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10億美元”這個數字,陸陽臉上浮現出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
此時的查德·赫利顯然還不敢想象,最終的成交價將會遠超這個數額,達到驚人的16.5億美元。
查德·赫利將陸陽的微笑誤解為對他提出的價格感到滿意,於是進一步解釋道:
“我能感覺到穀歌對YOUTUbe是誌在必得的。”
“否則他們也不會在發出正式要約前,與我們進行多輪溝通,探討了從入股、戰略合作到全麵收購的各種可能性。”
他透露道:“最終,穀歌高層已經明確,他們必須完全擁有一個領先的視頻平台。”
“如果不能成功收購YOUTUbe,他們不惜投入重金,自己打造一個來參與競爭。”
查德·赫利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當然,陸,那種情況是你我,以及穀歌都不願看到的最差選擇。那將會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消耗戰。”
“穀歌固然需要耗費巨額資金,但YOUTUbe若想獨立對抗擁有搜索引擎這一巨大流量入口的穀歌,同樣需要燒掉天文數字的現金來維持市場份額。”
“對我們而言,風險極高,一旦在對抗中落敗,我們很可能失去一切。”
這正是查德·赫利經過深思熟慮後,傾向於接受穀歌收購要約的核心原因。
在他看來,被穀歌收購是目前對各方最有利的選擇。
既能確保YOUTUbe獲得持續發展的強大依托,也能讓創始團隊和投資人的回報實現最大化並安全落袋,避免了一場前途未卜的殘酷戰爭。
第二天,一個讓陸陽頗感意外的人物,親自造訪了YOUTUbe的總部。
此人正是楊致遠,雅虎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作為雅虎的靈魂人物,楊致遠在公司內的影響力自然不言而喻。
更讓陸陽感到一絲親切的是,楊致遠是一位華人。在90年代那個互聯網的拓荒時期,一位華人能成為美國頂尖科技公司的創始人,無疑是極其罕見且令人敬佩的。
在陸陽看來,雅虎這家公司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它創立於1995年,1996年便成功上市,其發展速度堪稱神話。
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頂峰時期,雅虎的市值甚至一度觸及1280億美元的驚人高度。
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千億大關的互聯網公司,其當時的統治力與行業號召力可見一斑。
然而,這一切在GOOgle崛起之後便悄然改變。
雅虎原本視為自家後院的搜索引擎市場,被穀歌憑借更優異的技術和體驗不斷侵蝕。
到了2006年,穀歌的市值已然完成了對雅虎的反超。
更令人唏噓的是,據陸陽所知,雅虎曆史上曾有過多次機會以“低價”收購初生的穀歌和FaCebOOk,但都因在價格上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
這與其創始人團隊的戰略眼光和決策魄力不無關係。
正所謂“乾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雅虎後期的日漸衰落,並非沒有緣由。
無論陸陽如何評價雅虎這家公司,對於楊致遠本人,他始終懷有一份對行業先驅的尊重。