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總第210章)貴人出現自有天意_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太空流浪從手搓飛船開始 > 第32章 (總第210章)貴人出現自有天意

第32章 (總第210章)貴人出現自有天意(1 / 2)

32.1從原理初探到整體適配

還好這陣子沒白忙活,總算搞明白星核源晶才是讓倆玩意兒平衡的關鍵,它內部的晶格能管住快子,不讓它瞎跑,還能往外放能量,剛好補負物質消耗的勁兒,這三樣湊一塊兒能形成穩定的循環,快子和負物質總算不打架、能好好配合了,實驗也總算往前邁了一大步,進入新階段了。

但這平衡也太不禁折騰了,稍微調點參數、把星核源晶挪個一丁點兒,快子立馬跑偏,負物質也立刻炸毛,根本沒法裝到實際設備上用,所以接下來首要的事,就是搞清楚這平衡到底能承受多大變動,再想轍把它弄結實點。

背後的邏輯很清晰,星核源晶“微型棱鏡”晶格會通過折射效應,為快子提供穩定運動通道,就像給狂奔的快子鋪了條精準的“水晶軌道”,哪怕它超光速運行時慣性極大,也沒法脫離軌道偏移。

同時釋放的能量能精準匹配負物質的吸收消耗,避免其失衡消散,最終讓快子與負物質從對抗轉為協同,達成動態平衡。

林軒盯著全息屏上閃著的“平衡穩定”那抹綠,長出一口氣,這幾天繃著的弦總算鬆快了點:“可算從‘瞎摸關鍵點’熬到‘門兒清原理’了!往後不用再瞎試瞎撞,省老鼻子功夫了!”

之後的日子,林軒不再盲目試錯,而是一門心思圍著這節星核源晶鑽研,耐心尋找破解平衡脆弱性的關鍵。

他讓rob1號調出此前一周的實驗數據,按“晶格位置頻率快子軌跡偏差負物質能量值”分類排序,逐行對比關聯,越看眉頭皺得越緊:“這平衡也太不禁折騰了吧?稍微動一丁點兒就亂套,往後沒法往戰艦上安、沒法真刀真槍用,那咱這研究不白忙活了嗎?還有啥勁兒啊!”

他試著讓rob1號用高精度機械臂挪動星核源晶,特意叮囑:“移動精度0.001毫米步,每動一步停3秒,同步監測快子與負物質狀態。”

“收到,機械臂精度校準完畢,移動開始。”rob1號的機械臂輕輕夾住晶源邊緣,剛挪動0.01毫米,全息屏上的畫麵就變了。

原本筆直的快子軌跡瞬間歪了0.3毫米,尾跡變得像被拉扯的銀線,紊亂不堪;而負物質霧團也開始微微膨脹,邊緣泛起暗紫色的躁動光紋,像隨時要“炸毛”。

“好家夥,才0.01毫米就不行了?”林軒咋舌,趕緊下令:“立刻挪回原位,偏差控製在0.001毫米內!”

待晶源歸位,他又讓rob1號調整晶格頻率,同樣按極小幅度微調:“從1.7x101?hz開始,每次上調0.001赫茲,實時監測負物質狀態。”

結果剛偏差0.002赫茲,負物質霧團就直接開始變淡,原本濃鬱的暗紫色慢慢透了光,幾秒鐘就消散了大半,屏幕上立刻彈出“負物質能量失衡,剩餘能量32”的紅色警告。

“這敏感閾值也太離譜了!”林軒又急又無奈,盯著實驗艙裡的星核源晶,那團流轉著幽藍光澤的晶體,對外部能量波動的反應精度已達納焦級,哪怕是空氣分子的輕微碰撞,都會引發其內部能量場的紊亂。

林軒心裡琢磨:“機械臂再高精度,也沒法把控這麼細微的實時調整,看來隻能靠‘量子微控校準係統’了。”

