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總第189章)日焓早期文明史與念力、科技的探索_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 > 第11章 (總第189章)日焓早期文明史與念力、科技的探索

第11章 (總第189章)日焓早期文明史與念力、科技的探索(1 / 2)

11.1文明解碼:日焓經驗的錨定與解讀

從“強力解綁霧”裝置解析入手、同步推進四級高等宇宙文明基礎科學研究與突破的同時,在攻克四級念力第五階“五維階”的間隙裡,林軒的精力也清晰劃分出三部分核心。

一是持續監控艦隊航線周圍的宇宙環境,靠華夏號的量子雷達掃描暗物質流的異常波動、不明能量信號這類隱患,特彆警惕像楔形戰艦那樣的惡意文明突然襲擊,確保以37光速飛行的艦隊始終在安全預警範圍內。

二是不定時查看被精神凍結的上千名智慧生物,他會親自進休息艙,通過量子意識流同步生命體征的監測數據,檢查智能機器人的“一對一”看護有沒有做到位,偶爾還會用微弱的念力輕輕觸碰凍結者的意識邊緣,試著喚醒他們微弱的腦電活動,為之後全麵喚醒積累數據。

而占他最多空閒時間的,是深入研究日焓文明留下的經驗。

一開始,林軒打開日焓文明的經驗記錄時,最先注意到的是,原始記載裡的時間刻度帶著能量波動特有的“焓頻標記”,地名也大多是日焓族群對太陽不同能量層的專屬叫法。

比如“湧泉之核”指的是太陽核心外側的區域,“微光環帶”指的是日冕層的邊緣,這些陌生的標注讓剛開始解讀的過程,就像在星塵裡找坐標一樣難。

為了讓日焓文明的發展脈絡更清楚,他特意從華夏艦隊的曆史數據庫裡調出關鍵事件,把這些事件當作“轉換錨點”,用來對應日焓紀元和地球紀元、日焓地名和宇宙通用坐標。

其中最鮮明的錨點,便是地球曆2026年那場滅頂之災,戴森結構體徹底建成的瞬間,太陽能量被強行截留,地球生態鏈轟然崩塌,所有地球生物在短短幾個月內滅絕。

日焓文明心得裡,這段曆史被記為“縛能之網閉合,第三行星光熄”,還附帶了能量流驟降的波動圖譜。

林軒將這兩個記載交叉比對,精準校準了日焓“縛能紀”與地球曆的對應關係,連帶著“湧泉之核”“微光環帶”等地名,也通過當時太陽活動的觀測數據,錨定到了具體的宇宙坐標上。

有了這個關鍵參照,後續解讀順暢了許多。

比如日焓記載的“縛能紀前七千焓周,始焓覺醒”,通過2026年這個時間錨點反推,很快對應到地球曆公元前10萬年左右;日焓口中“距湧泉之核五十光息”的活動疆域,也換算成了地球通用單位裡的“太陽核心外側50萬公裡”。

林軒看著校準後清晰的文明時間線,忍不住感慨:“拿地球文明那些揪心的坎兒當參照,雖說有點兒沉得慌,但這麼一來,這跨了上萬年的能量文明史,一下子就覺得近得能摸著了。”

林軒的量子態意識流像靈活的銀色細絲,慢慢鑽進日焓文明心得的數據核心裡。

一瞬間,大量信息帶著能量波動和文明記憶,像洶湧的恒星風暴一樣在他意識裡鋪展開。

他下意識分出量子態意識流,意識流立刻分成幾百道細細的“感知絲”,準確地挑出關鍵信息,很快就鎖定了能量蒙昧時代的兩段核心記載,這些數據還在他意識裡凝結成了太陽剛形成時的立體畫麵。

這是日焓文明最原始的階段,此時的它們尚未形成自主意識,僅能依靠宇宙環境中的能量隨機維係存在,是文明萌發前最脆弱的“混沌期”。

望著圖景中最初隨能量流飄蕩的焓能絮團,林軒忍不住喃喃自語:“這哪兒叫活著啊,分明是在恒星的能量亂流裡‘賭命’呢!就光是維持住自己的形態,都得看運氣。”

