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FaCebOOk能順利拿到救命錢,維持其發展勢頭和市場價值,彼得很可能是在萬般無奈之下,才被迫動用自己的基金參與了這一輪融資,以起到穩定軍心和吸引其他投資的作用。
看著會場內略顯稀疏的熱情和彼得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凝重神色。
陸陽更加確信,這場融資會議,注定不會順利,冷場的局麵恐怕難以避免。
而這,正是他等待的契機。
隨後,在陸陽的注視下,年輕的紮克伯格走進了略顯喧鬨的會議室。
此刻的紮克伯格才22歲,臉龐還帶著些許青澀,但那雙眼睛卻閃爍著銳利的光芒,整個人洋溢著年輕人特有的蓬勃朝氣和一種近乎偏執的自信與活力。
他站到會議室前方,無形的壓力似乎讓空氣都凝滯了幾分。
很快,融資會議正式拉開帷幕。
紮克伯格站在一塊巨大的白板前,開始向在座的投資者們闡述FaCebOOk的現狀。
他用清晰的圖表展示了幾個關鍵指標:用戶數量的爆炸性增長、在細分市場的絕對領先份額、用戶活躍度以及那令人咋舌的病毒式傳播速度。
然而,台下的投資人反應卻頗為平淡。
這些數據,他們中的許多人早已通過各種渠道有所了解,並未帶來太多驚喜。
即便是陸陽,對這些具體數字也並非全然在意。
他心中篤定的是FaCebOOk未來無可撼動的巨頭地位,眼前的數據隻是通往那個未來的注腳,而非決策的依據。
他的目的簡單而直接——投資FaCebOOk,數據如何波動都改變不了他的核心判斷。
這與那些需要嚴謹數據模型支撐投資決策的機構代表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紮克伯格講解完畢,深吸一口氣,拋出了他和彼得·蒂爾此前商定的核心訴求:
“基於這些數據和我們的發展潛力,FaCebOOk本輪融資願意以6000萬美元的價格出讓百分之十的股權,投後估值為6億美元。”
“六億?”
這個數字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水麵,台下瞬間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竊竊私語。
投資人們交換著眼神,臉上毫不掩飾地流露出質疑、驚訝甚至是不以為然。空氣仿佛都沉重了幾分。
很快,一位資深投資人舉手示意,隨即站起身,拋出了那個困擾著幾乎所有尚未盈利互聯網公司的經典問題:
“紮克伯格先生,很精彩的展示。但恕我直言,我最關心的是:FaCebOOk清晰的盈利模式是什麼?你們打算如何將這些龐大的用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
這個問題直擊要害。紮克伯格顯然有所準備,他闡述了基於用戶粘性發展廣告、探索增值服務等方向。
然而,他的回答顯得相對籠統和概念化,缺乏足以讓精明的投資人眼前一亮的細節和短期可行性路徑。
陸陽心中了然:在這個年代,互聯網廣告市場的規模和效率遠未達到後世的水平,僅靠廣告確實難以支撐一個估值數億、仍在高速擴張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