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元宵節的習俗之一。
其實元宵和湯圓這兩種東西都是用糯米做的,隻不過就是一個是滾出來的,一個是包出來而已,就這點區彆罷了,實際上主體味道都差不多。
長曾孫謝正韻同另外幾個兄弟正在院子裡忙著掛燈籠,謝宇寧則來到了書齋內幫忙。
因為今天,曾祖爺爺就要考校那六個小家夥了。
七天的中醫啟蒙學習已經結束!
六個孩子規規矩矩地坐在書齋內,小臉上難得的多出了幾分認真與忐忑。
他們似乎也清楚今天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因此就連最小的謝子睿也繃著小臉,嘴裡還在無聲地念念有詞,似乎像是在複習老祖宗所教的知識一般。
上午,八點左右。
謝星遠緩步走入書齋,隻不過他並沒有立刻開始考核,而是讓便宜曾孫子謝宇寧去取了一些中草藥過來。
在考校孩子們背誦《藥性歌》的同時,他還準備讓孩子們聞一聞,嘗一嘗他們背誦的那些中草藥,以此來初步斷定這六個孩子的中醫喜愛如何。
畢竟背的再好,那也隻能說明你的記憶力不錯,確實是用心在讀記。
但這並不能代表其對中醫這門學問的愛好,更無法證明其對中醫的天賦,所以在背誦《藥性歌》的同時,還得確定他們對中草藥的感知。
很快,謝宇寧便端來一個曬藥的簸箕,上麵分彆放著幾類不同的中草藥。
“行了,現在開始背誦《藥性歌》,你們大家一個一個來!”
謝星遠點了點頭,說著便指了指這裡麵年紀最大的謝子言,帶著他到旁邊的偏室去考校了。
背誦這東西自然不能當著大家的麵了。
因為你讓他當著大家的麵背誦,不僅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樣也等於是在給後麵的孩子多熟習的機會。
這豈不是等同於在讓後麵的孩子作弊?
六個孩子分批進入偏室內背誦,需要的時間並不長。
這一場考校下來,六個孩子也隻有三個能倒背如流,剩下的三個偶爾卡殼,但也還算不錯了。
等到六個孩子全部背誦過後。
謝星遠並未直接公布他們的成績,而是拿起一片黃芪,對著在場的六個孩子問道:
“黃芪性溫,那麼它的作用是什麼?”
“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
六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嗯,不錯!”
謝星遠點了點頭,然後將手中的黃芪片分到幾個孩子的手中,微微一笑道:
“來,你們聞聞看這藥有什麼氣味,然後再咬一口嘗嘗,告訴我是什麼味道,你們覺得它會是哪種藥材呢?”
在此之前,這六個孩子並沒有開始識藥。
因此即便謝星遠手中拿著的是黃芪,他們也不知道這東西就是黃芪。
一旁站著的謝宇寧不由得撇了撇嘴,似乎好像是想起來自己小時候也經曆過眼前這一幕一般。
如果他要是沒錯的話。
當時曾祖爺爺讓他嘗了嘗黃連,那極致的苦味讓他至今記憶猶新,苦得他當場就直接哭了出來,還被其他兄弟姐妹們笑話了好一陣子。
想到這裡,謝宇寧下意識地摸了摸嘴巴,黃連那玩意他是再也不會去嘗的了。
那麼苦的東西,還是留給患者自己去品嘗吧!
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