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錦大典:明末蜀地貨幣改革實錄_明末隱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隱龍 > 祭錦大典:明末蜀地貨幣改革實錄

祭錦大典:明末蜀地貨幣改革實錄(1 / 1)

崇禎七年春分,成都平原剛下完雨。官錦院的青銅鐘直接按《大明會典》連敲七下!三十六麵蜀錦幡擺成九宮格掛在屋簷,上麵"經緯安民"四個柳體大字,每個筆畫都暗藏防偽線——這可是林宇大佬特意要求的,誤差超過半寸都不行!作為主祭官,他三個月前就瘋狂"@"禮部,甩出官錦院庫存清單和《錦幣推行計劃書》,終於拿到紅批,現在正站在九米高的祭台上,腰間還彆著武侯祠出土的蜀漢"錦官城"碑刻拓片,主打一個專業!

早上五點,三十六名身穿靛青色製服的新軍,排著雁翎陣入場。這些由衛所餘丁改編的地方軍,頭盔上纏著蜀錦絲帶,扛著的朱漆木箱邊角鑲著黃銅花紋,箱子碰撞聲跟打更節奏神同步!最前麵的箱子裡,整整一千匹貢緞按《禹貢》"梁州貢織文"的說法碼得整整齊齊,每匹都用黃綾包著,還塞了樟腦丸防蛀,這可是官錦院祖傳百年的"保鮮"秘訣!

林宇掀開最上麵那匹明黃錦緞時,圍觀群眾直接集體倒抽冷氣!這可是萬曆二十三年的貢品,《工部織造檔》實錘,當年織工大佬李老司帶著百人肝了三個月才完成,五爪蟒紋用蘇州金線和滇南孔雀羽織的,過了四十年金線還閃瞎眼!"這匹錦工部檔案都有記錄!"林宇掏出蓋著朱砂印的"進呈文牒","萬曆二十三年秋七月收訖"幾個字超清晰,"今天開壇的每匹官錦都有三重認證:織造局工單、驗銀坊質檢報告、布政使司入庫章!"

他轉身指向臨時立的石碑,新刻的《官錦院庫存碑》上,一千零二十匹錦緞明細刻得明明白白:貢緞320匹,標注"萬曆十八年崇禎六年造,每匹金線用量三錢二分";官緞500匹,寫明"彩絲來自嘉陵江流域,每匹耗絲八兩";素緞200匹,連"崇禎七年新織,經緯密度80根/平方厘米"都標出來了!"從今天起,這碑每天早上五點、下午三點各拓印一次!"林宇大聲喊,"拓片貼到每個州縣衙門,歡迎大家隨時打假!"

上午九點,四個壯漢抬出一台宮廷級花樓織機!這台將近三米高、兩米寬的大家夥,正在織新款"江崖海水紋"錦緞。林宇抄起刻著"工部營造尺"的驗錦竹尺就走過去,這尺子精準到毫米級,主打一個專業打假!

"第一關,量寬度!"他用尺子卡剛下線的素緞,"法定二尺二寸,誤差不超過半寸!去年查抄的私織錦緞,基本都偷工減料到二尺一寸以下,就為了省蠶絲!但咱官錦院的錦幣,絕對足尺!"

"第二關,測密度!"林宇掏出特製銅網格,每平方厘米80根經絲、45根緯絲。他把網格往緞麵上一蓋,陽光透過經緯線形成超整齊的光影,"那些造假的再牛,也織不出這麼均勻的密度!昨天繳獲的偽幣,經絲才77根,緯絲直接少3根!"

說完他使個眼色,織工立刻捧出三層火漆印模板。最底層"重慶府印"的陰文模板,邊緣水波紋跟存檔印模一模一樣;中層是織工左手中指指紋模板——按匠籍製度,入職就得留指紋存檔;最上層龍紋模板,用"織金妝花"工藝,龍首朝向嚴格按《魯班經》方位來,"龍首偏左的,必是假貨!"

這時驗真房突然開門,倆工匠抬出萬曆年間的舊織機。"這是萬曆三十年的"提花束綜"裝置!"林宇摸著編號"工織字壹拾貳號","每台織機的綜眼數、提花程序,都記在《織機參數簿》裡!造假的就算仿得了花紋,也複刻不了這72道提花工序!"

中午十一點,祭典進入高能環節!72名在冊織工穿著藍布工裝排隊上台,手裡拿著統一規格的三寸見方素緞碎片,邊角蓋著半枚火漆印,這印泥可是瀘州特供的,加了蜀地艾草灰,味道獨特根本沒法山寨!

"鄉親們看好了!"林宇舉起碎片,展示邊緣的小字,"這是官錦院新出的"桑錦兌換規則":拿這片就能去州縣織染局換3株湖桑幼苗!"他指向東側的桑苗堆,綠油油的幼苗根部裹著濕布,"秋天還半匹素緞就行,參考《農政全書》的"桑糧互易法"定的!"

