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進去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追著她去了。
然後一次次救她。
但是他沒想太多,因為,兩府是世仇,兩人年紀還小,他還是個身體八麵漏風隨時沒命的破篩子……
那次在山頂,他們一起看了日出,他在安慰她,也是在安慰自己。
林幼儀很快調整好,含淚笑了,給他說:“今天你陪我看了日出,下次我陪你一起看日落。”
然而,她回來,就被賜婚給了傅璋。
他那時候覺得,日出了,沒有燦爛當空,就落了。
他一個人的日落。
她被賜婚,他離開京城,去了江南,就連原先師父教他修煉的神足經,他也不煉了。
毀滅吧!
兩年半前,聆音閣的柳雲龍(風起的原名),給他彙報:“傅璋大肆貪墨,以陳糧換新糧……”
柳雲龍是想拿傅璋把柄拉定國公府下馬,他卻想到了彆的。
傅璋,不就是她的那個未婚夫嗎?這麼一過問,才發現,他們竟然還沒大婚!
他,想回京了。
忽然不想毀滅了。
鳳闕無法想象當時他如果沒有及時回京會怎麼樣,或者明天萬一沒有林幼儀了會怎麼樣。
如果從未得到過,就無所謂失去。然而得到過光明的人,再讓他失去的話,足以讓人陷入無邊的黑暗瘋狂。
……
卯時,他起床,她還在沉睡。
鳳闕叫芳苓不要喊醒她,叫她好好睡一覺,他自己收拾好,去上朝。
其實所有的大臣都以為今天皇帝會罷朝,畢竟剛剛大婚,畢竟他們的皇帝看起來有點“妻奴”。
但是,卯時,人家準時來上朝了,精神煥發,就差大吼幾聲了。
鳳闕自然看出來這些人的表情,不過,他不責怪。
他今年都二十二歲了,嗯,今天還是“過來人”了,懂,都懂!
今兒上朝,風起把一份奏折遞給陛下。
“啟稟陛下,安定侯姬染昨兒傳來折子,天奉城一年的治理,卓有成效,已然恢複秩序。”
姬染被封為安定侯,出任東都刺史,天奉城是東都核心城池。公審後,姬染便去了東都。
在老城址北部,重新建立了新的城池,稱為新天奉城。
因為濁河改道,東部、北部是河床及周邊廣袤的平原沙地,故道的水流,灌溉農田綽綽有餘。
被衝毀家園的百姓大多遷徙到新城,開始新的生活。
風丞相上奏:“前靖南王蕭呈,為新城建設日夜操勞,開辦義學,災區百姓的子女免費就讀。安定侯推薦其出任新天奉城官員。”
陛下毫不猶豫,說道:“舉賢不避親仇,何況蕭呈一心為百姓,吏部查看東都是否有實缺?”
吏部立即查看,著人下文書,提拔蕭呈為新天奉城縣令,官居七品,年俸為八十石,職分田三頃,永業田二頃五十畝。
蕭呈上任後,首先去萊州求見萊州刺史王玉衡。
王玉衡見到這位前朝親王還有些警惕。
“蕭縣令來萊州有何見教?”王玉衡道,“姬刺史知道你過來嗎?”
“下官與侯爺打過招呼了。”蕭呈瘦得厲害,眼窩有些塌陷,笑著說,“天奉城新建,豐州商會捐贈了不少銀子和物資,但救急不救窮,百姓的日子要靠自己過起來。”
王玉衡很認同他的意見。
“天奉城現在大多數土地都是原先濁河的河床,沙地化很嚴重,種彆的莊稼都很難豐收,下官帶著百姓種植了南瓜,長勢很好。
王刺史能不能把這些南瓜運輸到星洲等地方,多換一些糧食或者其他物資?”
眼下,在濁河河床以及沿岸,能種活的隻有南瓜和梨樹。
梨樹掛果到豐收至少兩三年,南瓜能大麵積種植,但不能一天到晚吃南瓜吧?
蕭呈想弄到海外為老百姓換成糧食。
王玉衡思路被激發,雲起航運在完成眼下航線交易的前提下,應該派大船進行遠洋探險,擴大交易範圍,再探引進索新的高產莊稼品種。
把想法連夜寫了折子,派人遞給林幼儀,五天後林幼儀的批示回來,“允!”
十一月,安定侯姬染給朝廷上了折子:新天奉城沙地種植南瓜大豐收,畝產逾四百斤,最好的一畝田產量五百斤。百姓留下一半,其餘,與雲起航運合作運至星洲、賢豆等地,換回糧食數十萬石。
陛下悅,批示:賞!
次年,新天奉城縣令蕭呈政績突出,升任太守,正五品,年薪為糧二百石,職分田六頃,永業田八頃。
炎武十五年,新天奉城成為東洲大陸最大的梨都。
那酥梨,果肉潔白如玉,酥脆爽口,濃甜如蜜,更兼皮薄多汁,彈指即破,入口無渣。
天奉酥梨,一梨難求。
蛟龍國、月華國眼紅,曾移植苗木,然而南橘北枳,種出的梨遠遠不如天奉本地甜蜜可口。
四月,春風和煦,最美初夏,又是一個酥梨豐收年。
蕭呈在一望無際的梨園裡轉悠了大半天,累了,也不挑地方,躺在樹下,聞著滿樹梨香,睡著了。
朦朧間,他站在天奉城熙熙攘攘的街頭,看見一輛馬車從遠處駛來,馬車上的少女,穿著淡綠色衣袍,如春天初生的草芽,生機勃勃,京城昏黃,掩飾不住她眼中的水波靈動。
她梳著垂髫,清新可愛。頭發隨風飄揚。
他看著她的馬車遠去,不由得臉紅了,低頭羞澀地笑,這世上再沒有人比她更美的了!
炎武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新天奉城太守蕭呈在萬畝梨園睡夢中去世。
終生未娶,享年三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