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輿圖上的倭國。
常遇春不自覺地夾起衣角在掌心摩挲。
心裡思考著順子要辦的這件事,對於大明而言究竟有多少益處。
他身為大明軍功最盛的勳貴國公之一,後來更是與朱元璋成了兒女親家,倭國之事少有人知,但絕不可能會瞞著他常遇春。
銀山,金山,各種金屬礦產。
換成是誰都不可能忍得住此等誘惑。
更何況是缺銀子,缺到皇帝都發愁地大明朝!
而且以朱元璋的性子,這樣的好東西,這樣的一個聚寶盆,未來絕對是要打下來控製在自己手中才能安心。
可是大明與倭國隔海相望,相去千萬裡不止。
哪怕如今有了高麗這麼一塊跳板,想要大舉進攻倭國本土,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特彆是後勤糧草的補給和運輸。
要知當初為了遠征高麗,馬世龍調用了大明大半的海船,可就算如此一次來回也才隻能運送三萬人左右,隨船地各種輜重糧草更是隻能供給半月。
如果不是高麗海軍疲軟,山東距離京畿港又近在咫尺,此仗根本不可能打的這麼順利。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先前元廷的前車之鑒。
接連兩次,共計幾十萬大軍,最後得到了什麼?
損兵折將,勞財傷民……
大明可沒有那麼厚的家底,要是在倭國丟了幾十萬大軍,說不定明天不知道在那個地方,就會在冒出來一個劉元璋來。
元廷也會不會錯過此等良機,一定會趁勢卷土重來,南下擒龍。
將中原之地重新奪回,不用再在草原上吞風咽雪。
而正因有這些原因和顧慮。
馬世龍他才針對性的,做出如今地這番謀劃,趁著倭國南北兩朝動亂。
從中挑撥,製造矛盾,加劇戰爭烈度,趁勢兜售軍火,讓他們狗咬狗,咬的傷痕累累,傷的毛都不剩一根!
不得不拿著白花花的銀子,來換取大明隨時都有可能炸膛的火器。
為大明攻占倭國做好堅實的基礎。
若是沒錢就拿地來換,有地大明就能駐軍,有地就能設立市場,不斷地蠶食當地人地抵抗情緒。
溫水煮青蛙。
直到他們打光最後一個男人,耗儘最後一點心氣血液。
到了那時,大明便可再派一人前往倭國,學著先前紀顏紀大人的樣子,為大明開疆拓土師出有名。
至於為什麼現在,順子為何又突然向自己索要老兵。
還專門要以前做過土匪,做過山大王的老兵,常遇春也完全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倭國那地方說白了,就是水淺王八多。
遍地都是什麼所謂的大名,有個村子或者鎮子做封地,手底下攏共也就千把人,了不起能上萬,養著幾十個叫武士的常備軍。
真到打仗的時候,就費時費力的召集麾下的農夫。
再隨便給弄根竹子,上麵插個鐵槍頭,拿著就算是一個兵了。
可以說是糊弄的不能再糊弄。
當年他們造反的時候,再怎麼缺甲少兵都沒有這麼糊弄。
鐵質重甲,強弓硬弩,輕重騎兵,更是這些小矬子,做夢都夢不出來長什麼樣子的稀罕玩意。
對付這樣的矮矬子,沒有精良甲胄兵刃的炮灰民兵。
就算他常遇春麾下的老兵,同樣沒有什麼精良厚實的甲胄,也照樣能夠壓著他們打!
二三十,便能席卷數個大名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