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武元年十二月一日,濁河遇難者埋葬地,百墓鎮。
這裡離濁河、天奉城最近,因為大水的緣故,死城、死鎮、死村比比皆是。
這裡集中掩埋遇難百姓,所以鎮子更名為百墓鎮。
因為要公審重犯,這裡在半個月前就開始熱鬨。
熱鬨,也僅僅是人多的意思。
死那麼多人,誰能開心得起來?
這是一次特殊的審判。
對重犯,官府交給百姓公審,在東洲大陸是頭一遭。
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公審,他們能做什麼,能說什麼?
十一月下旬,赤炎王朝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等主審官員,收集了大量證人證言,提前到來。
東南沿海,原容雲鶴手下官兵,幸存的兩萬人在容雲峰的帶領下,全部趕來。
容雲峰恨透容雲鶴,他帶走五萬守軍,導致三萬兄弟被築京觀。
容雲鶴罪無可恕,他們要為慘死的兄弟們討個公道!
天奉城受災百姓幸存者更是悉數趕來。
一大早,百姓們激動地圍在審判高台的周圍,因為情緒太激動,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下去。
原本給梁幼儀做車夫的青時,如今主管著豐州商會,就連芳芷都成了腰纏萬貫的大財主。
商會拿出糧食、禽蛋,又有民間捐糧捐款十萬石,銀子三萬多兩,加上千予的一百萬兩,數十萬石白米,給參加公審的百姓送上足夠多的溫暖保障。
從頭一天就熬粥,蒸饅頭,貼餅子,還在現場準備了非常多的稻草簾子,擋住寒風。
早上,空氣裡彌漫著飯的清香,許多人都往審判台前擠,生怕看不見賊人受審。
審判台非常大,最高處一麵高牆,上麵掛著匾額,寫著“明鏡高懸”“公正無私”,下麵放著好幾張條案,兩麵還有數把椅子。
台子很寬很大,一人多高,上麵一次性能跪罪犯幾十個。
台前有一大塊空地,放著一個青銅的化寶爐,香案上也有香爐等。
再往後是擋住百姓的一人高的木柵欄,柵欄後是環形的磚石凳子,階梯狀,大約二十排,可供百姓聽審、觀審。
審判台不遠處有聯排告示欄。
張貼著最新的《豐州報》,所有重刑犯已經收集到的主要罪行證據……
遠處就是黑黢黢的萬人墓,那裡埋著打撈上來的亡靈。
許多人激動得一直流淚,遠遠看著墳墓痛哭。
……
辰時,整齊的腳步聲響起,外圍赤炎衛在保護現場,雲騎也騎馬趕來,虎視眈眈,以防止有人劫法場。
巳時,遠處傳來一陣騷動,骨碌碌的囚車軲轆聲響起,幾十個囚籠罩著黑布,在禁軍的護衛下趕來。
老百姓開始情緒激動地尖叫,咒罵,儘管黑布下不知道哪個囚車上裝的是誰,但是他們覺得第一輛囚車就應該是梁言梔。
大家把積攢了一輩子的惡毒咒罵傾瀉而出,把囚車黑布下的人罵得體無完膚。
赤炎禁軍看護著囚籠,不叫百姓靠近。
“大家後退,犯人不能就這麼輕易死了,大家稍微控製情緒。”
哪裡控製得住,有些人過於激動,已經昏過去。
巳時中,大理寺官員到來,坐在條案後,神情嚴肅。
條岸上很快堆了一大堆文書材料。
不多時,後麵一陣騷動,不透明的簾子後也坐了人,隻是百姓都看不見。
這時候,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走上台。
他身高七尺,清瘦卻精神矍鑠。頭發灰白,斑白的胡須在頷下迎風飄揚,雙目透著威嚴的光芒,說話慷慨激昂。
“前陳國,國勢日亟,律法蒙塵,奸佞誤國害民,荼毒百萬生靈,凡為臣民,鹹盼大陳傾覆久矣。”
“終盼炎武大帝解救萬民於水火,幸之甚之。”
“縱使陳亡,然罪大惡極之人,不親見處之,終是如鯁在喉,義憤難平。”
“炎武大帝征集萬民之意,特對重犯於百墓之前公審,以慰亡靈。”
接著岑大儒進行慷慨激昂的演講,痛斥梁言梔為首的大陳朝廷的惡行,緬懷死於天災人禍的百姓,感念炎武大帝給了大家新生。
在台下的香案前焚香,告慰亡靈,今日炎武大帝和雲王大人為他們申冤。
岑大儒鼓勵百姓勇敢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