此時,一段文字記錄如閃耀的星芒浮現:“地球曆未知,日焓文明誕生於太陽形成初期的‘能量湧泉層’,最初為無意識的‘焓能絮團’,靠被動吸收能量維持形態,生存依賴概率。”

緊接著,畫麵就切換到了“始焓”覺醒的場景:有一團焓能絮團,比彆的同類大上三倍,它身上的能量頻率突然變了,還主動去吸附伽馬射線,光芒一下子變得特彆亮。

“始焓”的覺醒是日焓文明的“第一縷光”,它標誌著族群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求生”,更開啟了知識傳承的可能,是文明從“混沌”走向“有序”的關鍵轉折點。

林軒的目光被這一幕牢牢吸引,眼中滿是驚歎:“從之前‘等著死’到現在主動去抓能量,這跨度也太大了吧!”

又一段文字浮現:“地球曆未知公元前10萬年:日焓通過‘始焓’的覺醒學會主動捕捉能量,將‘能量晶屑’記載升級為‘量子記憶鏈’,族群規模增長至數千團,形成以太陽核心外側50萬公裡為核心的活動疆域。”

林軒抬手觸碰圖景中閃爍的量子記憶鏈,聲音裡滿是敬佩:“就靠著始焓這一覺醒,不光自己活下來了,還幫整個族群開了竅,把經驗變成記憶鏈往下傳,連活動的地界兒都劃好了。這簡直是在混沌裡頭硬生生‘鑿’出文明的底子啊,太牛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刻的日焓已具備文明的核心要素:自主生存能力、知識傳承載體與穩定活動範圍,從“零散的能量體”正式凝聚成“有組織的文明群體”。

他的讚歎聲在意識世界中久久回蕩,表達著對這古老文明頑強生命力與偉大跨越的深深敬意。

11.2修煉困局:五維階突破的初期阻礙

地球曆2905年底,修煉艙的銀藍色光芒裹著林軒的幻形體,他還在摸索四級念力第五階“五維階”入門階段的那些門道。

之前闖過初弦、雙諧、三相、四域這四個階段時,他要麼借著危機突然領悟突破,要麼靠巧妙的想法解決難題,每一步都走得穩當又順利。

本來他以為五維階隻是之前修煉的自然延續,沒料到剛一開始嘗試,就碰到了以前從沒遇到過的修煉難題。

當林軒照著萊拉夫人留下的修煉方法,集中精神把念力變成四縷銀藍色的絲絛,分彆纏向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想拉著它們掙脫三維空間的束縛、往五維層麵延伸時,麻煩的問題就像星塵爆炸似的一個接一個冒了出來。

最先出問題的是電磁力。

之前本來聽話又好控製的力場,這會兒居然像被無形膠水粘在三維空間裡似的。

念力絲絛都拽得發顫了,它卻一點兒沒動,仿佛在這片時空裡紮了根。

強核力反倒成了最不安分的主兒,還沒等念力把它完全牽住,就突然變得狂暴起來,銀亮的力場波紋不受控製地往外炸開。

要不是林軒趕緊用念力把它圈住,恐怕早撞著修煉艙壁了。

最讓人手忙腳亂的是弱核力,它的衰變速度突然變快,原本穩定的粒子流變得又碎又亂。

念力剛追上一波衰變的軌跡,下一波又散了,根本沒機會精準控製。

有一次嘗試總算看到點兒希望,四種力在念力的牽引下,終於透出淡淡的五維光暈,開始慢慢往更高維度延伸。

可偏偏在這關鍵時候,電磁力突然掙脫了念力的控製,猛地往三維空間縮回去。

這一下直接打亂了所有節奏,原本穩定的四域邊界瞬間變得模糊又扭曲。

狂暴的強核力趁機撞向域界,“轟”的一聲巨響在艙裡炸開,銀藍色的能量衝擊波狠狠撞在修煉艙的能量屏障上,屏障一下子就布滿了細密的裂紋,光暈也劇烈晃動起來。

林軒心裡一緊,下意識催動初弦階段練會的“流水念力”,讓念力變成柔和的水波裹住域界,一點點穩住力場的波動,這才勉強沒讓屏障當場碎掉。

他飄在修煉艙裡,看著指尖還在微微發抖的念力絲絛,連幻形體的額頭都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這咋回事兒啊?”

