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林軒心裡一緊,量子意識流突然紊亂,渾身泛起細碎的光粒裂痕,像瓷器要碎裂似的。
監測儀屏幕上,“能量凝聚度”從100直掉40,艙內應急警示燈亮起淡紅微光,透著危險的信號。
他強撐著放大殘頁細節,目光掃過邊緣模糊處,突然皺眉:“不對啊,這‘借引力錨定’後麵的內容咋沒了?”林軒皺著眉,手指點了點殘頁上的斷句處,“關鍵步驟就這麼斷了,連錨定之後該咋穩住能量都沒說,這不是坑爹嘛!”
隻見殘頁末尾,本該有的注解隻剩半行墨痕,隱約隻能看出“強核力鎖核”幾個殘缺的字。
接下來半個月,林軒在修煉艙裡反複試錯,卻次次碰壁。
第一次,他怕能量散得不夠無法觸達虛空,特意加快速度,結果能量消散過快,幻形體成了沒支撐的“空殼”,監測儀顯示“虛空融入度0”。
第二次吸取教訓,放慢消散速度,可能量散得太慢,始終卡在“實體”與“虛空”的邊界,根本沒法融入,“虛空融入度僅12”。
第三次更驚險,能量消散與錨定節奏完全脫節,直接引發修煉艙局部虛空力場暴動,智能係統警報大作,強行終止了修煉。
“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調?”林軒坐在修煉艙地板上,看著監測儀上密密麻麻的失敗數據,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艙壁,“殘頁沒說消散多少能量合適,也沒說錨定後怎麼應對力場波動,這跟瞎摸沒區彆啊。”
思來想去,他抱著殘頁和一遝監測數據,找到了馬洛克。
四層實驗室的燈亮到深夜,兩人對著力場波動記錄推演。
馬洛克指著屏幕上的耦合方程曲線,語氣肯定:“老林頭兒,你看這曲線,殘頁上的引力坐標是‘靜態值’,可華夏號就算能穩住內部力場,也擋不住宇宙背景輻射的微弱乾擾。你按死坐標錨定,就像在輕微晃悠的船上釘木樁,怎麼可能釘穩?但具體該怎麼調整坐標、跟著力場波動同步變化,我這物理知識也幫不上忙,得看修煉法門裡有沒有對應的法子。”
“動態錨定?”林軒眼睛一亮,可這念頭剛冒出來,就被現實潑了冷水,殘頁上沒提半個字,兩人在實驗室熬了半個月,翻遍了四力統一的相關理論,也沒找到適配修煉場景的動態錨定方法。
九階修煉剛起步,林軒就卡在了死胡同,按殘頁走,必因力場波動和步驟缺失失敗。
不按殘頁走,連“融四力入虛空”該從何下手都不知道。修煉艙的監測儀數據,始終在“能量凝聚度4060”“虛空融入度015”之間徘徊,半點進展都沒有。
深夜的修煉艙裡,隻有儀器的低鳴在耳邊繞,林軒盯著全息屏上殘頁裡“虛而不空”四個字,嘴裡碎碎念著:“‘虛而不空’……到底是啥意思?是得把能量全融進虛空裡,才算‘虛’?可‘不空’又咋說?難不成還得在虛空中留點兒實體根基?要是全融了,那不就成‘空殼’了?上次就是散得太狠,連意識流都快穩不住;可留多了,又融不進虛空,這分寸到底咋拿捏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3.4調試終成功,食堂歡趣定昵稱
地球曆2933年初夏,華夏號科研艙內,儀器運轉的低鳴與眾人的討論聲交織。
全息屏中央,“引力強核力共振模塊”的三維模型正緩慢旋轉。
此時,華夏號反製裝置的研發已進入核心攻堅階段。
“引力強核力共振模塊”的整體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暗物質晶體核心純度已達99.92,與雙頻發生器的適配測試基本通過,當前重點正落在模塊與護盾係統的兼容性優化上,而林軒掌握的“全維控熵”技術,恰好為這一環節提供了關鍵支撐。
全息屏前,暗物質晶體核心泛著幽藍微光,雙頻發生器的線路如同發光的神經網絡,將晶體與外部接口緊密連接,模塊三維模型的每一處細節都在實時響應參數調整。
林軒站在模型旁邊,量子態意識流時不時掃過屏幕,精準地微調著力場傳導的參數,笑著說:“多虧當初八熵階念力圓滿時,把‘全維控熵’這本事攥住了!現在咱不光能給糾纏‘接電線’,把斷了的關聯接上,還能給護盾塗層裝個‘智能穩壓器’,抗超力場衝擊的損耗率直接砍下去七成!這麼一來,這反製模塊才算有了實打實的結實底子,不是虛架子了!”
