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林軒艦隊與克洛諾斯文明
林軒艦隊代表著一級中等宇宙文明,這個文明剛剛實現了可控核聚變的初步應用,然而,他們的可控核聚變裝置猶如遠古石器般老舊,效率也不儘如人意。
目前,艦隊麵臨著等離子體約束的難題,就像要馴服一頭狂野的猛獸,卻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韁繩。
儘管如此,小型核反應堆已全麵在運用,為艦隊的運轉提供著不可或缺的能量。這些小型核反應堆采用了一種特殊的磁場約束方式,通過巧妙地調整磁場的強度和方向,將高溫等離子體限製在一個較小的空間內,實現了能量的穩定輸出。
此時,他們的宇宙戰艦恰似宇宙中的小甲蟲,在浩瀚宇宙中顯得微不足道。單艘戰艦重2000噸,長80米,最高時速達光速的1,約1.08億千米。戰艦采用的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功率10萬千瓦,能量轉換效率30,可持續運行1000小時,產生推力約10萬牛。在星際航行中,戰艦會通過星際物質采集器結合量子態壓縮技術,在富含氫元素的氣態巨行星采集氫同位素氘和氚)作為核聚變燃料,並進行儲備。
戰艦的裝備也在不斷升級。艦載500千瓦粒子束武器基於量子物理能級躍遷原理,將粒子加速到相對論速度,可摧毀小型隕石並對敵方戰艦裝甲造成損傷。經升級後,通過優化能量晶體與多層梯度折射率光學透鏡組合,功率提高20,發射頻率增加15。電磁脈衝炮可發射10萬伏特米的電磁脈衝,有效乾擾半徑50千米內的電子設備,利用高強度電磁脈衝癱瘓敵方通信、導航及武器控製係統。軌道動能炮可發射5千克金屬彈丸,初速度10千米秒,利用動能撞擊目標,在改造後可用於開采能源礦石。原裝備50千瓦激光武器用於擊退太空垃圾,後升級為高能激光炮,結合從“貝塔2”行星采集的蜂窩狀量子晶格能量晶體與納米級光子晶體透鏡,提升了功率與發射頻率。
此外,戰艦還配備了等離子氣幕防禦係統,將周邊氫氣電離到第7激發態形成電磁屏障,中和帶電塵埃顆粒電荷;納米維修機器人可利用量子隧穿效應的納米焊槍進行原子級修複,以及通過原子層沉積技術、量子點強化技術對戰艦核心部件進行維護升級。
然而,他們即將麵臨的二級初等宇宙文明的克洛諾斯文明,科技上的巨大差距瞬間顯現,猶如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橫亙在兩者之間。
克洛諾斯文明,已經能初步利用恒星係內的大部分資源,甚至在恒星最近的行星軌道搭建起了戴森球的基礎框架,捕獲恒星的能量,為太空設施供能。他們通過解析恒星從星際分子雲坍縮、原恒星形成,到主序星階段穩定燃燒的全過程,掌握了恒星早期能量輻射規律,並基於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闡釋了引力透鏡效應在宇宙環境下的表現,為恒星能量的開發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克洛諾斯文明的宇宙戰艦猶如鋼鐵巨獸,威風凜凜。戰艦全長400米,重噸,最高時速高達1.1億千米,可星際航行。裝備的伽馬射線武器功率1000千瓦,這種武器通過特殊的物質能量轉換產生伽馬射線束,具有極強的殺傷力。其防護采用能量吸收護盾,基於量子態的穩定性與可調控性,能夠有效抵禦宇宙輻射、小型隕石撞擊等威脅。護盾通過量子場的高頻振蕩,將外部衝擊能量分散並吸收,同時利用量子糾纏原理實現能量的有效傳導,確保護盾的穩定性。戰艦搭載由1000個量子比特組成的量子計算機,配合256位量子密鑰加密的量子通訊係統,確保信息傳輸的安全性與高效性。
1.2與伽馬星文明的進一步會麵
伽馬星文明作為一級中等宇宙文明,在科技上比林軒所在的文明先進一些。他們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更加成熟,采用了特殊的磁場拓撲結構和物質約束技術,使得裝置體積縮小、效率提升。小型核反應堆動力普及,超級人工智能和無線充電技術也廣泛應用。他們的宇宙戰艦能在恒係內航行,最高時速達光速的1.1,重500噸,長85米。但受製於生命科技落後及眾多因素影響,從來沒有走出過母星係。裝備的粒子束武器功率500千瓦,發射的是質子束,通過電磁加速的方式將質子加速到高速狀態。防護為15厘米厚的能量膜護甲,含凱夫拉纖維與金屬,計算機是量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1000萬億次,通訊采用電磁和中微子混合技術。基本武器電磁脈衝炮可發射強度為10萬伏特米的電磁脈衝,有效乾擾範圍半徑90千米內的電子設備。
即便如此,麵對克洛諾斯所在的二級初等宇宙文明,伽馬星文明依舊顯得脆弱不堪。
同年,伽馬星使者埃隆與林軒的代理rob1號初次會麵。共同的危機如同一場洶湧的風暴,將他們迅速卷入其中,雙方迅速達成共識,建立了臨時抗敵同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和談協議達成後,林軒與伽馬星元首索拉克斯將正式會麵。
地球曆2621年,旗艦“華夏號”艦體劇烈震顫,林軒死死攥住主控台邊緣。舷窗外,伽馬星球灰藍色的大氣層正撕開猙獰裂口,艦隊依靠基於可控核聚變動力係統的離子推進器艱難降速,尾焰在電離層劃出刺目紅光。
這顆位於恒星係邊陲的行星,因長期承受暗物質流衝刷,大氣中懸浮著細密的電磁塵埃,將主星黯淡的光線折射成詭譎的極光,在電離層翻湧成紫色旋渦。
當艦體終於觸及著陸平台的金屬網格時,刺耳的摩擦聲穿透艙壁。林軒透過觀測窗,看見地表蔓延著蛛網般的磁懸浮軌道,軌道上方懸浮著半透明的棱形建築,表麵流轉著幽藍的能量紋路。
不同於地球的簡單投影,這些建築竟由某種液態金屬構築,在磁場作用下不斷重組形態,時而化作高聳的塔尖,時而延展成扁平的穹頂。街道上穿梭的交通工具形似銀色甲蟲,底部噴射出的等離子火焰與地球老式火箭如出一轍。
艙門開啟的瞬間,帶著金屬腥氣的冷風湧入。伽馬星人代表身著厚重的防護甲胄,肩扛的能量武器泛著不穩定的電弧,複眼中映出艦隊武器陣列的倒影。
林軒的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腰間的脈衝手槍,想起二級文明入侵一事——眼前這個科技僅領先地球一百年的文明,能否成為對抗那個強大得可怕的未知威脅的可靠盟友?
