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攻堅:與時間賽跑的五年
接下來的五個標準地球年,實驗室成為了最忙碌的戰場。
維克斯的心臟在第七次驟停後,被植入了人工起搏器,卻仍堅持用眼球追蹤器編寫算法。
澤娜的脊椎嚴重變形,隻能躺在特製掃描艙中,通過腦機接口指導基因編輯實驗。
馬洛克的雙手因關節炎無法握持,便訓練機械臂複刻自己的精準操作手法。
當三名核心科學家身體每況愈下後,實驗室的所有重擔如千鈞巨石般,瞬間壓在了林軒的機械身軀上。
他必須獨自肩負起同時運行三大核心實驗的艱巨任務,在不同實驗室疲於奔命,金屬關節在超負荷運轉中發出不堪重負的嗡鳴。
第一個核心實驗是細胞級能量轉換。
將“貝塔2”水母的細胞膜基因片段,植入實驗室培育的人造細胞,配合三級文明的量子共振技術,試圖實現輻射能到生物電的轉化。
在細胞級能量轉換實驗艙內,幽藍的反物質輻射束正穿透培養皿,照射在植入了“貝塔2”水母細胞膜基因片段的人造細胞上。這些脆弱的細胞在高能輻射下,如同風中殘燭般接連崩解,化作數據流中轉瞬即逝的光點。
維克斯躺在醫療艙裡,手指無力地抓著生命維持儀的扶手,監護儀的警報聲愈發急促:“能量剛一衝進來,細胞膜“轟”地一下,……在量子層麵直接散架了……”
二級文明的傳統認知中,生物細胞在麵對超越閾值的輻射能量時,會因化學鍵斷裂而死亡。但“貝塔2”水母的特殊之處在於,其細胞膜能將輻射能直接轉化為生物電。
實驗初期的失敗,根源在於團隊尚未掌握三級文明的量子共振技術核心——如何在微觀層麵穩定能量轉換時產生的時空畸變。
澤娜癱坐在輪椅上,呼吸急促,她顫巍巍地指著厄蘭蒂斯文明的古籍投影:“指揮官...試試能量錨定矩陣理論...”
話音未落便劇烈咳嗽起來。在澤娜咳嗽時,馬洛克關切地看著她,眼神中滿是擔憂。
馬洛克靠在躺椅上,插著氧氣管,艱難地擠出幾個字:“納米級拓撲結構……興許能鎖住能量波動……”
林軒的金屬關節發出高頻嗡鳴,機械眼爆發出刺目的藍光。他的機械臂以肉眼難辨的速度啟動精密蝕刻裝置,在細胞膜表麵構建出納米級的彭羅斯三角拓撲結構。每一次操作,都伴隨著實驗室供電係統的短暫過載,天花板的燈光明滅不定。
彭羅斯三角結構是一種在三維空間中無法存在的幾何圖形,但在四維空間中,這種結構可以通過特定的拓撲變換實現。
這種納米級拓撲結構,本質是通過製造微觀時空褶皺,將輻射能引發的量子漲落限製在特定路徑中。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修築堤壩,使無序的能量流動轉化為可控的電流。
奧古斯丁文明的生物科技理論證實,當物質結構的拓撲維度與能量形態匹配時,就能實現跨形式的穩定轉換。
隨著監測屏上的生物電數值首次突破臨界線,維克斯的生命維持儀警報聲與實驗成功的提示音交織在一起。林軒的機械手掌輕輕覆在三位老者的手背上,金屬表麵殘留著因超負荷運轉產生的餘溫。
該實驗的成功不僅驗證了三級宇宙文明生物科技理論的可行性,更開辟了全新的技術路徑。未來基於這種納米拓撲結構,文明將能夠製造出無需外部供能的自維持生物係統,甚至開發出以活體組織為載體的能量轉換裝置。
從星際飛船的供能係統到宇航員的生命維持設備,整個生物科技領域都將迎來顛覆性變革。
第二個核心實驗——組織再生模擬,正處於攻堅的關鍵階段。實驗以“阿爾法3”行星藤蔓獨特的再生基因為模板,融合奧古斯丁文明的神經修複理論,在三維生物打印的組織樣本上展開研究。
實驗室中,生物培養艙內,剛由三維打印機成型的組織樣本散發著奇異的熒光。林軒操控著精準的機械臂,將“阿爾法3”行星藤蔓的再生基因片段注入樣本之中。
此時,維克斯躺在醫療艙內,監護儀的警報聲與培養艙的嗡鳴聲交織在一起:“在常規量子場環境下,細胞連接誤差率高達91,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組織!”