從科學原理來看,“全維控熵”是八熵階念力圓滿的核心能力,其本質是通過量子態意識流實時捕捉物質內部粒子的熵動狀態,並引導其趨向有序。
當超力場衝擊護盾塗層時,粒子熵動會因外力乾擾變得無序,導致塗層結構鬆散、損耗加劇。
而“全維控熵”能像“粒子指揮家”般,讓無序運動的粒子重新規整排列,形成一層“動態緩衝屏障”。
經測試,融入該技術後,塗層抗超力場衝擊的損耗率從“每小時衰減15”降至“每小時衰減4.5”,直接降低70,不僅解決了此前模塊安裝後塗層易損耗的難題,更讓反製模塊的持續作戰能力得到質的提升,為後續與護盾係統的深度適配掃清了材料性能不足的障礙。
“老林頭兒,您這‘全維控熵’真是把塗層性能拉滿了!”艾麗婭捧著一塊新塗層合金樣品,指尖輕輕劃過表麵,樣品表麵泛著淡銀色光澤,觸感光滑且硬度極高。
作為材料專家,她一眼看出塗層的改進:“不過模塊要接入原有護盾係統,接口得重新設計。原來的能量回路是‘單向硬傳’結構,引力波若順著這回路傳輸,容易在接口處堆積能量,到時候沒被解綁霧破壞,先因能量過載炸了,就像堵了的水管會爆裂一樣。”
林軒點頭,指著屏幕上的接口設計圖:“小艾,你說得在理,接口得改成‘力場適配型’,讓引力波能像水流漫過地麵似的,順著塗層均勻擴散,避免局部能量紮堆。另外,暗物質晶體的純度也得提,必須到99.9。你想想看,暗物質晶體是力場傳導的核心,純度不夠會導致力場傳著傳著就散了,跟沒信號的收音機似的,沒法精準‘重連’糾纏。”
林軒話音剛落,馬洛克就從控製台前抬起頭,手裡攥著塊核桃大小的暗物質晶體,湊到眾人眼前。
晶體內部泛著幽藍微光,切麵打磨得光滑如鏡,連燈光照上去都沒半點雜質反光。
他蹲回控製台前,指尖輕輕撫摸著晶體表麵,語氣帶著物理專家對材料的較真:“純度我盯著煉,昨天剛出了一爐99.92的,經測試,力場傳導穩定性能達到98。就是雙頻發生器,‘探測頻’和‘反製頻’得嚴絲合縫同步,差一點兒就接不上糾纏通道。”
從技術細節來看,當前馬洛克研發的核心難點集中在雙頻發生器的頻率同步上。
該發生器需實現兩種關鍵頻率的精準輸出。
一是“探測頻”,需嚴格匹配解綁霧的超力場頻率0.73x1022hz,確保能第一時間捕捉到解綁霧的攻擊信號。
二是“反製頻”,固定為1.46x1022hz,即探測頻的兩倍,用於生成定向引力波實現“糾纏重連”。
更關鍵的是,這兩種頻率必須保持嚴絲合縫的同步狀態。
經測算,若二者頻率偏差超過0.01x1022hz,引力波就無法精準對接強核力與引力的糾纏通道,如同鑰匙插錯鎖眼般,無法發揮反製效果,這也是後續調試中需要重點攻克的技術關卡。
“老悶騷,你這叫瞎操心!”澤娜“噔噔噔”走過來,伸手拍了下馬洛克的後腦勺,聲音亮堂得很,“小澤正寫頻率同步算法呢,他那數學腦子比計算器還準,能讓倆頻率跟鐘表齒輪似的轉得嚴絲合縫。倒是你,彆一會兒盯著晶體忘了吃飯,上次餓暈在實驗室,還嘴硬說在‘感受暗物質力場節奏’,笑死人了。”
馬洛克臉一紅,梗著脖子反駁:“我那是專注!你個老娘們兒懂什麼叫科研沉浸?”