著陸平台下方傳來能量充能的嗡鳴,林軒望著城市邊緣若隱若現的高能激光束防空炮陣列,隱隱有股不安的感覺。
1.3嚴重的輕蔑和敵意
當最後一艘艦船的著陸支架與金屬平台碰撞出刺耳聲響時,伽馬星迎賓廣場的能量穹頂突然暗了三分。
埃隆特使身後,身著晶藍色護甲的官員們交頭接耳,他們腕間的生物監測儀泛起焦慮的橙光——林軒艦隊尾焰殘留的氦3同位素濃度,已被儀器精確捕捉,印證了這些“盟友”仍在使用可控核聚變作為主要能源。
“看那些推進器的散熱口。”一名技術官用手輕點監視器屏幕,放大的畫麵裡,離子推進器噴口殘留的熔融金屬痕跡清晰可見,“這種冷卻效率,在超新星輻射環境下撐不過三天。”人群中響起壓抑的嗡鳴,如同蜂巢被攪動時的震顫。
埃隆將象征輔政大權的權杖重重杵在地麵,激起的漣漪暫時驅散了不安的低語:“他們的通訊協議能與我們兼容,可以和我們達成協同聯動。至少在抵禦外侮時,多一份算力就多一線生機。”
但反駁聲來得更快。老態龍鐘的首席社會學家顫顫巍巍舉起手臂指向人群前麵的電子監視器。監視器中,林軒戰艦的裝甲厚度與伽馬星能量膜護甲參數形成刺眼對比。
首席社會學家直言不諱說道:“用這種合金對抗二級宇宙文明武器?就像用石器抵擋激光。”他的複眼泛起灰翳,“或許我們該趁二級文明未至,用地麵武器摧毀他們的艦隊,永絕後患。”
廣場邊緣,兩名士兵悄悄調整了粒子步槍的握姿。他們身後,巨型磁懸浮軌道正吞吐著成列的防空模塊——這些本該部署在星係外圍的防禦武器,此刻正調轉方向,將炮口悄悄對準著陸區的林軒艦隊。
1.4元首的信任
索拉克斯元首龐大的身軀裹著綴滿勳章的暗紫色長袍,每走一步金屬地板都發出輕微震顫。他喘息著登上高台,肥厚的手指重重按住演講稿,渾濁的複眼掃過台下交頭接耳的官員,會場裡此起彼伏的竊竊私語像被掐住脖子般驟然消失。
“看看他們的推進器尾焰——那是用了三十年都沒更新的氙氣離子流。”索拉克斯突然扯下演講稿,紙張在空中裂成兩半,“但各位彆忘了,正是這群用‘過時技術’的未知文明存在,跨越了星係抵達這裡。他們的艦船外殼被輻射燒得千瘡百孔,船艙裡甚至還保留著手動維修的備用管道。”
他的雙手在空氣中劇烈擺動,指向舷窗外鏽跡斑斑的林軒戰艦:“當我們在爭論是否要啟動地麵武器時,他們的200多個智能機器人,已經會見縫插針地利用時間在船艙裂縫處用最原始的焊接槍封堵輻射泄漏。這種做事效率,難道不比任何精密儀器更值得信任?”
台下響起零星的嗤笑,索拉克斯元首突然扯開衣領,露出布滿猙獰疤痕的脖頸:“這些傷是三十年前邊境衝突留下的。那時我們的戰艦也比眼前這個文明先進不了多少,但靠著三艘破船和不要命的戰術,硬是把克洛諾斯的先遣隊拖進了隕石帶。”
他的聲音突然低沉,“今天,他們帶著比我們更全麵的戰術指揮體係前來,而我們有尚未公開的新型武器原型機——把這些拚湊起來,足夠給侵略者致命一擊。”
元首猛地揮動手臂,穹頂外對著林軒艦隊的防空炮陣列同時轉向,炮口噴射的橘色焰光照亮了他漲紅的臉:“從今天起,伽馬星的反應堆將優先供應這個英勇艦隊的能源缺口,我們的軍人會在一個月內完成雙方武器的適配訓練。如果還有人質疑合作的價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