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依照每一次升級量子之芯的慣例,林軒先得將量子態意識流小心地從量子之芯中剝離,完整遷移至備用計算機。
在rob1號的協同輔助下,他全神貫注地操控著實驗室裡所有機械手臂,對量子之芯展開精密升級作業,每個步驟都經過反複校驗,確保核心組件的性能優化萬無一失。
實驗室裡,特製的拓撲超導薄膜平鋪在超淨台上,在量子級顯微鏡下,材料表麵的馬約拉納零能模像微小的漩渦般流轉。
林軒操縱著納米機械臂,小心翼翼地將薄膜切割成量子比特大小的方塊。“得嘞,看我給你拚個樂高!”他嘴裡念叨著,機械臂卻精準得如同納米級的繡花針。
可問題來了,新裝上的拓撲層和原有量子比特根本“不對付”。耦合效率低得可憐,就像兩個互相看不順眼的搭檔。
“這哪成啊!”林軒急得在原地轉圈圈,機械關節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rob1,把量子比特的超導線路圖給我調出來,咱重新盤盤這電路!”
整整72小時,實驗室裡的電子顯示屏就沒暗過。林軒不斷調整線路的幾何結構,機械眼一刻不停地掃描著量子態的變化,對其內部的量子線路進行重新設計。
他引入量子糾纏數據傳輸技術,在微重力的“歐米伽5”小行星上,利用特殊的納米工具,小心翼翼地調整量子線路的布局。
“量子之芯,咱這次給你整的‘量子糾纏通道’,就好比給數據開了條‘超級高速路’!”林軒一邊操作,一邊念叨。
通過采用更先進的量子糾錯算法,經過無數次的模擬和實驗,終於使量子之芯的運算速度能夠更快速地處理海量的探測數據,為艦隊的後續行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時,量子之芯還利用量子疊加態特性,實現了多任務並行處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了!就跟胡同裡改電路似的,調整調整就通了!”林軒興奮得拍了下操作台,濺起一串藍色的電子火花。
當升級版的量子之芯重新植入林軒機械體內並回到工作模式後,指揮艙的電子顯示屏瞬間清晰得能照見人影。“檢測到量子之芯的運算效率提升217,抗輻射能力增強1.5倍。”rob1號的機械臂擺出個勝利的姿勢。
“瞧瞧,這不就支棱起來了嘛!”在對量子之芯作出全方位測評並顯示正常後,林軒將自己的量子態意識流重新接駁到量子之芯上。
此刻的林軒叉著腰,機械麵部的ed燈組閃著得意的紅光,“以後再碰上宇宙射線,咱這量子之芯不得把它們當花生米給嚼咯!”窗外,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光芒透過舷窗,給這台浴火重生的超級電腦鍍上了一層神秘的光暈。
艦隊武器係統的改進同樣充滿挑戰。林軒為提高高能激光炮的功率和發射頻率,對其能量轉化和聚焦係統進行了多次改造。
他在實驗室裡反複測試不同的能量晶體和光學元件組合,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從“貝塔2”行星采集的特殊能量晶體,其內部結構呈蜂窩狀量子晶格,能夠高效儲存和釋放能量。
林軒將這種晶體與新型的多層梯度折射率光學透鏡相結合,該透鏡采用納米級光子晶體材料,利用光子的量子隧穿效應,實現了激光的高精度聚焦。經過不懈努力,高能激光炮的功率提高了20,發射頻率增加了15。
同時,還對納米防護裝甲進行改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層能量吸收塗層。這層塗層采用特殊的納米複合材料,其內部包含無數微型量子電容結構。
當受到攻擊時,這些量子電容能夠迅速吸收能量,並通過量子態的轉換將能量分散到整個裝甲係統,進一步提升了防護能力。
另外,作為旗艦級配置,其量子態相位偏移納米護甲經過深度定製研發。該護甲基於量子隧穿效應原理,通過高頻動態調節係統,與來襲射線產生精準共振排斥,構建起高效的能量防禦屏障。
可控核聚變動力係統也迎來全麵檢修升級。林軒發現反應堆的第一壁材料出現了嚴重的中子輻照損傷,導致材料性能下降。他采用最新的量子點強化技術,指示維修機器人將納米級量子點注入第一壁材料中。
