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團那邊的反應和陸陽預料的差不多,在當天晚上,陸陽便收到了來自於王美團的郵件。
除了留下一個聯係方式之外,王美團還在郵件之中列舉了一些目前校內網的關鍵數據。
從這些略顯急促整理的數據中,陸陽明顯感覺到對方資金鏈的緊張。這也是王美團為什麼如此急切回應他的原因。
拿到王美團聯係方式的陸陽,思考片刻後,在第二天上午撥通了那個電話。
“喂,你好。”
一個沉穩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的男聲從聽筒傳來。
“你好,請問是王美團嗎?我是陸陽,通過郵箱聯係過你的。”
陸陽清晰地表明身份。
“陸陽先生,您好您好!”
電話那頭的王美團語氣立刻熱切了幾分,顯然一直在等這個電話。
陸陽沒有過多客套,直入主題:
“對於校內網這個項目,我非常感興趣。”
“想和你約個時間,親自去首都看看你們的團隊和平台運作。如果各方麵都合適,我們可以深入聊聊投資的事情。”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瞬,隨即王美團的聲音帶著明顯的喜悅:
“當然可以!陸先生願意親自來看,我們非常歡迎!”
這個年代創業,尤其是互聯網創業,最缺的就是資本。
國內風投環境尚不成熟,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早期都依賴海外資金輸血。王美團創辦校內網雖然才短短三個月,但用戶增長帶來的服務器和運營成本已經讓他倍感壓力。
此刻能有國內投資人主動找上門,無疑是雪中送炭。
雙方很快敲定了時間。陸陽表示三天後,也就是本月底,他會前往首都,屆時會提前聯係王美團。
三天後,陸陽帶著張濤抵達了中海機場。
明天才是與王美團約定的見麵日,他選擇提前一天出發,預留一些緩衝時間。
此行輕裝簡從,除了必要的文件,他隻帶了張濤一人。
這個年代治安整體尚可,但謹慎起見,有張濤這個退伍軍人在身邊,陸陽覺得更踏實。
在登機口排隊時,陸陽注意到前方一個身影有些特彆。
一個女人,裹著寬大的圍巾,戴著幾乎遮住半張臉的墨鏡和鴨舌帽,整個人包裹得嚴嚴實實,透著一股生人勿近的氣息。
她身邊跟著一位四十歲左右、神情乾練的女人,像是助理或經紀人。
陸陽並未多想,隻當是某個注重隱私的乘客。
他和張濤順利登機。既然經濟實力允許,陸陽自然不會在舒適度上委屈自己,他給自己和張濤訂的都是頭等艙的座位。
落座後不久,陸陽注意到那個包裹嚴實的身影也出現在了頭等艙。
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似乎鬆了口氣,開始小心翼翼地卸下“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