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斯看著全息投影裡的艦體模型,先看向馬洛克和澤爾:“引擎係統這次優化的重點是什麼?整體性能比原型能有多大提升?”
馬洛克接過話頭:“核心原理還是四力耦合,但我們加了新的導流結構,配合澤爾的引力場校準,能量輸出穩多了,航速也提了一塊。”
澤爾補充道:“主要是把能量波動和衰變誤差壓了下來,才能支撐更高的性能。”
引擎沿用四級中等宇宙文明的四力耦合原理,通過增加三層電磁力導流閥門、結合拓撲不變量校準引力場路徑,使正反物質湮滅點的強核力壓縮密度穩定在102?kg3,粒子衰變半衰期誤差控製在±0.03x10??秒,能量輸出波動幅度從原型的4.2降至2.5,推力1.12億牛的穩定期延長40。
跨艦能量共享響應速度提升12,可同時為3套係統精準分能,且通過優化電磁力到推進力的轉化路徑,峰值航速達到35光速。
維克斯轉而看向艾麗婭,指向護盾係統:“護盾這邊呢?自修複能力和防禦強度有改進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艾麗婭調出模擬動畫:“保留了自修複邏輯,但換了新材料,防禦和修複效率都比以前好。”
護盾保留厄煞的自修複邏輯,采用高維晶格激活技術,使色荷防禦網的誇克膠子束縛強度提升2個量級,弱核力緩衝層的粒子衰變效率從35提高到41,電磁力導流通道可將91的多餘能量導入空間裂隙。
受反物質束衝擊時,0.2秒內可修複92損傷,擴散率僅0.015秒,穩定性顯著優於原型。
維克斯看著引擎和護盾的優化成果,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抬手在全息屏上敲出個綠色對勾:“很好!再加上我這邊新優化的四級中等宇宙通訊模塊,抗乾擾能力比原型強了3個量級,跨星係信號延遲壓縮到0.02秒,就算在強磁場星雲裡也能穩定傳訊。這下動力、防禦、通訊都齊活了。”
他話鋒一轉,指尖點向武器模塊:“戰術武器和戰略武器的性能有什麼調整?”
馬洛克笑著回答:“戰術炮的連續發射能力強了,破壞力也有提升;戰略彈的可控範圍和安全性更好了。”
戰術武器方麵,四力耦合彈頭炮破壞半徑維持1.2公裡,連續發射上限從60次提升至85次,炮管溫度升幅控製在8c,電磁力衝擊波壓力經角度優化後達到5.2x10?pa,擊穿三級文明護盾的閾值提高15。
澤爾補充:“主要是優化了能量定向和範圍控製,實戰適用性更高。”
戰略武器超維坍縮彈的強核力引力耦合係數鎖定在0.89,原子核破碎率≥99.9,通過拓撲不變量校準弱核力擴散範圍,使破壞範圍在60230公裡可調。
維克斯笑著環看三人:“所以說,四級中等宇宙文明的四力協同是骨架,咱們用精密調控補了引擎穩定性,還把航速推到35光速;用高維材料強化了護盾底子,用拓撲不變量提升了武器精度……”
他抬手將藍圖整體縮放,艦體上四力流轉如活水般順暢,“這才叫站在巨人肩膀上,不僅學會了,還把短板修成了長板。”
新型戰艦對厄煞技術實現了精準迭代,四力聯動的底層邏輯未變,性能卻實現了跨量級突破。
2858年,測試艦懸停在軌道上,第一組實戰模擬數據傳回時,基地指揮室裡響起陣陣低聲的驚歎。
引擎將35光速的航速穩跑了兩小時,能量輸出波動始終沒超過2.5,馬洛克盯著屏幕笑:“剛才連續給武器和護盾供能,推力連0.1的偏差都沒有。”
護盾在反物質束飽和攻擊下閃了閃藍光,0.2秒就補好了92的缺口,艾麗婭數著修複進度條:“偏轉率99,比設計指標還高1個點。”
馬洛克又調出武器測試記錄:四力耦合彈頭炮連轟85發,炮管才升溫7.8c,彈頭落點偏差卡在1.5米內;超維坍縮彈在預定60公裡範圍裡炸開,邊緣誤差沒超0.2公裡。
維克斯望著舷窗外的測試艦,指尖在藍圖上敲了敲:“從圖紙到實戰,四力耦合這步棋,我們走穩了。”
測試艦核心性能全麵超越厄煞原型。
在四力耦合的基礎框架下,華夏文明憑借擅長的精密調控與材料改良,讓戰艦綜合戰力實現了跨階躍升。
測試艦的成功標誌著華夏文明向四級中等宇宙戰爭文明邁出關鍵一步,轟轟烈烈的四級中等艦隊鍛造計劃也隨之啟動。
4.4艦隊鍛造計劃的推進與念力感知階段的圓滿
華夏文明的800艘戰艦鍛造工程分兩期推進,每期目標各有側重。
