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這地方,還沒我家廁所大吧?這能住人?”陸思源看著那些鱗次櫛比、掛滿了晾曬衣物的舊樓,有些難以接受。
他原本以為港島處處都像文華東方酒店那般奢華,現在才發現,這裡的貧富差距如此觸目驚心。
對比之下,他突然覺得陳默那個雖然老舊但寬敞舒適的四合院,簡直是天堂。
“看到了吧,”陳默在一旁平靜地說,“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這裡確實繁華,但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底層百姓的生活,可能比我們那邊還要艱難。”
陸思源默默地點了點頭,他看到了先進的表象,也窺見了其下的社會問題和普通人的艱辛,這讓他對港島的印象變得更加立體和真實。
傍晚,陳默帶著陸思源去了維多利亞港邊。
華燈初上,兩岸的摩天大樓再次點亮,倒映在漆黑的海麵上,景色確實美輪美奐。
他們沿著海邊漫步,吹著略帶鹹腥的海風,看著往來穿梭的天星小輪和遠處貨輪的燈光。
之後,陳默又帶著陸思源去了一家位於尖沙咀、氛圍不錯的法式餐廳。
柔和的燈光、潔白的桌布、彬彬有禮的侍者、以及陸思源完全看不懂的法文菜單。
陳默點了餐,品嘗著地道的鵝肝、蝸牛和烤牛排,陸思源一邊努力適應著刀叉的用法,一邊低聲對陳默說:“這地方,跟咱們前門吃的那個老俄餐廳感覺還真不一樣。”
這一天的經曆,讓陸思源不再僅僅是驚歎於其表麵的繁華,也開始思考其內在的結構和矛盾。
意猶未儘地回到酒店,陸思源站在房間的落地窗前,看著窗外依舊璀璨的夜景,心情卻與前一晚截然不同。
“小默,”他忽然開口,“明天,咱們該去乾正事了吧?”
陳默點點頭,知道陸思源已經調整好了心態:“對,明天去找那個廠子。看看我們這次來的目標。”
第二天清晨,陳默和陸思源早早醒來,下樓享用了酒店提供的早餐,隨後便打車前往目的地。
出租車穿過繁華的市中心,漸漸駛向港島邊緣的觀塘工業區。
八十年代初的觀塘,已是香港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街道兩旁多是四五層高的工業大廈,外牆略顯斑駁,卡貨車進出頻繁,與中環的摩登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按照齊珍妮提供的地址,兩人在一排略顯陳舊的廠房前下車。
其中一棟廠房的門口掛著“永豐紡織廠”的招牌。
陳默上前對門衛說明來意,稱是來洽談布料采購的,便被指引到一旁的接待室。
不多時,一位年約三十多歲穿著一套不太合身西裝的中年男子推門而入,頭發抹得油亮。
“二位好,我是這裡的經理,姓王。”他伸出手,語氣還算客氣,但目光在掃過陳默和陸思源身上那明顯不是港島時髦品牌的衣著時,快速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輕慢。
“聽說二位是想采購布料?”
“是的,王經理。”陳默起身與他握了握手,直接說明來意,“我們想看看貴廠的牛仔布,也就是丹寧布。”
“哦?不知道二位需要多少?”王經理隨口問道,順手遞過名片。
“首批訂貨,五十萬碼。”陳默平靜地說出一個數字。
王經理頓了一下,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兩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