這些量子點能夠捕獲中子,通過量子隧穿效應將中子能量轉化為電能,既修複了材料損傷,又實現了能量回收。
在燃料循環係統方麵,引入了量子催化技術。通過在核聚變反應中加入特殊的量子催化劑,能夠降低反應所需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使核聚變反應更加穩定高效。
同時,對氦3燃料的儲存和輸送係統進行了優化,采用量子態壓縮技術,將燃料壓縮至更高密度,提高了燃料儲存效率。
9.5星係內的廣泛探尋
地球曆2505年,煥然一新的艦隊再次踏上探索之旅。以半人馬座阿爾法a星為中心,按照精心設定的扇形路線,對星係內各個角落展開更為細致的探測。
“這次,我們一定要有所收獲。咱就不信了,這偌大的星係還找不著點‘文明線索’!”林軒坐在旗艦的指揮椅上,眼神堅定地看著前方,通過電子顯示屏向艦隊傳達著決心。
每抵達一顆星球,多架探測器便如離弦之箭般飛出,對星球進行全方位掃描。
這些探測器配備了高分辨率的光學鏡頭、精準的光譜分析儀和地質雷達等設備,不僅能對星球表麵進行詳細探測,還能深入到星球內部,通過分析星球的地質結構、化學成分和磁場分布,尋找生命存在的蛛絲馬跡。
探測器采用量子隧穿成像技術,能夠穿透厚厚的岩層,獲取星球內部的詳細信息。
在探索“德爾塔7”行星時,艦隊遭遇了詭異的“粒子霧靄”現象。這團由暗物質與反物質粒子混合而成的霧狀物質,不斷侵蝕著飛船的傳感器係統。
量子之芯迅速啟動“量子態隔離協議”,將所有電子設備切換到量子疊加態運行模式,利用波函數坍縮原理避開乾擾。
林軒盯著電子顯示屏上扭曲的圖像罵道:“好家夥,這霧裡指不定藏著啥‘宇宙老千’呢!rob1號,把引力波探測器功率拉滿,給我來個‘透心涼’式掃描!”
在半人馬座阿爾法b星附近,一場持續數月的巨型太陽風暴突然爆發。風暴釋放出的能量比太陽係中最強烈的太陽風暴還要強大數百倍,產生的高能粒子流如同洶湧的海浪,以極高的速度衝擊著周圍的空間。
“警報!高能粒子流即將抵達,強度超過護甲承受閾值!”rob1號發出警報。林軒果斷下令:“啟動量子態相位偏移護盾,利用量子糾纏特性分散能量!”
艦隊迅速啟動所有防護係統,旗艦的量子態相位偏移納米護甲表麵泛起層層疊疊的紫色光暈,將粒子流切割成無數細小的能量束。其餘的戰艦也做好各種應急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高能粒子突破防線,導致3號科研艦的量子計算機出現比特翻轉錯誤。
量子之芯立即調用冗餘量子比特陣列,通過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完成數據修複。
在一顆名為“伽馬4”的行星上,林軒發現一座高達數千米的巨型火山。火山口不斷噴發出熾熱的岩漿和有毒氣體,岩漿如奔騰的河流般從火山口流出,沿著山坡向下流淌,所到之處一切都被融化。
火山周圍的地麵布滿巨大的裂縫,不時有濃煙從裂縫中冒出,仿佛是來自地獄的咆哮。林軒指揮探測器利用中微子探測技術,對火山進行詳細研究。“量子之芯,分析火山內部結構。”
量子之芯快速運算後得出:“火山內部存在量子晶體結構,能量傳輸方式涉及量子隧穿效應。”林軒眼睛一亮,“好家夥,這火山底下說不定藏著個‘量子能源庫’!”
隨即下令啟動深層鑽探程序,特製的量子震蕩鑽頭以每秒百萬次的頻率衝擊岩層,利用量子共振原理瓦解岩石結構。
隨著探索的深入,艦隊幾乎橫穿了整個半人馬阿爾法星係,逐漸接近星係的邊緣地帶。
這裡的空間扭曲得如同萬花筒,暗物質暈如同幽靈般在虛空中遊蕩,不時乾擾著飛船的導航係統。
林軒神經都緊繃著,機械眼紅光頻閃:“量子之芯,全功率啟動引力波探測器,rob1號,把武器係統調到‘一級戰備’。
所有飛船開啟納米技術防禦模式,咱倒要看看,這星係邊緣藏著啥‘妖魔鬼怪’!”緊張的氣氛在艦隊中蔓延,一場未知的冒險即將拉開帷幕。
喜歡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請大家收藏:()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