所謂量子微控校準,核心是借助量子疊加態特性,讓校準探針同時覆蓋星核源晶周邊數十個能量節點,無需像機械臂那樣“逐個定位調整”。

再通過量子糾纏效應,將探針捕捉到的能量紊亂信號實時同步至主控端,延遲壓縮到皮秒級,剛好能跟上星核源晶瞬息萬變的能量波動,實現“紊亂即校準”的精準操控,這是傳統機械精度根本無法企及的技術邏輯。

當然,這也算不上什麼頂尖科技,早在二級高等宇宙文明階段,林軒就已經把量子科技的門道給摸得門兒清。

此時實驗取得核心進展之二,精準測定出快子負物質星核源晶協同體係的“敏感閾值參數”,科研從“掌握穩定原理”推進到“摸清穩定邊界”階段。

其科學原理是,星核源晶的晶格折射效應、能量釋放頻率,與快子的慣性參數、負物質的能量吸收閾值之間,存在“量子級適配關係”,這種關係對外部變量的耐受度極低。

晶格位置偏差會改變折射角度,無法再抵消快子慣性,導致軌跡偏移;晶格頻率偏差則會打破與負物質的能量匹配,無法及時補給損耗,引發負物質失衡。

此次測定的具體閾值為“晶格位置偏差≤0.001毫米、晶格頻率偏差≤0.001赫茲”,這一進展的意義在於,明確了協同體係穩定的“安全邊界”,既避免後續研究陷入“無邊界試錯”的困境,也為後續針對性解決“平衡脆弱性”問題提供了精準的參數依據,讓科研方向更具針對性。

沒辦法,他隻能啟動量子微控校準係統,通過納米級量子探針精準牽引星核源晶,像嗬護易碎的琉璃般一點點微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係統剛接入晶體能量鏈路,實驗艙內的光線忽然莫名暗了半分,下一秒,那道淡金色能量體毫無征兆地浮現在晶核旁,沒有光暈擴散,沒有能量波動,仿佛它本就藏在虛空裡,隻是此刻才肯顯露身形。

這次它不再是牽引,而是像無形的手,悄悄優化了係統的量子信號傳導效率,讓校準力均勻作用在晶體每一個晶格單元上,連0.001毫米的偏差都沒出現。

林軒隻覺得這次校準格外順暢,像有股溫和的力量在幫係統修正參數,他屏住呼吸,視線死死盯著全息屏上的晶格位置坐標與頻率數值,指尖跟著數值調整係統操控滑塊。

林軒嘴裡還低聲念叨著:“往左一點……再往左0.005毫米,對,就這位置!頻率再穩半分,0.001赫茲都不能差,彆慌,再穩一點,成了!”

隨著最後一絲微調完成,全息屏上的快子軌跡重新變得筆直,消散的負物質霧團也慢慢凝聚,暗紫色逐漸濃鬱,能量數值從32穩步回升至100,“平衡狀態恢複,各項參數正常”的綠色提示再次亮起。

林軒語氣裡滿是慶幸,卻也藏著幾分疑惑:“可算成了!再差一丁點兒,又得把晶格拆開了從頭校,那真是要了親命!”

林軒鬆了口氣,又犯起嘀咕,“邪門兒了,今兒這量子微控校準係統怎麼這麼穩?跟有人在背後幫著捋信號似的,可翻來翻去找不著半點兒痕跡,得了得了,八成是這星球的能量環境跟彆處不一樣,瞎貓撞上死耗子了!”

試了整整3天,他終於摸清了最優參數:星核源晶晶格共振鎖定在47.8赫茲時,全息屏上亮銀色的快子軌跡像被無形的線牽住,偏差縮到不足0.001毫米,連超光速掠過的殘影都成了規整的銀線;當通過量子能量注入器精準注入0.05單位能量,暗紫色的負物質霧團不再飄忽,反而像被喚醒般輕輕舒展,每一次吸納快子的不穩定能量,都能泛起一圈極淡的銀紫漣漪,吸收效率剛好卡在達標線的峰值。