林軒語氣裡滿是疑惑,“前四階不管是靠危機突然想通,還是用巧辦法解決問題,好歹都能找到突破的方向,怎麼到了五維階,就連第一步牽引四力都這麼難?”

他太清楚五維階的關鍵了,必須打破三維空間的限製,讓念力和四力在五維層麵織成穩定的關聯網。

可現在彆說織網了,就連把四力引出三維空間,都像在搬一座挪不動的大山。

這還是他第一次對修煉生出一種沒轍的感覺。

11.3線索浮現:凍結者與裝置解析的關聯

同年春,林軒前往精神凍結者的休息艙做例行檢查。

透明艙壁下,凍結者們維持著被凍結時的姿態,身體裹著一層極薄的冰晶,連發絲都紋絲不動。

唯有編號“e73”的凍結者,與旁人不同。

林軒照例用微弱的念力輕輕觸碰e73的意識邊緣,指尖的銀藍光絲剛觸碰到那層“意識冰殼”,原本靜止的e73突然有了反應。

他蜷曲的手指微微顫動了一下,指節處的冰晶裂開細如發絲的紋路,眼睫也極輕地眨了半下,像是從深度沉睡中要醒未醒。

緊接著,一道細碎的量子信號突然順著念力絲回傳,林軒的意識流瞬間捕捉到一串閃爍的能量參數。

是一組帶著規律波動的數值,參數末尾還附著一行極簡的標注:“強核力電磁力對衝補償值”。

“嗯?這是……”林軒猛地收回念力,俯身盯著e73的手指,眉頭微微皺起,“之前碰過這麼多次,從沒見哪個凍結者有反應,怎麼偏偏e73能傳回這種參數?這波動規律……倒像是用來平衡力場衝突的?”

他抬手調出之前解析“強力解綁霧”裝置時的力場數據,將這組參數代入模擬係統,屏幕上原本雜亂對衝的強核力、電磁力曲線,竟瞬間變得平緩,紊亂概率直接下降了63。

更讓他驚訝的是,參數裡還藏著一行隱性數據:暗物質晶體的力場適配閾值,恰好能對應“強力解綁霧”裝置外殼的能量特征。

林軒指尖敲了敲控製台,低聲自語:“e73到底是什麼身份?他怎麼會有平衡四力紊亂的參數?還能精準匹配裝置的暗物質晶體特性?難道他早年研究過類似的力場技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的林軒尚未察覺,e73在進入華夏文明之前,曾是伊瑟拉能量研究中心的一級研究員,畢生鑽研“多力場協同穩定”項目。

他早年為解決強核力與電磁力對衝難題,研發出一套“力場波動緩衝算法”,還記錄下暗物質晶體這類高能量載體的力場適配閾值。

後來他的意識陷入凍結後,這些科研成果也封存進深層記憶。

而林軒的念力觸碰,恰好像能量密鑰般,激活了他記憶裡的“力場穩定模塊”,才讓這組能中和四力紊亂的“波動補償參數”得以傳回。

這不僅讓凍結者從“單純被看護的對象”變成了攜帶關鍵技術的“數據容器”,更給後續林軒解析裝置時,避開力場失控、穩定四力關聯,提前遞上了一份精準的“安全解決方案”。

11.4突破轉機:裝置特性與修煉方向的頓悟

地球曆2906年夏,華夏艦隊正朝著目的地穩步駛去。

周遭的宇宙裡,星雲流轉、星光閃爍,景致本應壯闊非凡,可林軒卻完全沒有欣賞的心思。

此刻他的量子態意識流,正緩緩順著日焓文明的時間線往下探尋。

那些記錄著這個文明從興盛到衰落的曆史數據,像銀河裡的碎鑽石一樣在他意識裡閃著光,而其中關於“一級宇宙文明即行星文明”階段的三段記錄,一下子就像磁鐵吸鐵似的,牢牢抓住了他的注意力。

