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遠征高麗。
按照朱元璋的原本的設想,隻需要攻下對倭的重要港口。
用作跳板縮短大明與倭國的海路距離,更容易的施展馬世龍的計劃,挑撥南北兩朝關係,從中獲利,賺取大量白銀。
並不需要真的將高麗打滅國,隻需要給它來一記狠的,讓他長長記性,在腦子裡的記住。
老實的給大明當狗就夠了。
畢竟高麗這地方在老朱的眼中,那就是的窮困苦寒之地。
也就要流放人的時候有點微末用處。
大半疆域都是崎嶇山地,隻有寥寥幾處小平原適合耕種,但是又因為氣候的原因,一年最多也就隻能播種一兩次。
打下它派兵駐紮想要自給自足都困難。
還需要從大明運送糧食過去。
而除了最重要的土地以外,其他之前的玩意,例如礦藏它也沒有多少。
就算能開采,投入,開采,冶煉,運送,加工……賺到銀錢根本就對不起這一番折騰,甚至可能還不夠回本的!
要特產倒是有,高麗參和各種皮毛。
可這高麗參和皮毛一年能產出多少?
大部分都上供給了皇室,剩下的就算富貴人家瘋搶,又能換到多少銀子?
夠給當地軍衛的將士發軍餉嗎?
要不然你以為,朱元璋為啥要把高麗定為不征之國。
還不是因為它實在是太窮了,甚至就連雞肋它都算不上,沒有一點攻打的必要和利益。
所以他調撥給小舅子的大軍數量,也是足夠用就行,多了浪費。
除原就隸屬於馬世龍的效死營與神機營外。
再行抽調京營精銳步騎五萬,山東備倭兵兩萬,共計十萬大軍!
並且在遼東,李文忠和湯和還另準備了三萬兵馬,可隨時與馬世龍遙相呼應,自遼東兩麵夾擊。
可以說這樣的安排。
按照朱元璋對高麗大體的了解,馬世龍行軍打仗的特點,是完全足夠達到既定的戰略目標的。
最多也就兩三個月時間,就能給高麗來上一記狠的,拿下大明所需的港口。
可是朱元璋怎麼想歸他怎麼想。
真正領兵作戰的,還是馬世龍這個不安分的主。
這麼好的機會擺在他眼前,他會選擇隻給高麗一個記性,把白眼狼繼續養著當狗玩。
朱元璋願意,他馬世龍可不願意!
麾下兵力是不太富裕。
畢竟高麗就算再窮苦,也有幾百萬的人口,逼急眼了湊出幾十萬大軍不成問題。
再加上在元廷統治期間,在其境內發布培育戰馬的命令。
使得高麗擁有大量優質戰馬,足夠武裝出數萬騎兵,若是用的好了,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但這些在馬世龍的眼中,都不算是什麼問題。
十萬人就十萬人,十萬人有十萬人的打法,想想逍遙津,想想玄武門,再想想老四。
更何況以少勝多的仗他馬世龍早打習慣了。
高麗棒子!
他有的是辦法料理乾淨……
兵力確定以後,就該到領兵作戰的將校了。
之前朱元璋答應過馬世龍,可在大明勳貴武將中,隨意挑選統軍將校。
於是他首先就選了藍玉,這個在未來以跋扈著稱,率兵打的元廷潰不成軍,一路打到捕魚兒海的悍將。
馬世龍上次北征之時,用的非常順手。
隻是可惜,沐英前段時間被調去了西南,籌備攻略吐蕃與雲南。
不過這也沒事,這個外甥沒了,馬世龍又找到了另外一個外甥,姐夫姐姐的另外一個養子。
未來打的靖難老四苦不堪言的平安,平保兒!
雖然他現在得年齡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