此時實驗取得核心進展之三,精準鎖定星核源晶約束快子、適配負物質的最優工作參數,科研從“摸清穩定邊界”推進到“實現局部最優穩定”階段。

其科學原理在於,快子自身存在固定的固有振動頻率,47.8赫茲的星核源晶晶格共振頻率,與該固有頻率形成“量子級共振耦合”,可最大程度抵消快子超光速運動的慣性偏移,將軌跡偏差壓縮至0.001毫米以內。

而負物質在與快子交互時,存在“能量消耗恒定值”,0.05單位能量注入量,既不會因能量過剩導致負物質霧團膨脹失衡,也不會因能量不足導致其消散,恰好匹配每一次交互的消耗,同時還能最大化提升負物質對快子不穩定能量的吸納效率,實現二者“能量交互最優”。

這一進展的具體意義是,打破了此前“穩定即低效”的局限,在確保快子軌跡精準、負物質狀態穩定的同時,實現了能量交互效率峰值,為後續平衡範圍擴展、技術落地應用提供了“高效且穩定”的參數基準,避免後續研究因參數低效陷入能源浪費困境。

可看著這僅籠罩星核源晶的小範圍平衡,林軒忽然頓住,局部穩定終究沒用,要讓整個實驗裝置都適配這平衡,才能為後續研究打基礎。

這時他目光掃過操作台角落的大一統力場發生器,正皺著眉琢磨怎麼調強度。

數值多一點怕衝垮晶格,少一點又起不到穩定作用,手指懸在旋鈕上遲遲沒落下。

那道淡金色能量體依舊沒顯形,隻悄悄繞到操作台旁的冷卻管後,讓管壁上凝著的細小水珠,順著管身緩緩滾成一串,剛好在林軒低頭時,映出“0.08”刻度旁的微光。

連他手邊用來記錄數據的觸控筆,都莫名跳了下,筆尖在草稿紙上點出兩個極淡的小點,位置恰巧和力場強度麵板上“0.0”與“8”的間距分毫不差。

林軒盯著水珠的倒影和紙上的小點愣了兩秒,忽然心頭一亮,連忙把力場強度調到0.08單位,心裡還犯嘀咕:“怎麼突然就想設這個數?沒琢磨出道理啊,不管了,先試試再說。”

緊接著,他立刻按下大一統力場發生器的啟動鍵,淡白色的力場波紋從設備核心向外擴散,像一層柔軟的紗,將星核源晶構建的平衡一點點鋪展。

淡金色能量體順著力場波紋擴散,將自身的“秩序能量”融入整個裝置,把局部平衡的能量特征精準“拓印”到每一處角落,連裝置運行時的細微雜音都被它悄悄撫平。

沒一會兒,原本隻籠罩晶體的微光,順著力場波紋蔓延,慢慢裹住整個實驗裝置,最後凝練成一層均勻的淡藍色光暈,穩穩貼在設備外殼上,連光暈邊緣都沒有一絲晃動。

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線始終平穩,快子軌跡筆直無偏差,負物質霧團也始終保持著濃鬱的暗紫色,沒有半點躁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軒盯著那層光暈,看著屏上穩定的參數,指尖輕輕碰了碰設備外殼,能感受到光暈傳來的溫潤觸感。

他眼裡滿是堅定與期待:“不管這顆星球藏著多少門道,總算找對了路子!這才是真正的‘成功’模樣,接下來,就該把這平衡用到實踐上,真正掌控快子和負物質,等後續研究深入,總能弄明白這核心區的全部秘密。”

此時實驗取得核心進展之四,通過大一統力場發生器,成功將單晶體約束的局部平衡擴展至整體實驗裝置,實現“大範圍、高穩定”協同平衡,科研從“局部最優”邁入“整體適配”階段,完成關鍵技術突破。

其科學原理是,常規環境中不同區域的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存在場域差異,會破壞快子與負物質的協同平衡,導致平衡僅能局限於星核源晶周邊。