接著他展開九米長的《錦幣通行榜文》,正楷字出自成都府學學霸之手,每段開頭都蓋著重慶府大印!"第一條,錦幣能交秋糧!"他指著"每匹折米一石"的條款,"布政使司批準了,今年秋糧30%可以用錦幣交;第二條,錦幣能發軍餉!"他看向台下的鬆潘衛使者,"鬆潘衛的兄弟們,以後70%工資發錦幣,30%發現銀!錦幣在邊市比鉛洋好使十倍!"

正說著,台下突然騷動起來。一位斷指老奶奶在裡長攙扶下上台,手裡攥著半幅染血的素緞。"這是我兒子臨死前織的..."老人哽咽著,"去年臘月,李萬貫的造假作坊逼他仿鉛洋,他不肯,手就被砍了..."她舉起斷手,腕間還掛著官錦院發的織工牌,"現在好了!有了錦幣,我能用碎片換桑苗,能活下去了!"

林宇鄭重接過染血的素緞,供在祭台中央。"這位老媽媽的兒子,是官錦院的真漢子!"他語氣沉重,"從今天起,所有織工家屬憑織工牌免交人頭稅!這是我們對匠人血的交代!"

下午一點,書吏瘋狂記錄現場。這些內容後來收錄進《崇禎長編》卷七十九:當天1327人拿舊錦來驗,斷指老奶奶換到3株桑苗,哭著說"李府鉛洋害我兒,現在終於有活路了";鬆潘衛使者當場兌換100匹官緞,約定"十錦換一馬",比之前每匹馬省二兩銀子;牛市街米商陳老五第一個掛出"錦幣通兌"燈籠,旁邊鐵匠鋪立刻跟風,寫著"五尺素錦換鋤頭一把"。

天黑前,官錦院開放西角門讓百姓查驗庫存。36座錦庫都掛著名牌,寫著"貢緞庫""官緞庫",門口還刻著負責人名字。林宇現場演示三重鎖鑰係統:提舉司管鎖、巡檢司管鑰匙、織工行會管密碼,三缺一根本打不開!

驗銀坊裡,工匠直接熔錦緞驗純度。坩堝裡的素緞熔成絲線一稱,每匹得絲七錢,相當於三錢二分銀子!"比私鑄鉛洋含銀量高60%!"驗銀官大聲報數,數據當場刻在照壁上,旁邊還寫著舉報獎勵:"舉報造假的,獎5匹素緞+10兩銀子!"

晚上七點,成都府同知發來加急公文:城裡已經有上百家商鋪掛出"錦幣通兌"燈籠,牛市街米價直接跌了10%,肉鋪、布莊都搶著收錦幣,說"比銀洋耐用,比寶鈔靠譜"!林宇批紅存檔時,發現附件裡夾著張紙條,是私塾先生寫的打油詩:"鉛洋鉛,錦幣錦,鉛洋咬手錦養人,織機聲裡千倉滿,何用白銀來害人。"

祭典最後,林宇帶著全體織工、新軍給織機行大禮!"我們拜的不是天地!"他望著織機上沒完工的錦緞,"是千年來蜀地百姓的雙手,是這能織出糧食、織出鐵器、織出活路的經緯!"等他起身時,好多百姓也跟著跪拜——在他們眼裡,錦幣不再是官方文件,而是實實在在的救命稻草!

晚上十點,官錦院的織機又開始工作。新織的素緞邊角火漆印旁邊,多了行小楷:"崇禎七年春分,織工王阿巧敬織"。驗錦官仔細一看,緞麵"嘉陵波紋"裡還藏著個超小的"安"字——這是王阿巧給周歲女兒繡的,她盼著這亂世,能因為錦幣安定下來。

這場超長祭典,最後以《錦幣條例》12條收尾。從成色標準到兌換流程,從防偽到打假全寫明白了!第五條"錦幣與銀錢並行,以實物為本"直接封神!第一份條例抄本送北京時,還附了匹素緞,上麵寫著:"我們用錦幣不是搞花活,實在是銀荒太嚴重,百姓活不下去了!希望這經緯線,能織出大明的太平網!"

當晚,成都百姓枕著錦幣入眠。有人把錦幣縫進米袋,有人壓在灶王爺像底下,更多人小心翼翼種下換來的桑苗。遠處官錦院的織機聲,混著錦江的流水聲,織成了這個春分夜最踏實的夢——一個關於吃飽飯、有盼頭、"經緯安民"的夢。


最新小说: 凡塵紀 劍雪 百戰無雙 步步高升:從借調到權力巔峰 劍嘯南宋 穿書後我成了女配她哥 綜武:融合不良帥,橫推武帝城 仙女姐姐賴上我 小少爺被糙漢寵哭了 柴刀流漫畫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