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第二個、第三個工人走了過來,大多是一些家裡等米下鍋,或者像常建中一樣對工廠早已失望的年輕工人。
他們的問題都大同小異,而李向東耐心而肯定的回答,以及那堆實實在在的現金,不斷消磨著人們的猶豫。
等到以王師傅為首的那批“頑固派”發現不對勁,吃完午飯趕回來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又驚又怒!
李向東的桌子前,竟然已經排起了一支十幾人的隊伍!
而且後麵還有人在不斷加入!
“你們在乾什麼!!”王師傅氣得臉色鐵青,一個箭步衝過去,對著排隊的人怒吼,“還有沒有點骨氣!我們不是說好了要團結一致,堅決不轉崗的嗎?都排在這乾什麼?散了!都給我散了!”
他試圖去拉扯排在前頭的人,但一個看似三十多歲,性格潑辣的大姨猛地一甩胳膊,毫不客氣地懟了回去:“王老蔫兒!你喊什麼喊!人家同誌說了,越早簽字越能分到好工作!你們爺幾個光棍一條,靠著廠裡混日子能熬,我們可熬不起!家裡孩子老人等著吃飯呢!你彆擋著大家夥兒奔前途!”
“就是啊,王師傅,”另一個麵黃肌瘦的中年男工也怯怯地開口,聲音裡帶著哀求,“我家都快揭不開鍋了……這當場就能拿現錢……我……我也是沒法子啊……”
“你們這是背叛!是軟弱!”王師傅氣得渾身發抖。
“背叛?廠子都要沒了,工資都發不出了,跟誰講背叛?誰給我們發工資誰才是東家!”大姨的話像刀子一樣,戳中了許多人的現實痛處。
工人們你一言我一語,原本看似鐵板一塊的“抗爭陣營”瞬間出現了巨大的裂痕。
現實的生存壓力、對稍好崗位的期盼,以及“法不責眾”效應下不斷加入排隊隊伍的人群,徹底瓦解了王師傅等人試圖維持的“團結”局麵。
勸說變成了爭吵,爭吵中夾雜著無奈、怨氣和一絲拿到錢的期盼。
場麵雖然混亂,但那支排在現金桌前的隊伍,卻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穩固了。
李向東和白飛對視一眼,知道,最關鍵的一步,算是邁出去了。
當天李向東按照陳默的意思,隻帶了2萬塊錢現金,最後也隻解決了二百多人拖欠的工資。
因為耽誤了一上午,所以現在的時間也正好是晚上5點多了,也已經到了下班點。
李向東當即起身,朗聲道:“各位工友同誌,已經到了下班點了,明天早上8點,我們還會來,有轉崗需求的明天在來吧。”
說完,也不管周圍哄然炸開的人群,收拾東西,轉身跟白飛從人群中擠了出去。
陳默早就跟李向東交代過,第一天,就是要讓很多已經下定決心轉崗的人拿不到工資。
一切還要等第二天才能見真章。
紅衛廠的工人們麵麵相覷,臉上表情複雜,懊惱、慶幸、疑惑交織在一起。
不少人捶胸頓足,後悔自己動作慢了,沒能趕上今天的登記。
但好在,那位姓李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明白話,明天早上八點還會再來。
有了這個盼頭,眾人聚在一起議論了一陣子,猜測著明天的情形,交流著各自聽來的小道消息,終究還是帶著滿腹的心事,三三兩兩地各自回家去了。
人群漸漸散去,空地上隻留下些淩亂的腳印和竊竊私語後的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