而大一統力場發生器可將四種基本力轉化為統一的“均衡能量場”,消除區域間的力場差異,同時以星核源晶的最優參數為“模板”,將局部平衡的規律精準“拓印”,再加上淡金色能量體的“秩序能量”加持,最終形成包裹實驗裝置的穩定淡藍色光暈。

這一步的核心訴求,是確定星核源晶的最優工作參數,再通過大一統力場,將單晶體約束的局部平衡擴展到整體實驗裝置,既提升平衡的適用範圍,也進一步強化穩定性。

目前目標已達成,不僅鎖定了星核源晶的最優參數,還成功通過大一統力場與神秘能量體的暗中助力,擴展了平衡範圍,實驗裝置被穩定的淡藍色光暈籠罩,快子與負物質的協同狀態能持續維持。

這一進展的具體意義非凡:一是徹底解決了“平衡範圍窄、無法適配大型設備”的核心難題,讓快子與負物質的協同平衡具備了應用於大型科研裝置的基礎;二是通過統一力場與神秘能量體的雙重強化,打破了此前“局部平衡易受乾擾”的局限,為後續長期研究、技術迭代提供了安全且可靠的實驗環境;三是首次實現“最優參數+大範圍平衡”的結合,標誌著林軒在快子與負物質協同控製領域,真正從“理論驗證”走向“技術落地”的關鍵一步,距離突破五級文明核心技術邊界更近了一步。

32.2順性引導解平衡漏洞

接下來的兩個多萬象年,核心訴求轉向優化這一平衡體係,讓星核源晶與快子、負物質的協同更緊密,同時借鑒念力修煉的經驗,解決平衡中仍存的細微漏洞。

可一開始,他總陷在“靠外力微調補漏洞”的死胡同裡,快子一跑偏,就用念力往回拉;負物質一要消散,就手動補能量,忙得腳不沾地,體係穩定率卻沒怎麼提升,始終在82上下浮動,連85的閾值都碰不到。

林軒盯著屏上忽高忽低、沒個準譜的數據,把實驗記錄往桌上“啪”地一扣,煩躁地撓了撓頭:“嘿,邪門了!當初練念力的時候,也沒這麼費勁兒啊,怎麼到快子和負物質這實驗上,就跟揣著倆野小子似的,怎麼都哄不乖?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啊這是!”

他伸手敲了敲操作台,目光掃過實驗艙裡泛著淡金光的星核源晶,又皺起眉:“難道是晶格通道太死?可之前調過寬度,窄了快子卡殼,寬了又跑偏,補能量也一樣,多一點負物質炸,少一點就消散,怎麼就這麼難伺候!”

說著,他忍不住拿起操作台旁的量子探針,探向星核源晶,想再摸清晶格的狀態,探針針尖剛觸到晶體表麵,那道熟悉的淡金色能量體又悄然浮現,這次沒有直接牽引,隻是輕輕波動了一下,將林軒握著探針“硬戳快子軌跡”的滯澀力道,悄悄揉成了柔和的弧度,像在提醒他“彆用蠻力”。

林軒隻覺得手裡的探針突然變順了,卻沒多想,隻當是自己握探針久了,手感變好了,隨口嘀咕:“嘿,邪門兒了!怎麼這會兒控製探針不僵手了?可惜這倆小祖宗不給麵兒,不然也能省點兒事兒,少遭點罪!”

此時的核心困境,源於“外力乾預與物質自身特性的衝突”。

快子超光速運動時,自身自旋頻率穩定在2.3x101?hz,林軒用探針硬戳著改軌跡,會強行改變其自旋相位,導致頻率紊亂,反而加劇跑偏;負物質的能量吸收速率為0.002x10?1?j微秒,手動操控探針補能無法精準匹配這一速率,要麼補能過快引發能量過剩膨脹,要麼補能滯後導致能量失衡消散。