嘴上不饒人,手裡卻悄悄把暗物質晶體往澤娜麵前遞了遞,語氣軟了半分:“你看看這切麵,夠亮不?煉了三天才成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澤娜“噗嗤”笑了,伸手捏了捏晶體切麵:“還行,沒給你那堆物理公式丟臉。”
另一邊,維克斯正對著屏幕敲代碼,手指快得幾乎出了殘影,屏幕上的代碼如流水般滾動。
作為信息專家,他負責優化模塊的信號處理速度:“老林頭兒,響應速度我優化到0.3秒了!實戰要求的安全閾值是0.5秒,咱這速度比標準快了近一倍,就算遇到星際磁場乾擾,信號傳輸有延遲,也能搶在解綁霧引發解離前完成‘重連’。”
林軒掃了眼維克斯屏幕上滾動的代碼,笑著點頭:“好你個老維,這速度夠快!比安全閾值還多留了緩衝,就算碰到磁場乾擾也穩了,接著盯緊點,彆出岔子!”
澤爾湊在旁邊,手裡的計算器轉得不停,“哢噠哢噠”的脆響沒斷過,臉上滿是篤定,就是說話還帶著點結巴:“老、老林頭兒,我算、算過了!加上‘熵境閉環模塊’,先穩住塗層粒子,再讓引力波去‘接’糾纏,整、整個防禦效果能提一大截,比之前死磕電磁力強太多了!”
說著還把計算器屏幕轉向林軒,上麵密密麻麻的數字和公式,透著股數學家的較真勁兒。
他擅長通過數據推演驗證方案可行性,短短幾分鐘就用精準計算給方案吃了顆定心丸。
從具體數據來看,澤爾通過多組模型推演得出:“熵境閉環模塊”能借助“全維控熵”技術,將塗層粒子的熵動紊亂度控製在0.02以內,為引力波傳導掃清乾擾;在此基礎上,1.46x1022hz的引力波可精準對接糾纏通道,使反製裝置的整體防禦效率從之前電磁力乾擾的30,直接突破至95以上,誤差率嚴格控製在0.001以內,完全滿足實戰對精度和穩定性的要求。
林軒看著澤爾手裡轉得不停的計算器,笑著點頭:“行啊小澤,這數據算得紮實!防禦效果能提這麼多,比之前靠譜多了,就按這思路推進!”
伊芙拿著能量監測儀走過來,監測儀屏幕上跳動著實時能耗數據,她語氣溫柔卻透著專業。
作為能量學專家,她對模塊的能量穩定性把控極為嚴格:“林老頭兒,我測了模塊的能耗情況,連續工作8小時才消耗15的能量,按艦隊現有能源儲備,完全夠支撐長期巡航。不過得加個‘應急能量切斷閥’,萬一模塊出故障,能立刻斷開和護盾的能量連接,避免能量逆流燒毀其他係統,就像給電路裝過載保護器一樣,安全第一。”
她說著,抬眼看向林軒,眼神裡藏著點不易察覺的溫柔,連報數據的語速都比平時慢了些。
林軒接過監測儀掃了眼數據,跟著笑了:“小伊你這心思真細,能量安全可不是頭等大事嘛!這切斷閥必須裝,有它在,咱用著也踏實!”
轉眼到了2933年夏,“引力強核力共振模塊”終於完成調試,安裝在華夏號側翼護盾上。
實驗當天,科研艙擠得滿滿當當,洛克斯扛著個小型解綁霧發生器,還故意把發生器的輸出管彎成“喇叭花”形狀,跟耍雜技似的湊到眾人麵前:“哎喲喂,大夥兒瞧好了!咱這‘小霧炮’調試完畢,功率是實戰裝置的10,一會兒就讓它給護盾‘撓撓癢’,看看咱這模塊是不是真能把解綁霧‘抓’住!”
說著還衝大夥兒擠了擠眼,逗得科研艙裡先笑開了。
林軒也樂了,擺擺手:“行,老洛頭你儘管試,有‘全維控熵’撐著塗層,彆說是‘撓癢’,就算來真的,咱也接得住!”
洛克斯嘿嘿一笑,按下發生器開關。一縷銀灰色的解綁霧慢悠悠從實驗裝置裡飄出,朝著側翼護盾飛去。
所有人瞬間收了笑,目光緊緊盯著那縷霧。
按以往實驗情況,解綁霧一碰到護盾,塗層表麵會立刻出現“霧化”痕跡,監測屏上的強核力引力糾纏係數也會斷崖式下跌。
可這次,霧體剛觸到護盾,突然像被定住似的停在半空,表麵還泛起一層淡金色漣漪,如同陽光灑在湖麵上,好看得很。
沒幾秒,那縷霧又像被什麼東西吸走了似的,“嗖”一下消散無蹤,再看護盾塗層,彆說“霧化”了,連個細微劃痕都沒有。
監測屏上的數據“唰”地跳了出來:“解離抑製率100,塗層損耗0,強核力引力糾纏係數穩定在0.91,反製響應時間0.28秒!”