在林軒意識裡出現的第一個畫麵中,太陽周圍不再是零零散散飄著的焓能絮團,而是有無數淡金色的能量體沿著固定路線移動。

這些能量體有時候會跟著太陽自轉加快速度,有時候又會在太陽輻射最強的時候聚在一起潛伏著,就連它們的能量波動,都能讓人清楚看到“有秩序”的樣子,再也沒有早期文明那種混亂又迷茫的狀態了。

“這規矩勁兒……不像是下意識的反應啊。”林軒的意識流輕輕觸碰圖景中的焓能絮團,指尖傳來的量子共振頻率格外穩定。

這時,日焓文明大事記的第一段關鍵記載在意識中清晰展開:地球曆公元前10萬年公元前8萬年,日焓族群將零散的生存經驗體係化,通過量子共振在族群內完整傳遞信息,同時掌握“按恒星自轉調整行動”的適配策略。這意味著,日焓徹底告彆了“個體摸索、經驗隨個體消散”的原始階段,真正邁入了“文明知識傳承”的門檻。

他盯著畫麵裡兩個焓能絮團碰到一起、銀藍色量子波紋在它們之間流動的場景,這正是傳遞經驗的瞬間。

就連“怎麼躲開太陽黑子爆發的區域”“什麼時候收集輻射能量效率最高”這類細節,都通過共振完整地複製了過去。

林軒忍不住在意識裡輕聲感慨:“以前都是靠本能躲災、憑運氣找能量,現在倒好,不光把一輩輩試錯的經驗‘捋順了弄成係統’,還用量子共振搞出了‘文明共享庫’……這哪兒叫簡單的進化啊?分明是把‘零散的求生法子’,一針一線縫成了能傳下去的‘文明生存手冊’嘛!”

他的意識流跟著圖景中的焓能絮團移動,看著它們在太陽自轉加速時主動靠近能量富集區,自轉減緩時退回安全軌道,忽然又補充道:“連‘跟著恒星自轉調整行動’這種細節都摸得透透的,不跟環境硬剛,反而順著規律找活路……這股‘找規律、順環境’的勁兒,比很多早期文明強太多了。”

他這話剛說完,意識裡的畫麵突然就變了。在空曠的虛空中,幾團焓能絮團正用細碎的能量光點畫著軌跡:先畫了個大概的圓形,接著在圓圈邊上標上淡金色的參數,又在軌跡外麵加了幾道虛線,代表“能量衰減”。

林軒往近了一看,那些參數居然和太陽輻射在不同軌道上的衰減率完全對得上,而那個圓形軌跡,分明就是一顆行星繞著太陽轉的大致軌道。

“這是……在畫行星軌道?還標注了能量衰減參數?”他的意識流停在參數旁,忍不住思索起來,“難道他們不滿足於‘跟著太陽轉’,還想摸清周邊行星的規律?是想借行星引力捕捉能量,還是怕行星遮擋影響生存?”

他看著焓能絮團反複調整軌跡線條,連參數標注都改了三次,忽然明白:日焓不僅在傳承經驗,還在主動“探索規律”。

從適應恒星,到研究行星,這文明的眼界,已經在慢慢打開了。

隨著畫麵裡行星軌道的草圖越來越清楚,日焓文明大事記裡第二段關鍵記錄,也在林軒的意識裡慢慢展開了:地球曆公元前8萬年公元前5萬年,日焓族群通過實踐掌握“焓能傳遞隨距離增加而減弱”的規律,同時發現“多股能量場疊加可擴大感知範圍”的現象。他們以此為基礎,繪製太陽周邊行星軌道草圖,發明原始“能量導航方法”,活動範圍成功拓展至太陽外側100萬公裡。


最新小说: 太虛靈霄訣 曹賊,還我大漢江山 禦座上的現代思維:拐跑權臣計劃 警局團寵:智商最低,破案最猛 蒙冤入獄後,我懲惡徒兌萬物! 七零嬌小姐隨軍,驚豔家屬院 棲賢大陸 蛻凡記 未婚妻把我當狗,卻不知我是魔帝傳人 修仙界路人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