而淡金色能量體的暗中乾預,雖未直接解決問題,卻通過優化握探針的力道,為林軒後續轉變思路埋下了伏筆。

日子不斷翻篇,林軒還是沒跳出死胡同,實驗艙裡的星核源晶換了一批又一批,操作台上的參數記錄寫滿了三本,體係穩定率依舊沒起色。

這天,科研艙裡隻剩全息屏的冷光和萬象共鳴儀的細微嗡鳴,他對著快子亂晃的軌跡發呆,指尖無意識地轉著念力凝成的小光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光球裡,四力正順著“軟裹”的念力慢慢流轉,強核力偶爾冒點“脾氣”往外衝,也能順著念力的節奏自己歸位,不用他刻意拉扯,光球始終保持著規整的圓形。

就在這時,那道淡金色能量體又動了,它悄悄分出一縷細絲,輕輕碰了碰念力光球,讓四力“順性流轉”的軌跡更清晰了些,又順著光球的光痕,往實驗艙裡的星核源晶指了指,隨後便隱去了蹤跡。

這一下點撥,像道驚雷劈在林軒腦子裡,他猛地頓悟,拍著大腿差點站起來,聲音都忍不住拔高:“對啊!我怎麼這麼鑽牛角尖!當初練歸一階時,硬拽強核力隻會炸實驗台,‘軟裹’著順著力道引導才穩;快子不也一樣?現在靠念力硬拉軌跡,跟當初硬拽強核力有啥區彆?反而乾擾了它的自旋頻率,不如改改星核源晶的晶格通道,讓快子自己‘順’著走,不用我瞎操心!”

他湊到全息屏前,手指劃過星核源晶的晶格投影,越想越通透:“還有那負物質,手動補能也太死性了!不如讓星核源晶的能量跟著它的吸收節奏走,它吸多少咱就補多少,這不就不會失衡了?之前淨琢磨‘我該怎麼管著它們’,壓根兒忘了‘它們得怎麼活’,難怪折騰半天都不成,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淡金色能量體的間接點撥,本質是喚醒林軒對過往經驗的關聯認知。

它未直接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通過強化“四力順性流轉”的具象化軌跡,引導林軒將念力修煉中“順性引導”的核心邏輯,遷移到快子與負物質的平衡實驗中,打破了“外力強控”的思維定式,為後續優化指明了方向。

想到這兒,他立馬坐直身子,著手優化星核源晶的晶格排列,先讓rob1號用高精度掃描,測出當前快子在晶格通道中運動時,自旋頻率與通道方向的夾角為15度,這正是導致跑偏的核心夾角。

隨後,他操控量子微調旋鈕,配合機械臂,將原本筆直、像“硬管子”似的晶格通道,改成貼合晶格能量流動方向的微曲形態,曲度剛好與快子自旋頻率的夾角匹配,就像給快子鋪了條“順著脾氣走的道兒”。

調整完啟動設備的瞬間,那道淡金色能量體又悄悄幫了把手,它輕輕注入一絲能量,穩住了微曲晶格的共振頻率,避免晶格因形態改變出現頻率偏移。

林軒沒察覺這份助力,隻盯著全息屏眼睛一亮,忍不住嘀咕:“成了?這快子怎麼不跑偏了?之前得一直擰著旋鈕修正,這會兒居然自己就進去了,也太省心了!”

屏幕上,亮銀色的快子不再需要旋鈕強行修正,撞向微曲通道時,順著晶格能量節奏就滑了進去,其自旋頻率始終穩定在2.3x101?hz的標準值;即便偶爾鬨點“小脾氣”,跑偏幅度達到0.002毫米,也能自主繞回通道,徹底不用林軒再湊到操作台前,反複微調旋鈕校準了。

緊接著,他又優化了星核源晶的能量釋放機製,讓能量釋放速率與負物質的吸收速率實時綁定,負物質吸收0.002x10?1?j,晶源就同步釋放0.002x10?1?j,沒有半分延遲。