一期工程計劃建設100艘戰艦,核心目的是作為接應力量。
這些戰艦將優先配備基礎且可靠的防禦與通訊係統,艦體結構以適配遠程星際航行為標準,重點強化了超光速導航模塊和應急通訊陣列,確保在林軒團隊需要支援時,能快速響應並抵達指定星域。
機器人團隊在rob1號的調度下,正按部就班地完成艦體框架焊接、力場發生器安裝等工序,每艘戰艦的試航數據都實時同步給林軒所在的研修艙,盼著能為他的念力突破提供些參考。
二期工程則聚焦於打造700艘主力戰艦,旨在組建一支具備攻堅能力的核心艦隊。
這些戰艦將搭載更先進的四力耦合武器係統和群體念力協作模塊,重點強化跨星係作戰能力,配備高維信道適配技術,以應對厄煞可能存在的高階防禦體係。
相較於一期的接應功能,二期戰艦在材料強度、能量護盾穩定性、武器輸出功率等方麵都有質的提升,為後續推翻厄煞暴政、徹底突破念力瓶頸奠定堅實基礎。
地球曆2859年初,伊瑟拉主星的造艦塢剛升起第一艘戰艦的龍骨,維克斯便站在指揮塔的全息沙盤前,看著rob1號傳來的實時數據流微微頷首。
屏幕上,20萬台智能機器人正按分形網格展開作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3車間的機械臂將馬洛克合金的分子重組誤差壓在0.001微米內,第7組的力場焊接裝置讓艦體裝甲的能量紋路連貫如流水,而散布在各個工位的監測節點,正將每道焊縫的應力參數同步至中央數據庫。
“一期第一艘的護盾發生器調試完畢。”通訊器裡傳來艾麗婭的聲音,背景裡混著金屬熔解的嗡鳴。
維克斯指尖劃過光屏,將裝甲鍛造的能量損耗參數下調了0.3個百分點:“讓第5車間試試群體念力耦合,給艦橋的通訊模塊加道高維信道適配層。”
此時,前往厄煞主星的路上,林軒正在修煉艙內將意識流沉入能量電池,眼前不再是模糊的輪廓或紊亂的波動。
能量從核心源點迸發,順著分形脈絡向邊緣擴散的每一條路徑都清晰可辨,如同親眼看見水流在透明管道中奔湧。
不同頻率的能量子在晶格間隙碰撞、融合,其軌跡與他構建的念力“濾波器”完美契合,連最細微的能量耗散節點都無所遁形。
這是他首次真正意義上“看清”能量的完整流轉,從生成到傳導,從共振到衰減,每一個環節都像被精準標注的圖譜。
意識流與能量場的共振頻率完全同步,此前困擾他的能量反噬徹底消失,他甚至能憑念力輕輕撥動某條支流,讓能量按預設軌跡改變方向。
這標誌著念力感知階段的圓滿完成,他不僅突破了“精準聽覺”的最後一層阻礙,更實現了對能量流動的“全景視覺”。
從混沌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已遠超普通修煉者百年苦修的水準,為下一階段的能量操控打下了堅實基礎。
埃隆拖完地路過修煉艙,聽林軒精準描述出電池內部結構,瞬間張大了嘴,轉身就往維修間跑:“老林頭兒七年就成了!托尼又贏了!我這半年碗算是白洗了!”
托尼正翹著腿擦扳手,聽到後立馬倒在旁邊休息座椅上來了個愜意的葛優躺,得意地晃著腿:“看到沒?老林頭兒就是修行界的超新星!輸了就得認!”
亞瑟扛著剛清完廢料的垃圾袋,笑著抹了把汗:“比我猜的還快八年,多清三個月廢料值了。”
全息屏上,林軒正用念力引導能量在電池內部畫出精準的螺旋軌跡,每一次轉向都與預設路徑分毫不差。
“長老您看,現在能同時追蹤十二條能量支流,連耗散的餘波都能捕捉到。”他指尖輕點,能量流應聲分岔,又在終點完美彙合,沒有一絲紊亂。
瑟蘭長老眯起眼,看著那如銀線般清晰的能量軌跡,緩緩點頭:“共振頻率穩得像塊礁石,連分形脈絡的細微震顫都能穩住。這哪是感知,是把能量場變成了自己的掌紋啊。”
林軒笑了笑:“還是您當年說的‘讓念力跟著能量走,彆硬拽’點醒了我,之前總想著控製,反倒擰巴。”
通訊切斷後,瑟蘭長老轉向瑟隆,語氣裡滿是驚歎:“七年走完彆人百年的路,林老弟這悟性簡直是天授。”
林軒完成念力感知階段,對應二級恒星文明的能量探測水平,如同恒星文明能跨星係捕捉能量信號。
這一級彆實現了念力與意識流的雙向反饋,可精準讀取物質能量場的信息,是念力應用的“探測階段”。
喜歡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請大家收藏:()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