洛克斯一看數據,直接把發生器往旁邊一放,拍著大腿喊:“成了!咱這模塊太牛了!老林頭兒,我就說咱能成吧!下次再碰到解綁霧,咱不用躲著走,直接給它來個‘霧到擒來’!”
馬洛克也忘了平時的木訥,盯著監測屏喃喃道:“真接上了……強核力沒散,引力真把它約束住了……”
澤娜拍了下他的肩膀,笑著調侃:“老悶騷,這下不用愁得睡不著覺了吧?晚上請我吃紅燒肉慶祝,沒跑了吧?”
馬洛克這才回過神,趕緊點頭:“請!必須請!兩碗!還給你加個茶葉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洛克斯一聽馬洛克要請澤娜吃紅燒肉,眼睛瞬間亮了,叼著沒點燃的煙湊過來,胳膊一搭馬洛克的肩膀,嗓門亮得整個科研艙都能聽見:“哎喲喲!老悶騷你可不夠意思啊!請澤娜吃飯不喊大夥兒?這紅燒肉哪能倆人偷偷吃,得請咱們全科研組搓一頓才像樣!”
這話一出,維克斯和澤爾立馬跟著起哄,連一直溫柔整理數據的伊芙都忍不住笑著點頭。
馬洛克被鬨得耳根通紅,嘴裡嘟囔著“就知道蹭飯”,卻還是被洛克斯推著定了晚上去華夏號食堂。
傍晚的食堂裡,金屬餐桌上擺著熱氣騰騰的紅燒肉、燉得軟爛的星際獸排,還有幾碟新鮮的蔬菜。
洛克斯剛夾了塊紅燒肉塞進嘴裡,就瞥見林軒端著個玻璃碗走過來,碗裡翠綠的菜段裹著紅亮的醬汁,看著就開胃。
“老林頭兒,這啥新鮮玩意兒?看著比星際野菜爽口多了!”洛克斯放下筷子,伸著脖子問。
林軒把碗往桌中間一放:這是地球老祖宗傳下來的川菜,叫‘涼拌折耳根’,清熱解膩,配紅燒肉正好。”
眾人好奇地拿起筷子嘗了嘗,脆嫩的口感帶著獨特的清香,辣油的香味在嘴裡散開,連平時不愛吃野菜的馬洛克都忍不住多夾了兩筷子。
澤爾吃得眼睛都彎了,筷子還夾著半根折耳根,就慌忙點頭:“這、這菜也太好吃了!比我之前算的‘最優味型公式’還合胃口!”
澤爾說著還下意識瞥了眼坐在旁邊的艾麗婭,耳朵尖悄悄紅了。
艾麗婭剛好也在夾菜,察覺到他的目光,溫柔地笑了笑,輕聲道:“喜歡就多吃點,我看你剛才算數據時都沒顧上吃飯,正好補補。”
澤爾被她一誇,更不好意思了,趕緊低下頭扒拉碗裡的飯,連耳根都紅透了,手裡的筷子都差點拿不穩。
洛克斯眼尖,早把這小互動看在眼裡,突然一拍大腿,指著澤爾笑出聲:“哎!我看澤爾就該給這折耳根當代言人!你看你,吃起來跟算數學公式似的認真,名字裡既有‘澤’字,又有‘爾’字,‘折耳根’三個字的發音,你一下就占了倆!以後啊,就叫你‘折耳根’,再合適不過了!”
這話剛落,艾麗婭先忍不住笑了,看著澤爾紅通通的臉,輕聲打趣:“‘折耳根’這個名字還挺可愛的,跟你算數據時的認真勁兒還挺配。”
澤爾被艾麗婭這麼一說,臉更紅了,嘴裡還叼著菜段,含糊地反駁:“哪、哪有這麼蹭名字的……艾姐你彆跟著起哄啊……”
可話裡沒半分真生氣的意思,反而帶著點小雀躍。
滿桌人都被澤爾這害羞又嘴硬的模樣逗得哈哈大笑。
洛克斯索性朝著食堂後廚扯著嗓子喊:“再來一份折耳根!小艾愛吃的菜!”
這話一落,澤爾的臉瞬間紅得更厲害,局促地湊到艾麗婭身邊,聲音小得像蚊子哼:“艾姐,我、我再給你夾點?”
這副模樣惹得整個食堂的人都跟著笑起來。從這天起,“折耳根”就成了澤爾的專屬昵稱。
喜歡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請大家收藏:()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