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長抬起頭,看到是武書記,有些意外。
團委的工作雖然重要,但通常不會直接驚動到他這裡。
“校長,您還記得上學期末,我跟您彙報過的那個‘中海家教網’學生創業項目嗎?”
武書記開門見山地問道,語氣恭敬。
張振賢校長回憶了一下,點點頭:
“哦,是那個…幫學生對接家教兼職,也給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儉學渠道的平台是吧?”
“有點印象。怎麼,他們遇到什麼困難了?”
他對這個項目還有印象,畢竟融合了創業實踐和社會關懷。
“恰恰相反,校長!”
武書記臉上露出振奮的神色:
“他們不僅沒遇到困難,反而發展得遠超預期!這是他們項目負責人陸陽剛剛提交的最新運營報告,數據非常亮眼!您請過目!”
她雙手將報告遞了過去。
張校長接過報告,饒有興趣地翻開。
剛看了幾頁,他翻閱的速度就慢了下來,臉上露出了明顯的驚訝之色。
他的手指點著報告上那一行加粗的數字:
“日均訂單量…突破800單了?”
“我記得你上次彙報時,他們才剛剛過百單吧?這才多久?兩個月?翻了八倍?!”
“是的,校長!數據絕對真實,我已經和陸陽確認過。”
武書記肯定地答道,“他們團隊的執行力和項目的生命力,確實令人驚歎!”
“很好!非常好!”
張校長放下報告,臉上滿是欣慰和讚許:
“看來我當時還是保守了,低估了這群年輕人的潛力和這個模式的爆發力!”
“一天能有100單我覺得就不錯了,沒想到他們能做到日均800單!了不起!”
他看向武書記,“那他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麼?需要學校提供哪方麵的幫助?”
武書記立刻抓住機會,清晰彙報道:
“據陸陽反映,家教網在中海大學內部的發展已趨於飽和,有意願且有能力擔任家教的學生資源基本已被充分挖掘。”
“他們下一步的戰略目標是將平台推廣到交大、同濟等周邊高校。”
“整合更多優質大學生資源,服務更廣大的家庭需求,同時也為更多高校的貧困生提供勤工儉學機會。”
他話鋒一轉,點出關鍵難點:
“然而,作為一個學生創業團隊,想要進入其他高校進行大規模推廣,麵臨的門檻很高。”
“與兄弟院校的校方、團委、學生會建立信任和合作渠道,需要耗費巨大精力,且成效難以保證。”
“因此,他們最迫切的需求,是希望學校能以中海大學的名義,為他們提供官方的背書和支持。”
“比如,由學校出麵發函溝通,或者進行必要的校際協調,為他們爭取一個‘通行證’,降低推廣阻力。”
張校長聽完,靠在寬大的皮椅上,手指在扶手上輕輕敲擊著,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辦公室內一片安靜。
片刻後,張校長抬起頭,目光沉穩而有力,做出了決定:
“可以!”
他看著武書記,話語清晰而權威:
“以‘中海家教網’目前展現出的規模、成效和社會價值,完全值得學校出麵為其背書!這個請求,學校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