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看他貌醜,嫌棄地轉移了目光,說道:“奏來。”
李先賢道:“近日,京城流言四起,說朝廷派雲裳郡主押運糧草、銀車去北境,實際上是把雲裳郡主騙去和親,以換回梁世子。請問太後,此事是否屬實?”
太後一驚,看向李先賢。
滿京城在傳?
怎麼回事?誰走漏了消息?
輔國公大驚失色,李桓獻是總領隊,如果騙雲裳去和親,那他兒子也陷入陰謀。
想到兒媳顧錦顏與雲裳郡主是摯友,輔國公頓時急了,問道:“蛟龍國並未提出和親,為何要派雲裳郡主和親?”
除了極個彆的官員知道雲裳郡主是被騙去和親,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因此都十分吃驚。
雲裳郡主出發前,聲勢浩大,把自己名下的抱樸苑售賣,所得悉數支援邊軍,又親自押送糧草、銀車前去雲州。
而且太後還下旨讓她乘鸞輿鳳駕出城,這麼大的陣勢,太後竟然騙雲裳郡主前去和親?
大家都看著太後。
太後有一陣子沒說話。今兒是三月二十八日,雲裳郡主他們出發七天了,算一算,應該過澤州了吧?
和親的事一旦成功,遲早會傳回京城,隻是沒想到會這麼早爆出來。
此時,她若否認,那再過十來天,她是自打嘴巴。
若是承認,不僅和親尚有變數,眼前這些人就夠難纏的。
想到這裡,她便臉一沉,說道:“李大人,流言不足為信。”
“太後,臣就想問雲裳郡主到底是不是去和親了?”李先賢不客氣地說,“太後娘娘能否正麵回答臣?”
太後被百官盯著,怒氣頓時升騰,這麼多男人什麼眼光?都向著雲裳?
她冷笑一聲說道:“內憂外患不去考慮,整天扯這些閒篇,你們是太閒了!”
“這怎麼是閒篇?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很難回答嗎?”
“放肆,你怎麼和朕說話?”太後發怒了,“朕派她去送糧草,與和親有什麼關係?”
“也就是說,太後並沒有派她和親?”李先賢很軸,一定要個明確的說法。
輔國公(顧錦顏公公)說道:“我大陳還沒到賣女兒家求太平的地步,北境三十萬梁家軍,怎麼可能讓雲裳郡主和親?”
在百官的思想裡,和親,那是萬不得已的事,是一國之恥,拿一個女人的幸福去換取短暫的和平,這就是抽男人的臉。
文國公(顧錦顏父親)說:“如今多事之秋,最忌人心不穩,望太後娘娘讓禮部張貼一張榜示,告訴天下百姓,郡主和親乃謠言、無稽之談,以堵悠悠之口。”
輔國公立馬讚成:“對對對,太後令禮部簽發一份文書,昭告百姓,製止謠言傳播。”
太後怎麼可能簽發文書?
再過幾日,消息傳來,她若此時簽發文書辟謠,便是自己打臉。
其他大臣都心裡一沉,太後不會真把親侄女送去和親了吧?
她瘋了嗎?
太後看大家都盯著不放,隻好行緩兵之計,說道:“由禮部看著處理吧,這種小事勿在朝堂占用時間了。”
李先賢卻沒有停止,拋出第二個問題:“既然郡主沒有去和親,為何要把靖南王關在大牢?”
靖南王被關了五六天了吧?
靖南王“奉太皇太後懿旨進京”的那天,雲裳郡主已經離開京城。
他義憤填膺地來宮中求見太後。
很多官員都聽到了他的怒吼:“為什麼割讓國土給蛟龍國?為什麼要和親?”
那天,許多人都看見禁軍把靖南王抓住送進天牢。
李先賢寸步不讓,繼續發問:“太後娘娘,為何要把靖南王關進大牢?親王犯罪,應該交給宗正府……”
太後娘娘沉著臉,怒氣升騰。
為什麼要關押?誰叫他冒死關心雲裳郡主?憑什麼他眼光一直在雲裳身上,一關心還那麼多年?
“朕關押他,是因為他擅自離開封地,應該好好反省一下。”太後鎮定地說,“好了,這些事不要說了,說些正事吧。”
千傑這時站出來,糾正道:“靖南王不是私自離開封地,是太皇太後身體不適,召靖南王進京侍疾。”
百官:好吧,太皇太後在護犢子!
李先賢說道:“太後娘娘,靖南王是大陳親王,您不能不明不白地把人關在大牢裡。”
“朕給他個教訓不行嗎?”
“不行!他奉旨回京,並沒有罪。真有罪,則交給宗正府,他若沒罪,太後無權私自關人!”
“……”太後沉默了一會子,說道,“冬順,下朝後,你把靖南王接到禦書房,朕讓他速回封地。”
“退……”
冬順看著太後不耐煩的眼神,立即要喊下朝,李先賢大聲說:“臣還有第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