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資金鏈有沒有風險完全是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
說它“小”,是因為陸陽目前確實擁有極其穩固的短期還款能力。
他期貨賬戶上躺著數千萬的巨額浮盈,現金流充沛得驚人。
僅憑這筆錢,支撐未來幾個月的巨額房貸月供綽綽有餘。
更長遠看,一旦房價如他所料迎來暴漲,他完全可以擇機出售部分房產,回籠的資金不僅能輕鬆覆蓋剩餘貸款,更能帶來天文數字般的利潤。
從現金流和資產增值潛力來看,他的帝國基石似乎堅不可摧。
但說它“大”,則是因為這看似穩固的基石下,潛藏著足以致命的結構性風險。
那便是他獲得貸款的方式本身!
6%的超低首付,接近20倍的恐怖杠杆!
這遠遠突破了銀行對住房按揭貸款風險管控的底線紅線,是赤裸裸的違規操作!
當然,在紙麵合同上,一切都披著合法合規的外衣。
合同金額、首付比例(30%)、貸款利率都寫得明明白白,經得起形式審查。
但魔鬼藏在細節裡。如果深究資金的實際流向,仔細核對房地產公司內部賬目與銀行放款憑證之間的貓膩,還有就是房產的實際價值,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陰陽合同遊戲。
陸陽實際支付的錢遠低於合同首付,差額部分由開發商通過優惠、返點甚至虛構交易等方式補齊。
而銀行則在“充分評估”後,基於虛高的合同總價發放了遠超實際價值的貸款!
這種操作,在“潛規則”盛行的灰色地帶私下運作,各方心照不宣,自然無事。
但一旦被放在陽光下,被公開質疑、被嚴格審查,後果不堪設想!
上億的資金通常是副行長級彆審批,行長最終簽字。
到時候不僅是陸陽的災難,更是給陸陽違規放貸的銀行相關責任人,以及配合操作的房地產公司的滅頂之災!
數億級彆的違規貸款,足以引發監管風暴,相關銀行高層、風控、客戶經理乃至整個涉事銀行都將麵臨嚴厲追責和聲譽掃地!
配合的開發商也會被重罰。
因此,當徐家宏和林永盛拿到陸陽在期貨公司的操作記錄,確認他擁有強大的即時還款能力後,兩人陷入了巨大的挫敗和焦慮。
他們發現,常規的“斷供”威脅對陸陽無效。
他賬上的現金足以支付半年甚至更久的月供!而半年後?房價暴漲已成定局,手握4000套房產的陸陽將一躍成為他們難以撼動的巨鱷!
至於曝光陸陽的合同違規,那就不是他們敢乾的事情了。
畢竟,一旦合同被曝光,直接責任人是銀行的大佬,不是他們能夠得罪的起的。
“該死!難道就隻能眼睜睜看著他發財?”徐家宏在辦公室裡煩躁地踱步,眼中滿是不甘。
······
幾天後,一間私密性極佳的私人會所茶室內。
林永盛和徐家宏再次碰麵。兩人臉上都掛著心照不宣卻又帶著幾分陰鷙的笑容,空氣中彌漫著陰謀與焦灼的氣息。
“林叔,不知這次找小侄,有何指教?”
徐家宏故作輕鬆地端起茶杯,率先開口。
他當然猜到林永盛的來意,但他要逼對方先亮牌。
合作?可以,但得看看林永盛能拿出什麼有價值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