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開科舉,分設南北兩榜取士的國策。
就這麼以一種,誰都沒有想到,誰都沒預料到,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過程和方式,確定了下來。
胡惟庸以為自己是幕後執棋之人。
可在今天的這朝堂上,他才發現自己一直在棋盤上,不知何時不知何地不知究竟怎麼入的局。
不過沒有關係,他還是能夠得利的。
科舉重開,他就能得利,他是文官之首,朝堂中最大的那棵樹!
還有就是狠狠的給了,浙東那幫沽名釣譽之輩一刀。
他不虧,他賺了!
隻是心裡,有些不好受罷了,他為什麼還做棋子!
而真正的幕後之人朱標,也是沒有想到,這事情居然這樣確定了下來,和他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徐伯,表哥,父皇……
此策與國有利,既然定下就要儘快執行。
朱元璋當即便讓人擬旨,傳送大明各地,告知天下所有學子,朝廷要重開科舉,分設南北兩榜取士。
並且這重開的首次科舉。
直接免去童鄉兩試,有功名在身者,皆可趕往大明京城參加會試。
同時考慮到北方諸省平定不久,路途遙遠曲折。
太子朱標又請求父皇朱元璋,命戶部專項撥銀,直接資助北方諸省學子進京趕考。
就是在明擺著偏袒。
同時這也是在警告,那些看不慣重開科舉分設兩榜取士的人,都想清楚了再說話。
三思而後行!
如果還想搞出什麼事來,仔細的好好想想後果。
他們能不能承受的住!
一切事了,朱元璋下令退朝。
文武百官再次跪拜恭送。
隻是站起身時,臉上的表情各有相同。
出身南方的官員,看向趙好德的眼神倒是千篇一律,若眼神如刀,現在趙好德已被千刀萬剮。
而反觀北方出身的官員,卻是聚在趙好德身側,不斷恭維感謝。
國之大幸!
退了朝,離開奉天殿。
父子兩人並沒有像往日一樣,直接分開各自去處理政務,而是拐了彎隨便找了涼亭邊坐了下來。
太監宮女立刻端上茶水點心,新鮮瓜果。
而後又迅速離開,隻留白苟和黃免兩個貼身太監,微微佝僂著身子在旁邊候著。
朱標伸出手端起茶壺,先為朱元璋倒了一杯茶,並推到他的麵前。
“爹,今天這事,徐伯和表哥,是您安排的吧?”
朱元璋早就料到,自己兒子會問這個問題,雙眼直直的看著他。
臉上帶著些許笑意,“不是咱還能有誰?”
“標兒,你的那些安排確實不錯,但是你忘了一點!”
忘了一點?
朱標端著茶杯的手頓了一下。
他忘了哪一點?
為了此事,他私下裡沒少上心。
時時關注,時時推演,方方麵麵,所有能夠想到的點,他全都想到了,做做好十分完善的預案。
為的就是萬無一失!
怎麼可能會像爹說的那樣,忘記了那一點。
見自己的話並沒有直接點醒兒子,朱元璋臉上的笑意更重了。
為人父最高興的是什麼?
不就是教導兒子,看著他逐漸成才,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樣子嗎?
但幸也不幸。
他朱元璋的兒子聰明啊,從小什麼事都是一點就透,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享受到,教導兒子的那種成就感了。
今天終於又讓他抓住機會!
伸手在朱標肩膀捏了捏,朱元璋緩緩開口,“咱問你,咱是誰?”
“大明開國皇帝!孩兒的爹!”
“你呢?”
“大明東宮太子!您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