淡金色能量體再添一把力,悄悄校準了能量釋放的響應時間,從原本的0.1微秒縮短至0.05微秒,讓匹配更精準。

全息屏上的數據很快給出反饋:快子軌跡的穩定率從82提升至100,負物質的消散率從18降至0,整個平衡體係的穩定率直接躍升至98,遠超此前85的預期閾值。

此次優化成效顯著,背後的科學原理可分為兩點。其一,微曲晶格通道與快子自旋頻率形成“方向適配”,原本15度的夾角會產生“自旋阻力”,導致快子跑偏,微曲通道的曲度抵消了這一阻力,減少了外力對快子自旋頻率的乾擾,讓快子運動更貼合自身特性,自然降低了跑偏概率。

其二,星核源晶“實時綁定式”能量釋放,精準匹配了負物質0.002x10?1?j微秒的吸收速率,再加上淡金色能量體將響應時間縮短至0.05微秒,徹底解決了“補能過快或滯後”的問題,避免負物質能量失衡。

而淡金色能量體的兩次暗中助力,分彆保障了微曲晶格的頻率穩定與能量釋放的響應精度,讓優化效果遠超林軒的初始預期。

林軒看著屏上穩穩跳動的綠色參數,長長舒了口氣,伸手摸了摸實驗艙裡的星核源晶,語氣裡滿是釋然:“可算成了!鬨了半天,不是這倆小祖宗難哄,是我之前的法子壓根兒不對路!”

林軒拍了下大腿,咧嘴笑了,“你看現在多好,它們順著勁兒走,我也省得瞎折騰,這才叫真格的‘協同平衡’,早這麼來不就完了!”

他沒多想這份順利背後的蹊蹺,隻當是自己終於摸透了實驗的門道,轉身在實驗日誌上寫下“順性引導為核心,晶格與能量適配為關鍵”的結論,又開始琢磨下一步的優化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解決了快子的問題,負物質“易消散”的漏洞又成了難題。

林軒盯著培養艙裡那團暗紫色霧團,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操作台,嘴裡碎碎念:“補晚了會散,補多了又亂,這負物質咋跟個嬌貴的瓷娃娃似的,碰不得、差不得?”

林軒嘖了一聲,盯著屏幕犯愁,“手動補能跟卡著秒表喂飯似的,多一口少一口都翻車,就沒個不用我盯著、能自己靠譜乾活的法子?”

他試著第三次手動注入能量,指尖念力剛觸碰到能量導管,暗紫色霧團就晃了晃,邊緣已經開始變得透明,還是慢了半拍。

霧團化作一縷青煙消散時,操作台下方的陰影裡,一道幾乎看不見的淡金色能量體輕輕閃了閃,像極了有人悄悄遞來的提示,可林軒正皺著眉複盤,壓根沒察覺。

“等等,之前裹護弱核力的時候,我沒一直盯著補能啊。”他突然頓住,手掌撐著額頭反複琢磨,“當時是用念力編了層緩衝層,讓能量慢慢滲,相當於給弱核力搭了個‘保溫層’,負物質要是也能這樣,不用我手動喂,自己就能補能量,不就解決了?”

這話剛落,那道淡金色能量體又動了動,悄悄往主星核源晶的方向飄了飄,在晶麵留下一道轉瞬即逝的光影,那光影的形狀,恰好是一層交錯的晶格。

林軒看見光影後,莫名覺得思路清晰了些,又拍了拍腦袋自言自語:“我咋沒想到往源晶上動手?負物質的能量全靠源晶供,要是給源晶加個‘輔助網’,負物質缺多少,網就補多少,不就跟隨身帶了個自動充電寶似的?總比我在這兒跟盯賊似的強!”


最新小说: 重生之逆轉敗局:千金的贖罪倒計時 綜影視我在電視劇裡開掛 華夏無神?我在牢裡鑒定神明! 貓貓我撩完就跑,頂級大佬追著哄 升龍 改嫁權少當天,前夫帶全家跪求彆嫁 七零嬌寵:資本家小姐搬空全家嫁軍官 忍界程序員 看守廢丹房五年,我偷偷成仙了 帶情蠱封神影後,大佬爭著叫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