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鈦合金走廊的靈感火花
在歡快、緊張又略帶雜亂的氛圍中,10個標準地球日轉瞬即逝。伽馬五號星地下科研基地內,依舊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林軒的機械足尖叩擊地麵,發出規律的金屬脆響。他在生物實驗室門前頓住,電子視網膜掃過恒溫艙內如星塵般懸浮的納米機械群——第18版原型機仍在營養液中無序遊弋,活像被攪亂的銀沙。
“妹兒啊,您這小鐵疙瘩要是上了戰場,怕不是得靠擲骰子決定方向?”林軒推開門,機械臂隨手帶起一股冷風,吹得澤娜的金發拂過實驗日誌。
澤娜頭也不抬,鑷子精準夾起一枚納米機械:“指揮官您試試在50納米尺度裝導航芯片?上回按您說的加了微型磁控裝置,結果它們全紮堆往培養皿邊緣跑,跟見了糖的螞蟻似的。”
林軒湊近顯微鏡,電子瞳孔自動變焦,將納米機械尾部的碳納米管纖毛放大至微米級:“磁控就像用鞭子趕羊,太糙。咱伽馬星人神經細胞傳遞信號靠啥?電!對不對?”他的機械手指在玻璃上畫出波浪線,“要是讓這些小家夥順著電位差‘漂’,不就跟順水行舟似的?”
澤娜的鑷子突然懸在半空:“生物電離子傳導!就像神經元之間的動作電位傳遞。可怎麼讓機械識彆電位差?”
“用你們測腦電波的那套玩意兒改改?”林軒敲了敲培養皿邊緣,“給它們裝個‘電子耳朵’,試試能不能‘聽’到電位差的‘聲音’?”
澤娜臉上掠過一陣若有所悟的狂喜。
9.2聲波實驗室的頭腦風暴
同日下午,聲波實驗室。
馬洛克正對著共振腔模型發愁,白大褂上的新焦痕還冒著青煙。林軒進門時,恰好看見他用鑷子撥弄激光束路徑,活像在給巨人穿針引線。
“又炸了?”林軒踢開腳邊一塊扭曲的鈦合金碎片,“我那機械關節的次聲波數據您瞅了沒?昨兒拆裝甲板時,扳手震得跟撥浪鼓似的,說不定跟您要的共振頻率對上了。”
物理學家推了推眼鏡,鏡片上倒映著林軒肩甲的反光:“您是說...機械運動產生的低頻震動,可能與真空漲落的能量波動形成共振?”
“就跟敲碗找裂縫似的。哪兒響就往哪兒使勁。”林軒隨手拿起桌上的引力波探測儀模型,調轉方向對準共振腔,“要是把這玩意兒倒過來,用激光束搭個‘回音壁’,是不是能把聲波‘兜’住?”
馬洛克的瞳孔突然收縮:“邁克爾遜乾涉儀逆向建模!通過閉合光路增強聲波能量密度……”他抓起計算尺的手微微發抖,巨大顯示屏上瞬間展開環形共振腔的光路模擬圖。
9.3納米機械與震蕩炮的雙重突破
一個月後,聯合實驗室。
澤娜的培養皿裡,銀藍色的生物電風暴此起彼伏。當她將神經元突觸受體的蛋白質序列導入納米機械控製係統時,某枚個體突然轉向,尾部纖毛如船槳般劃開營養液——它正順著實驗員指尖觸碰培養皿產生的微弱電位差移動。
“成了!”她的發卡掉進營養液也渾然不覺,“碳納米管觸角能識彆電位梯度,現在它們移動效率比磁控驅動快三倍!”
馬洛克的共振腔內,20khz聲波束首次穩定擊中千米外的靶標。當激光束在環形光路中完成第108次反射時,真空漲落產生的虛粒子對被成功捕獲,能量密度突破1012j3——合金靶標表麵的原子開始同步震顫,如同被無形手風琴擠壓的音符。
“看這兒。”馬洛克調出波形圖,“當共振頻率在19.9hz會形成斐波那契數列耦合,能量損耗降低了47。”
林軒的機械手掌拍在控製台上,震落半瓶基因穩定劑:“早說了,扳手比公式好使。不過老馬……”他指了指牆角焦黑的通風管道,“下次實驗前記得給共振腔裝個泄壓閥,我可不想再從您白大褂上撿碎玻璃。”
澤娜將新一批納米機械倒入戰術沙盤,它們如銀色溪流般繞過模擬敵方裝甲,精準彙聚在“能源核心”區域:“等給它們裝上酶液注射器,克洛諾斯的鈦合金材料就是層薄脆餅乾。”
馬洛克調整著激光鏡麵間距,語氣罕見地帶上一絲興奮:“震蕩炮充能時間縮短至120秒,足以在敵方護盾切換間隙完成三次齊射。”
林軒看著巨大電子屏上交織的聲波軌跡與納米機械集群,電子語音突然低了幾分:“這些環節還可以再微調一下。馬洛克,把共振頻率錨定在敵方裝甲元素的‘電子自旋共振頻率’,就好比用鑰匙開對鎖孔;澤娜,給納米機械群加個‘特洛伊木馬’協議,讓它們能模擬敵方能源信號潛入防護網。”
馬洛克和澤娜深受啟發,旋即加快了改進的步伐。
9.4銀魚與齒輪的共舞
地球曆2626年末,地下聯合實驗室。
澤娜的納米機械群在戰術模擬中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當探測到敵方裝甲的鈦合金成分,它們會自動切換至酸性酶液模式;若遭遇能量護盾,便轉而釋放電磁脈衝乾擾傳感器。馬洛克則將聲波炮的能量參數接入林軒的量子之芯,電子星圖上瞬間綻開數百個共振點。每個點對應一艘戰艦的聲波發射單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