。
顯然那戒尺的響聲,對他們來說還是很有威懾力的。
等到小家夥們安靜下來之後。
謝星遠這才翻開自己手中的《藥性歌》,再次開口道:
“從今天開始,你們跟著老祖宗我來學習這本《藥性歌》,你們必須要做到全文倒背如流,明白嗎?”
“是,老祖宗,我們知道了。”
六個小家夥頓時異口同聲地應道。
他們的聲音雖然顯得稚嫩,卻透著一股難得的認真勁兒。
見狀,謝星遠很是滿意的點點頭,隨後說道:
“你們跟著老祖宗我開始一個字一個字朗讀,老祖宗我不要求你們現在就知道這每一個字的意思,但是必須先背誦下來。”
說著,他便開始念道起手上的醫書來。
“諸藥之性,各有其功,溫涼寒熱,補瀉宜通。”
“諸藥之性,各有其功,溫涼寒熱,補瀉宜通。”
謝星遠念誦一句,孩子們便跟著念誦一句。
“君臣佐使,運用於衷,相反畏惡,立見吉凶。”
“君臣佐使,運用於衷,相反畏惡,立見吉凶。”
六個小家夥稚嫩的聲音在書齋內響起,聽著還有種古代私塾那種教學的感覺。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
這六個孩子當中,謝子言念得最大聲,仿佛像是要表現出自己身為大哥的風範一般。
謝星遠教給孩子們的這個《藥性歌》全稱應該是《藥性歌括四百味》,乃是由明代醫家龔廷賢所著,主要特點是以四言韻語介紹常用中藥性味與功能主治。
朗朗上口的同時,又能讓人記憶深刻,容易記住這些藥性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