傳統二級文明的組織再生技術,主要依靠三維空間內的細胞增殖與分化,然而奧古斯丁文明的神經修複理論卻另辟蹊徑。研究發現,“阿爾法3”星球藤蔓的再生基因裡,蘊含著能夠突破常規空間限製的特殊機製。
細胞受損時,會激活一種特殊的“量子糾纏修複程序”。這些基因中存在著特殊的量子編碼序列,當細胞遭遇損傷,這些序列會觸發細胞內量子態的改變,使細胞間形成超越傳統物理距離的量子糾纏態。
通過這種量子糾纏,細胞能夠跨越空間阻礙,進行信息傳遞和物質交換,完成自我修複與重組。但團隊前期的實驗,始終難以重現這種基於量子糾纏的再生過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澤娜坐在輪椅上,身體不住顫抖,她指著全息投影中的奧古斯丁文明文獻,聲音虛弱卻堅定:“指揮官,要不試試調調量子場的自旋相位?這就好比拿特定的節奏撥號開鎖,咱得摸準那能激活細胞量子糾纏的‘萬能鑰匙’!”她劇烈咳嗽起來,手帕上染上點點血跡。
馬洛克戴著氧氣管,艱難地補充道:“還有量子隧穿效應……三級文明能精準調控微觀層麵的量子躍遷。”說話間,他輕輕拍著澤娜的背,想幫她緩解不適。
林軒的金屬外殼泛起數據流的藍光,機械臂迅速啟動量子場發生器。
當第238次調整後的量子場自旋相位與樣本接觸的刹那,培養艙內的組織樣本突然泛起詭異的漣漪,細胞結構開始以一種違反常規物理認知的方式重新排列。
實際上,特定自旋相位的量子場,能夠在微觀層麵構建特殊的量子環境,就像為細胞搭建起一座“量子橋梁”。
當這種量子環境與細胞內的量子糾纏修複程序匹配時,細胞便能利用量子隧穿效應,突破空間限製,在量子態下完成有序重組。
而三級宇宙文明掌握的“量子精密調控”技術,正是精確塑造這種微觀量子環境的關鍵,既能確保細胞在量子態下高效修複,又能使重組後的細胞結構穩定地回歸宏觀物理狀態。
“得嘞!功能檢測全過關!”林軒的電子音中難得地出現了波動。
再生組織的神經網絡成功實現電信號傳導,血管係統也開始模擬血液循環。
維克斯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笑容,卻因過於激動引發劇烈咳嗽。
澤娜的輪椅微微晃動,她伸出手試圖觸碰投影中的實驗數據,卻因體力不支緩緩垂下。
馬洛克摘下氧氣管,顫抖著鼓掌慶祝。
這項重大突破徹底革新了文明對生命修複的認知。自此以後,斷肢再生、神經重塑不再隻是理論設想。
基於量子糾纏與量子調控的組織修複技術,不僅能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還將催生出可自我修複的生物材料、具備自適應能力的建築結構等跨時代科技成果。
它標誌著林軒文明正式叩開了三級宇宙文明生物科技的大門,為後續深入探索生命本質與微觀物理奧秘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個核心實驗是生物神經與能量場融合。
嘗試將反物質能量場與生物神經網絡建立聯係。馬洛克提出利用半人馬座某種生物的神經突觸結構,構建能量傳導通路。
在實驗室核心區,林軒的機械臂將封裝著反物質的磁約束裝置緩緩靠近培養皿,其中浸泡著經過基因改造的生物神經樣本。
馬洛克斜倚在電動輪椅上,枯瘦的手指死死攥著控製扶手,渾濁的瞳孔緊盯著監測屏:“按半人馬座雷暴獸的突觸結構重構的傳導通路……怎麼還是無法約束能量?”
話音未落,培養皿突然爆發出刺目藍光,反物質湮滅產生的能量如脫韁野馬般向四周發散,實驗艙的屏蔽係統瞬間拉響警報。
能量衝擊波將附近的儀器設備掀翻在地,實驗艙內的牆壁上出現了一道道燒灼痕跡,顯示出這次能量發散的強大破壞力。
二級文明的認知中,生物神經網絡與物理能量場是完全割裂的領域。但奧古斯丁文明的技術檔案顯示,高等生命體能將能量場作為神經信號的載體,實現超距感知與能量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